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场景中,敬辞与谦辞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一位老朋友到家中做客,小明欢迎他说“久仰久仰”。B小明请老师修改自己的作文,他对老师说“敬请斧正”。C同学送给小明生日礼物,小明接过来说“多谢惠存”。D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母亲时,小明说“这是令堂”。2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作者是鲁迅。文章描述了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医学教师藤野先生对“我”的关怀和“我”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B记承天寺夜游是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C新闻(消息)文体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倒金字塔结构式”是其最大的结构特点。D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二、字词书写3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窠巢(_)莅(_)临 q (_)斜 n(_)笑三、现代文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4 . 简要概括选段内容5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一句中 “忽然”能否删去?为什么?6 . 画线句子采用了_和_描写,若换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用脚丈量四九城曾金秋舒了,原名舒世忠。改名字,是退休后的事情。5岁时母亲过世,经历过4次失学,当司机,被打成右派,下放,转岗当列车员、检验员舒了形容自己的前半生:理想破灭,工作不得志。“想做大事”却又碌碌无为。退休后,舒了决心和“没什么用”的前半生“决裂”。“了”,是退休了的了,完了的了,心未了的了。这个“老北京”,花23年的时间,寻访北京城外二环、内二环的大小胡同,用手、纸、笔、脚,描绘老北京城的胡同全景。和前半生“决裂”“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既无成就,也无建树,想上学、想做大事理想的破灭,使我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走了过来,实在是太不甘心了。”舒了在最美乡愁中坦言。到了1987年,正值北京现代化建设热火朝天,为改善居住条件,水泥森林拔地而起,不少灰墙土瓦被夷为平地。当时新闻上屡次提起北京胡同被拆迁,一向痴迷于老北京文化的舒了,开始谋划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绘制胡同地图。这个从小生活在四九城(二环)以里的满族人,出生在陶然亭湖畔西侧的龙爪槐胡同。那里有一两座旧宅门、一座太清观、一座栅栏门很讲究的坟茔。“改善,会拆平房盖楼房。”舒了意识到,拆房就等于拆胡同,胡同要远去了。“这辈子我一事无成,大事我是做不了了,这件小事就由我来做吧。”这件小事,就是用手、纸、笔、脚、相机,把记忆留下来,以便后代了解,老北京胡同到底是什么样子。串胡同成了他的新事业。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舒了一串就是一天,用脚步丈量胡同,边走边记录。这一“串”,就是15年。与拆迁赛跑那些年,舒了出门的标配是自行车、笔、相机,以及用来做尺规的腿和脚。天刚蒙蒙亮,他就将自己甩进二环线以里的胡同。舒了形容,那感觉像是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海里,越走越感到事情的庞大和繁杂。“每天早上,我一起床他就不见了。”妻子回忆。自1987年以来,舒了串胡同一天不落。刚开始妻子不支持,可看到他大夏天,回来热得全身汗透,还那么高兴,也就不拦着了。舒了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计划:先走远处的胡同,再走近处的胡同;先走要拆迁的胡同,再走不拆迁的胡同前者为了防衰老后腿脚不利索,后者为了防拆迁造成遗漏。家里订了好几份报纸,一旦得知四九城里哪个胡同要被拆迁,舒了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计,赶往拆迁现场。有几次推土机正在胡同里作业,舒了就站在旁边,用腿脚进行实地测量。还有一次,他正要勘测的一处胡同里盗窃案频发,舒了一大早骑着自行车过去了,却被警察带回去问话,直到查完身份证、绘图本,盘问了好一阵后才被放走。2002年,逛完了二环以内所有胡同的舒了,开始绘制准备已久的地图。根据步数和记录,他按比例缩小,用铅笔勾出胡同、街巷的轮廓后,用重笔勾边,最后往图上填文字说明。这一画,又是8年。四九城的记忆2010年,舒了描绘出了20世纪末北京胡同全图。全图共30张。一张一开的大纸,密密麻麻布满线条和文字,复兴门至西四(对角线距离)间的街巷、胡同分布状况“尽收眼底”。每条街巷、名人故居、历史故事,都在图上详尽记录,其中很多内容填补了胡同研究的空白,部分已经湮没的古迹“重获新生”。地图全为手工绘制,笔触偶有歪斜抖动,但胡同巷道的窄宽曲直、长短交会等,均勾勒得清楚明了;会馆宗祠、古树门墩等胡同细节,都一一呈现。前前后后23年,舒了的眼睛从近视300度,升高到700多度。他换了10副眼镜,画图时常用放大镜。这个“北京最后的守城人”心心念念,要把四九城的记忆传下来。地图画完了,年过八旬的舒了并没有停止脚步。他又着手将胡同里未被发现的、记录不完善的历史写下来。这一写,又是5年。与时间赛跑2014年夏天,舒了的大腿根部被诊断出了恶性淋巴癌。当时他已83岁,到了癌症晚期。他的身体坐也坐不直,躺也躺不下,只能靠着,垫子从一个增至八个。但他说,癌症没什么可怕,只怕自己完不成胡同的工作。这一次,与他赛跑的,是时间。手术后,舒了住到石景山的新家。这是舒家人的第三次“搬迁”。几十年来,他们从皇城根儿一直挪到这里。新家有了更亮堂的居室,更智能的电器,更新鲜的空气。“我却只怀念草桥欣园小区那个6层阁楼。”2015年,舒了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坚持完成了最美乡愁老北京门联的故事一书的写作,书里记载了数十副1949年以前的老门联,都是他挑选的,还配有上百张图及大量历史见闻。他铆足了浑身力气,留下记忆中的老北京胡同。2016年9月8日,舒了于石景山病逝,享年85岁。如今,舒了家中,他手绘的北京胡同地图、使用过的放大镜、老花镜和一张在胡同内测量的照片,讲述着他的晚年岁月。7 . 阅读全文,请你用一小段话向身边的人介绍舒了,说清对他的评价以及他的主要经历和成就。8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题目一:本文四个小标题对应着四部分,下面的材料插入哪部分最为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舒了的记忆里,有着四九城清晰的模样:老北京的城墙宽到能够跑马;北海白塔的尖儿、先农坛的大殿依稀可见;低头是湍湍流淌的护城河,两岸垂柳千丝万绦;拉菜的老夫赶着驴车;身后胡同紫藤缠绕的四合院里,京胡声悠扬;胡同里小孩子追逐打闹,大人坐在树下,摇着蒲扇逗闷子。题目二:本文选入试卷时作了删改,请对照下面的原文(第三部分末尾和第四部分开头),说说你是否认可这样的修改,以及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前前后后23年,舒了的眼睛从近视300度,升高到700多度。他换了10副眼镜,画图时常用放大镜。这个“北京最后的守城人”心心念念,要把四九城的记忆传下来。铆足了浑身力气年过八旬的舒了并没有停止脚步。他又着手将胡同里未被发现的、记录不完善的历史写下来。这一次,与他赛跑的,是时间。2014年夏天,舒了的大腿根部被诊断出了恶性淋巴癌。当时他已83岁,到了癌症晚期。他的身体坐也坐不直,躺也躺不下,只能靠着,垫子从一个增至八个。但他说,癌症没什么可怕,只怕自己完不成胡同的工作。9 . 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可谓“无声胜有声”,请你从词语、主旨、写法、情感中任选一个角度来进行赏析。四、情景默写10 . 根据提示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礼记礼运)。山随平野尽,_。(李白渡荆门送别)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_,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_,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穷则独善其身,_。(孟子尽心上)。送别诗有三送:人送、目送、神送,其中“神送”为最高境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最好的例子,岑参的诗句“_,_”与之异曲同工。五、诗歌鉴赏阅读送元二使安西,完成后面小题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湿润,沾湿。11 .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地点是:_,景物是:_和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12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余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蒋琬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节选自资治通鉴)注:文伟:人名,指费祎。 仲达:人名,指司马懿。13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辄还耳。辄:就。B福谢:“前实失不咨请”谢:道歉。C于是仪结陈而去。陈:通“阵”,队伍。D死诸葛走生仲达。走:离开。14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B余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C余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D余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15 .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A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没有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军事情况。B后主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诸葛亮的病情,同时询问了国家大事。几天后李福又来是想探望诸葛亮的病情是否好转。C当地百姓连忙跑着去报告司马懿,是知道诸葛亮已死,蜀军不会久留,为了迎合魏国。D从文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料事如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16 . 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七、综合性学习17 .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钱理群先生曾说过:“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同学们,在你阅读名著的时候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呢?坚持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