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塞罕坝:美在风景,美在精神,完成下面小题。塞罕坝:美在风景,美在精神来到河北北部的塞罕坝,看到一望无际的林海,绿色前呼后拥般扑向眼帘,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塞罕坝的美,不是小家碧玉般的清秀,而是自有一种阔大的气象。杜甫有诗云“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或许正适合描述这里。在塞罕坝,不难看到这样一条简介:“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今天的塞罕坝,游人如织。林海湿地、百草千花,莫不可供流连赏玩。然而翻出近60年前的照片,却是一副“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样子,草木稀疏,沙漠广布,一派萧条景象。塞罕坝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或许来此一游的旅客,未必能了解这前因后果。唯有了解了塞罕坝的历史,我们才能对塞罕坝的美有一种更为立体的认识,才能重新感知塞罕坝美景的厚重。塞罕坝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认,是通往“天人合一”境界上不懈奋斗的一首史诗。塞罕坝系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聚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这里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时,这里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了弥补国库空虚,“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这个昔日“美丽的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直到1962年2月14日,林业部下达关于河北省承德专区围场县建立林业部直属机械林场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自此,塞罕坝开始了持续至今的生态修复工程。在这里,严寒、大风、闭塞、物资短缺,不断地考验着塞罕坝人,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青春在此定格。在极端环境里,塞罕坝创造了生态奇迹,截至2016年12月,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增长了近5倍;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增长了30多倍,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方,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约202亿元。_。在塞罕坝遇到林场职工时,他们对我说:“这里有多少树木,也就有多少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由塞罕坝人亲手种下,都凝结着汗水与青春,我们已难以想象在当年的极端条件下,他们是如何打赢这浩大的生态攻坚战的。这里的塞罕坝人,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像林区的松柏一样扎根于此。草木关情,晋朝将军桓温曾看到自己年轻时种下的柳树,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当我们今天看到塞罕坝的参天大树,万顷林海,当年那一幕幕战天斗地的景象又怎能不浮现眼前。它们与今天的千山一碧交织汇聚,构成了塞罕坝风景的丰富意蕴。塞罕坝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美景,更是绵延不绝的精神遗泽。塞罕坝是人类对自然前倨后恭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我们今天建设美丽中国的启迪。我们决不能走无节制向自然索取的老路,而要保护生态、敬畏自然,由此,才能到达人类诗意栖居的未来。所以,每一个看到塞罕坝美景的人都应明白,这里的美,既属于天工造物的神奇力量,也体现了人类对生态文明认知的新高度,更是几代人如精卫填海般矢志奋斗的精神写照。(选自光明日报)1 . 本文赞美了塞罕坝人的_精神。2 . 阅读段,说说文中划线句为什么要写60年前照片中的景象。3 . 阅读全文,从下列两个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第段横线处,正确的是( )A对生态的呵护与珍视,才是对大自然最高的礼赞;饱含着精神光泽的美景,才更动人心弦。B饱含着精神光泽的美景,才更动人心弦;对生态的呵护与珍视,才是对大自然最高的礼赞。4 . 第段中加点词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是:起先傲慢,后来恭敬。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塞罕坝是人类对自然前倨后恭的生动写照”。阅读读书易犯的几个傻( 园洁),完成问题。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 纯粹的读书人,不存在犯傻,因为傻也是修得的正果之一。大智大愚,正是读书最高境界的两面。本文所说的“犯傻”,是专门针对我辈“读了点书的人”而言的。 读书,易让人犯哪些傻呢? 前些天,有位书友推荐侯卫东官场笔记13。双休日,我随着侯卫东这厮,走进村官、乡官、县官群体之中,随他去见识大千世界各式人等。短短几十小时,我不仅走进多面的官场、多彩的世事,还走进各路角色的内心世界。半部小说,(这本书还没出完)便让人阅历大增。 一个人看上10部官场小说,对官场那一套也许比在官场里混了一辈子的人见得还多、悟得还深、看得还透。但官场小说,大多出自文人之手,字里行间的气息,难免让读者多有鄙夷和不屑。 见多识广,可以自娱娱人;鄙夷不屑,却是情绪的毒药。你鄙夷,可有什么样的官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你还得在这社会里生活;你不屑官场,官场会在乎你?读了点书的人,最易犯的第一个傻,便是把什么都看清了,也把自己看得牢骚满腹、“傲气”冲冲了。牢骚是负面情绪,“牢骚太盛防肠断”。读书读出铮铮傲骨是好事,但读得傲气冲冲却是犯傻。 既然“世事洞明”了,何不就势学学“人情练达”?比“白眼看鸡虫”更有用的是慧眼识人生。 读书,是人对书的占有,也是书对人的占有。人生就那么点精力,就这么几十年。读书多了,打牌搓麻将,与朋友一起聊天喝酒的时间便少;纸上得来多了,现实中得来就少;想得多说得多了,行为的能力就相对差。读书人第二个最易犯的傻可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我劝读了点书的朋友,一定不要太高看了自己!说小的,换个灯泡爬个梯,书生不如工人;说大的,能成一番大事业的大多不是书生。 读书,要入得去,更要出得来。书呆书呆,呆就呆在钻进牛角尖里,读而不化,成了书奴书蠧、两脚书橱。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有点残酷,但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镜花水月终虚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要让读书真正有用,还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读书,让人思维缜密,对语词的理解和表述会相对“精准”。这种精准有双刃的意义。读了点书的人,第三个易犯的傻,便是过敏、小气。 读书,让人胸中气象、眼中世界会比一般人大。可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常常觉得读书人小气、纠结呢?这与读书人对词语的感觉敏锐、表述精准有一定关系。一般人听不出的语音毛病、词语毛病,你听出来了;一般人听不出的潜台词、弦外音,你听出来了,听出来就听出来了呗,千万别较真!读书写文章应追求细腻精准,过日子嘛,该模糊的地方就一定要模糊。读书要读出大气大度、读出潇洒豁达,而非越读越小样。 读书,让人谦卑。书中有人间万象,世事百态,读书让人知道世界很大、人生很丰富、个人很渺小书读到一定份上,什么没见过?什么没想通?既然已达此境,还不通达圆融,还不云淡风轻,那真是枉读诗书了!(文章有删改)5 . 通读全文,作者认为读书易犯的是哪几个傻?请简要概括。6 . 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书才不犯傻?7 .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讲理,对“读书易犯的几个傻”展开论述,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B文章以书友推荐的侯卫东官场笔记13为例,意在告诉读者,阅读官场小说是了解官场的捷径。C本文在论述中多处引用诗句名言,语言准确而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D“书读到一定份上,什么没见过?什么没想通?”两个反问句强调:读书读到了一定的境界,人就见多识广,人就不易犯傻了。二、句子默写8 . 古诗文名句默写。(1)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王维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_,_。(4)中国古代描写黄河赞美黄河的诗词举不胜举,请任意写出两句:_,_。三、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9 . 愚公移山选自_,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_(课文名称)也出自这部书。10 . 翻译句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1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2 . 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天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13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五、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谊(xun)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谊矣。注释:诵:背书。方织:正在织布。辍然中止:突然停止。复进:继续背诵。谊:遗忘。 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引:拿。14 . 这篇短文主要讲_的重要。15 . 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_。16 .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_,“其织”的“其”是指 _。六、综合性学习17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上海的有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材料二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没有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中。这对汉字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极为不利。为了让汉字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将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拒悉,国家语委将推出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这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求会认会写。(1)从材料一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_(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修改意见: _这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求会认会写。修改意见: _七、作文18 . 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