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溅出光明吗?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阿里巴巴成功在美国上市,这离不开工作人员忘乎所以的工作。D初中生在成长中肯定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二、字词书写3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岁月有时就像一本深刻的回忆录,偶然间将其拾起,掸去( )落的埃尘,铺平泛黄的褶皱,心怀素念,一字一句地念完,感动之余,便会觉得即使在那些最不起眼的日子,也能把寻常的风景看到泪流满襟,叫人不禁( )慨叹光阴的消逝,欢愉的短促。回眸zh( )足间,沿着来路留下的深浅印记,一路寻去,有花开鸟语,也会有雨雪风霜。冷暖如流,多少往昔掺杂着su( )碎的点滴,悄悄地浸润在这无声无息的岁月里。(选自最美的遇见) (1)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 A陨 B殒(2)加点字“禁”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 Ajn Bjn(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回眸zh(_)足 su(_)碎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领和真理在握的姿态夸耀于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在这一点上,毛姆说得好:“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作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譬如说,蒙回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赫力博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复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作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作品。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那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选自周国平文选集,海南出版社,有删改)4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 . 结合全文,理解“读书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句的深刻含义。6 . 第四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找出其中的一种,并作简要分析。7 .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来中提醒要“乐业”,本文作者说要愉快地读书。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是愉快的事还是苦事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雪上的舞蹈魏永贵那个下午美惠一直趴在窗前,她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窗外的风景。然而现在窗外的风景十分单调,天地一片洁白。其实即使窗外有美丽的景致,现在的美惠也根本无心欣赏。雪越下越大,下得天昏地暗。以前河水一样穿梭往来的车流人流现在似乎也被冻僵了,连影子也没有。美惠,别趴在那儿,窗台太凉了,他不会来的。妈妈走到美惠的房间里,提醒说。不,他说过一定会来的,说好下午三点准时出现的,现在离三点还有十几分钟呢。美惠头也不回,继续看着窗外。妈妈轻轻地拍了一下美惠:你这傻孩子,他说三点,可你们约时间的时候没有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雪呀。今天连公交车出租车也停了,他能飞来啊?美惠调皮一笑:他昨天说过的,就算天上下刀子他也会来。现在是下雪,不是下刀子呢。美惠又把头扭向了窗外。美惠是在网上和他认识的。美惠平时是很少上网,只是在两周一休的空当妈妈才给她一个小时的上网时间。读高三的美惠过了春节就要向高考冲刺了。跟班上其他同学比,美惠已经够幸运了。美惠妈妈对美惠的“宽容”是有原因的。因为妈妈对美惠一直怀着歉疚。美惠三岁的时候在一个下雪天摔了一跤,骨折了,因为复位不好,留下了后遗症。从此,她左腿和右腿的步幅就不能一致,有一点轻度的瘸。而且每到阴雨天,特别是下雪寒冷的时候,左腿的伤处就好像有许多蚂蚁在咬,隐隐地疼。后来大了,上学了,美惠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了。上了高中以后,爱美的美惠有时候偷偷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泣。美惠讨厌冬天,可她同样害怕夏天。夏天里同学们都穿上五颜六色的连衣裙,亭亭玉立,而她穿上连衣裙,走起路来就有些滑稽,所以只能在房间镜子面前穿。孤僻自卑的美惠封闭了自己。当她提出想要买一台电脑的时候,妈妈立即同意了。妈妈说,我相信我们聪明美丽的美惠能够把握好自己。美惠笑着说,妈妈,你拐弯抹角的,不就是怕我网恋吗,谁有你想的那么复杂。美惠给自己取了一个叫“厌雪公主”的网名。在网上冲浪不久,她就和一个叫“雪上飞”的家伙对上了话。“雪上飞”说,你不是“厌雪”,是厌学吧。美惠说,不,我的确讨厌雪,是一场雪把我几乎变成了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聪明的美惠回避了“残疾”两个字。“雪上飞”说,这有什么,身体有缺陷,可以用生命的精彩来弥补。如果因为身体缺陷最终导致思想缺陷,那样的生命才是真正可悲的呢。美惠马上回敬“雪上飞”:哼,你在背诵谁的哲理散文呢,你怎么能体会我的痛苦。你叫“雪上飞”,你一定喜欢雪吧。“雪上飞”说,对,我喜欢雪的洁白,雪的博大宽厚包容。我喜欢在飘着雪花的时候翩翩起舞,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随雪花一起飞舞,所以我给自己取了“雪上飞”这样一个美丽又富有诗意的名字!“雪上飞”的乐观和风趣,感染了美惠,她感到很快乐。经过几次交流,美惠知道“雪上飞”也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住在城市的西区。后来她还知道,在不久前,“雪上飞”还获得了学校组织的冰舞比赛的冠军,那个节目是他自编自演的,名字就叫雪上飞。昨天晚上,他们又在网络上“相遇”了。“舌战”了一番后,美惠说,“雪上飞”,明天让我欣赏欣赏你的获奖作品雪上飞吧。美惠只是调侃而已,没想到“雪上飞”一口答应了,好啊,我正想出门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呢,时间、地点,你定!美惠一下慌了,她只是随口说说,再说,还没有跟妈妈汇报,不能随便决定,而且,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这个样子,会不会吓跑他?网上不是流行“见光死”吗,真要让他失望了不就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吗?美惠半天没有回音,“雪上飞”大概看出了她的犹豫,接着说,怎么,“厌雪公主”怕被人拐骗了?你说个地方,你只在窗口看一眼,可以吗?美惠觉得“雪上飞”的想法很浪漫,而且,也不需要面对面接触,避免了第一次见面的尴尬。于是,他们约定了今天这个“特别”的约会。美惠家对面就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雕塑。“雪上飞”说好下午三点整就在雕塑旁边准时出现。下线的时候美惠说,明天可能会有雪呀。“雪上飞”说,你忘了我的名字就叫“雪上飞”呢。没想到真下雪了,而且还下得这么大。美惠,三点到了,他不会来了,除非他能飞过来。妈妈又走到美惠房间来了。美惠笑着说,妈妈,你说对了,他的名字就叫“雪上飞”,他还获过冰舞表演冠军呢!就在美惠和妈妈说话的时候,窗外的大雪中,渐渐出现了一个身影,直接滑到了广场中央的雕塑旁。美惠看见了,妈妈看见了!妈妈,是他,是他!美惠激动地喊了起来。那个身影顶着洁白的雪花,翩翩起舞。那样轻盈、刚毅。纷飞的雪,成了美妙绝伦的舞台背景。挤在窗口的美惠闪着泪花。妈妈的眼睛也湿润了。那个雪中欢快飘逸的舞者,在雪地上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生命曲线,用他身下那张轻巧的轮椅!妈妈的眼睛也湿润了。那个雪中欢快飘逸的舞者,在雪地上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生命曲线,用他身下那张轻巧的轮椅。(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8 . 通读全文,请从“约会”的对象、方式及结果的角度简要概括它特别在哪里。于是,他们约定了今天这个“特别”的约会。9 . 联系全文,请你谈谈对“雪”这一意象的理解。10 . “折叠与跳移”是小说常见的艺术手段,请根据“知识卡片”相关内容,结合文本,谈谈运用这两种艺术手段的好处。(知识卡片)所谓折叠是说情节从事件的中间切入,而被切掉的事件的起因、发展等有关细节与后面的情节链有因果联系,它们被巧妙地、天衣无缝地插入主干情节中,好像被折叠进了小说的情节主体里。这种情节模型主干突出、事件集中而叙述丰满。所谓跳移,是指情节在联接和运行的过程中,某一个重要的情节环节挪移出来放到情节结尾时才快速补出。当重要的情节环节被挪移时形成情节空白,产生了吸引读者注意和思索的情节悬念;当重要的情节环节移置到结尾快速补出时,情节的悬念释消了,读者产生一种阅读震惊和阅读快感。四、句子默写11 . 古诗文名句填空。(1)何处望神州?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记功而返,只能慨叹一句“_”,聊表尚未建功之无奈与归家无期之怅惘。(选用渔家傲秋思中的句子)(5)雪下了一夜,早上起来,打开窗子,满树的银白映入眼帘,真是“_,_”,好不壮观!(选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子)五、课内阅读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谈笑有鸿儒(4)可以调素琴(5)何陋之有13 . 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4 .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15 . 这篇文章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众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16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余适客稷下(到去)B各疾趋出(迅速)C始稍定(开始)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容易)17 .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B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C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D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18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2)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19 . 聊斋志异所述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表达美好的希望,请你结合这篇文章,进行具体分析。七、名著阅读20 . 阅读骆驼祥子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只有这个A,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是她敢破口就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A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乙)“太太,他这下子可是摔得够瞧的。”B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