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B他是新调来的今年的班主任。C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D让孩子远离网吧,健康成长,这是许多家长的心愿。2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他抑扬顿挫的声调里包含深情,我们都被感动了。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C对于美国等国家殚精竭虑地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做法,外交部进行了有力地反击。D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3 . 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米芾的书法艺术成就,得到后世高度评价,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说他“神出鬼没,超妙入神”。B走到山顶上,看见一座凉亭;我们都觉得累了,就坐在亭子里休息;一阵阵山风吹来,个个都感到心旷神怡。C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D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3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77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4 .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安塞(si)晦暗(h)冗杂(ng)羁绊(j)B烧灼(shu)闭塞(s)磅礴(png)亢奋(kng)C戛然(ji)恬静(tin)骤雨(zh)沉稳(n)D思绪(x)震撼(hn)淋漓(l)飞溅(jin)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忧患意识”说,是徐复观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忧患的文化,使人们得以互相安抚,互相敬爱,以消弭暴戾杀伐之气于祥和之中。徐复观说,“忧患”是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只有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才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实际是蕴蓄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所谓忧患意识,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潜意识,给中国思想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乐感文化”说,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中国文化引导着中国人过一种充满内心喜乐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一种“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不仅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喜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恩和乐观豁达,而且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精神:乐感文化。这种文化精神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并赋予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从而培育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乐感文化体现了以人的现世性为本,而与西方传统强调的“绝对”“超验”精神相对立。乐感文化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是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那么,它不是“欢乐”或“快乐”意识,它是无意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心态。孔子有自己的终身之忧和终身之乐。他的快乐,是精神的愉悦。他的忧虑,是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去修德讲学,改过迁善。孔子提倡追求人生修养的意境,向往暮春三月与青年、幼童同乐,在湖光山色中游览,边游边谈边唱,表达了儒家在积极入世的情怀中,也有潇洒自在的意趣。孟子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先举了舜、傅说等六位人物的例子,说明出身卑微,经历艰难困苦,遭受过磨难、挫折的人,反而有柔韧性,忧患激励他们奋发有为,苦难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有了新的成就。一个人,错误常常发生,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才能有所激发而创造。一个国家,假如国内没有具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士子,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忧惧,经常会被灭亡。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忧患使之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之萎靡死亡。要奋发图强,不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儒家忧乐观中有三点尤为重要,值得我们记取并创造发挥。首先是:居安思危。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时时警惕、批评子弟们的生活过于安逸、奢侈,认为这不利于家族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可见,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与个人,都应居安思危。这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在安与危、存与亡、治与乱、得与丧中,处顺境而不忘逆境袭来的自觉。其次是:忧乐圆融。孔子所忧的不是财货权势的不足,而是社会上有的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那么,忧患意识就是仁心或善性的某种自觉。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未临而如临,未履而如履,这才是忧患意识。真正临深履薄了,需要的就不是忧患意识,而恰好是其对立面临危不惧,乐以忘忧了。忧患的本体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了。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就开始了,临近了。第三是:乐天知命。子畏于匡,处变不惊;颜回穷居陋巷,安贫乐道。这是儒家的达观心态的展现。乐天知命,恰好是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应当有的心态。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因主客观各种条件的限制,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马平川,因此要有各种思想准备,调整好心态,经得起风雨、坎坷,也经得起安逸的考验。作为个人,忧而不失其乐,不忘其乐,苦中作乐,乐而不忘其忧,乐中有忧,处顺境不盲目自傲,得意忘形,居功自恃,处逆境要有信念,刚毅坚卓,看到光明。总之,我们应以家国天下的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居安思危,忧乐圆融,乐天知命。5 . 下列有关“忧患意识”和“乐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复观认为“忧患”是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 。B忧患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潜意识,蕴蓄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C“乐感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精神。D乐感文化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是全民族的集体快乐、日用而不知的心态。6 . 下列有关孔孟的忧乐观的表述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快乐是精神的愉悦,所忧的是社会上有的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B孟子举舜、傅说等人物的例子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C孟子认为忧患激励舜、傅说等人奋发有为,苦难使他们有了新的成就。D孟子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忧患使之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之萎靡死亡。7 . 下列关于儒家忧乐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忧乐观认为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与个人,都应居安思危。B儒家认为忧乐圆融,真正的忧患是安于所安,乐于所忧。C颜回做到了乐天知命,这是儒家的达观心态的展现。D儒家的忧乐观告诉我们应该做到忧而不忘其乐,乐而不忘其忧,具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寻春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8 . 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看到衰草:_ 遥见草色:_9 . 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10 . 第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11 . 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注)刑戮是甘:(我)甘心受刑被杀。 端:古布帛长度单位。 激:激励,激发。 老父:老汉。12 .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1)遗布一端_(2)盗惧吾闻其过_13 .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然内有恶心,一定能够改正,所以我用这样的做法激励他。B既然心怀恶意,一定能改变他的善心,所以我激发他这样做。C已经心怀羞耻,定能够改正错误,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激励他。D已经心怀羞耻,定会改变他的优点,所以我用这做法激发他。14 . 王烈“谢”盗牛者是因为认为他有“_”,从盗牛者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王烈_的思想是正确的。四、诗歌鉴赏阅读古诗词,完成后面小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5 . 第二句表面写池塘中的热闹喧噪,实则运用_手法,突出了主人公所处环境氛围的_。16 . 第四句中“闲”字用得好,请进行赏析。五、名著阅读17 . 名著阅读。请根据西游记的阅读积累,简要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历。六、综合性学习18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弛,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kikn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chulin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婉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