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4页
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B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C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我们所学的课文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D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二、字词书写2 . 给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他们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2)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3)也是无意识的,在_(xinxi)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时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4)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_(boqin),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1)凛冽_(2)伫立_(3)_(xinxi)(4)_(boqin)三、现代文阅读爱的旅程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它们会饿死吧?”“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不饿,你呢?”“我也不饿。”“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跑了吗?找找。”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吧?”“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是!是它。”“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3 . 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的故事;一条是关于的故事。4 . 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5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6 . 文章最后“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何流泪?谈谈你的看法。7 . 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不超过50字)。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8 . 第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目的是( )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C不致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9 . 下列为选文部分拟写的小标题准确的是( )A戏前风波B船头看戏C归航偷豆D月夜航船10 . 选文中描写江南水乡美景的角度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视觉角度:淡黑的起伏的连山B嗅觉角度: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C触觉角度: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D听觉角度: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11 . 对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描写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B表现江南水乡美景的诗情画意和“我”看社戏的急迫心情。C以景色之美来衬托行船之快,表现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D描写秀丽的景色,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2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非学无以广才(_)(2)险躁则不能治性(_)(3)不亦说乎(_)(4)切问而近思(_)13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十而知天命B学而不思则罔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14 . 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15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6 .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 ,结合诫子书和十二章(节选),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五、课内阅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 .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与友期行尊君在不下车引之入门不顾18 . 翻译句子。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19 . 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六、情景默写20 . 古诗词默写(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博大胸襟的是:_,_,_,_。(2)次北固山下里表现时序交替的诗句是:_,_。直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的是:_?_。(3)马致远这位断肠人眼中所见之景充满了凄清悲凉,描写所见之景的诗句是_,_,_。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1 . 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