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9上城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工商总局将进一步加大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广告监管执法,开展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和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项整治行动。B .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发展、继承、培育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C . 中国速滑选手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比赛中一骑绝尘,夺得冠军,他的表现震惊了国内外是令人佩服的。D .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通知,宜布将实行商品住房销售公开摇号全程公证制度,具体实施细则将于近期公布。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 改正错字:无恶不做 _改为_笑啄颜开 _改为_说慌 _改为_荣花富贵_改为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 (2019九下宁波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读一读晏殊的破阵子,“池上碧苔三四点,_,_”欣赏春天的勃勃生机;读一读苏轼的浣溪沙,“_,_。牛衣古柳卖黄瓜”感受初夏的农村风俗;读一读杨炯的从军行,“_,_”领略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读一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体会朦朦胧胧缥缈深邃的意境;读一读王观的卜算子,“_,_”聆听词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和殷切叮嘱。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1分)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形貌昳丽_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今齐地方千里_面刺寡人之过者_谤讥于市朝_5. (17分) (2019九下百色模拟)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宭,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节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两股战战 屠自后断其股B . 一狼洞其中 故人不独亲其亲C .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无从致书以观D . 故令嗥 既克,公问其故(2)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节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B . 【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C . 【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D . 【甲】文“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乙】文“跑号如前状”都是倒装句。(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B . 【乙】文开篇写“谋分捉之”,文中多处从狼的正面体现“谋”的结果。C .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D . 【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6.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1) 文中画线句必须重读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 文中画线词“紫色的阴影”如何理解7. (16分) (2019八上宣州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1) 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她甲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_。(2) 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_说谜语(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4) 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 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B . 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C . 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D . 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5) 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9七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 请解释诗歌中“行军”和“徬”的意思。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分析。 七、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9兴县模拟) 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代人越来越会删除东西了,自拍、对话、朋友圈只要是目光所及的一切,仿佛都可以删除。于是,你发现人类的“删除”习性,正在逐渐深入到骨子里。有时候,我们打好了长长的一段来回复对方,删除之后只发了“好的”两个字;有时候我们用手机拍了好多自拍照,一顿删除之后只保留了一张;有时候我们在购物车里添加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删除之后只留下最重要的那一件物品这是否唤起了你某次“删除”的回忆?也或许引发了你对“删除”这一现象的思考?请就“删除”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提示:你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根据生活实际,选择特定对象写一封信,与其探讨你发现和思考;可以就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积累展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