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贵州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贵州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贵州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贵州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它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B记承天诗夜游作者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人称“大苏”的 苏轼苏东坡。C答谢中书书作者为南朝梁代的陶弘景。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吴均所著的一篇山水小品文。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宽恕相得益章陨石洗耳恭听B愕然无可质疑寒噤消声匿迹C烦燥天衣无逢农谚慷概淋漓D祷告迫不及待翩然一拍即合3 . 下面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美元贬值势如破竹,使遭受次贷危机打击的亚洲股市雪上加霜,难以再现复苏迹象。B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沙漠中的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C作文课上,小明对原先的作文作了修改,由于不明要领,反把作文改得不伦不类。D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做到心无旁骛,便是敬。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杀戮(l)遁形(dn)杳无消息(mio)黝黑(yu)B镌刻(jun)脸颊(ji)悄然(qio)锃亮(zng)C妄图(wng)畸形(q)绯红(fi)佃农(din)D篡改(cun)诘责(ji)翘首(qio)仲裁(zhng)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善良,是人们心间bn ln( )的花。心怀善良,便yng ro( )满怀温馨,延己及人;心怀善良,便生出随喜之心,豁然开朗 A心怀善良,便拥有不老容颜,fng lng( )永驻;_,_,_。5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6 . 在A处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7 . 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三、现代文阅读最美的对视孙道荣(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7)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8)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9)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O5克的挚爱”。(10)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11)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12)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13)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14)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8 . 题目是“最美的对视”,请结合全文分析“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并说明原因。9 . 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表达效果。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O5克的挚爱”。10 . 文中第(1)段、第(12)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两次出现,有何作用?11 . 请你为捐献眼角膜的这位老人写一段颁奖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老先生的礼数采访老先生,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而感动。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时,不管他在做什么,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直到楼道口,他还叮嘱他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的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何以克当。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时,还是这样一身打扮。来来往往着短装的行人与他擦肩而过,更衬托出一身冬衣的他与众不同。这是一幅我想永远记在心里的画面。不用一个字,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大毒日头下的身影。这是待客之礼。采访历史学家陈绛也是这样。88岁的他住在医院病房,我告辞的时候,他执意起身。我连忙扶住他的胳膊说“留步留步”。他却仰起脸笑道:“我要散散步,不如你陪陪我。”这样一来,倒显得不是他来送我,而是我在陪他。就算这样,老先生们还会说自己做得不到位。比如陈绛说到一个细节:他小时候到外地读初中,一次在家书的信封上写了父亲的名讳,下面用“先生展”,当时陈绛觉得“展”字比“收”或“启”字新奇。没想到放假回到家里,父亲拿出这个信封,对陈绛说,对长辈不能用“展”字,这是不恭敬的,并提醒他日后用字遣词时要注意长幼有序。我心里想,现在连手写书信都是稀罕物了。人际交往,整天短信来、微信去,张口就是“喂”“哎”“哦”,哪里还用得上体现辈分的称呼呢?大家在群里,直接一下就算是叫人了。那些尊称与谦辞,曾经是日常交际里的常用语,如今则像是少数人才掌握的暗语。但也正因为用的人稀少,一旦有人运用,反而更能让人确认说话者的出身。有一次,我去上海闵行采访一位老年社区志愿者,我说了些恭维他的话,对方立即从座位上欠身,口里连说“不敢不敢”。而在问我的情况时,他则一直用“敢烦”和“府上”等词语,这让我印象深刻极了。后来一问,对方果然是位老大学生。和这样的老先生说话,自己也不敢怠慢。语境形成的气场,宛如一只巨手推着我的脊背,使我挺直身体,端正姿态,整个人因为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他们让我想起了我的祖父。在我幼时,他曾抱着我,让我坐在他的膝盖上,教我:“问人姓名说贵姓,说到自己用鄙人。赞美别人用高见,无暇陪客说失陪”但这些用词,到了我父母那一代人,使用率就很低了。到了我们这代人身上,几乎全体湮没。一次,一位老先生称呼我“世讲”,我竟然疑心他不善用电子设备打错了字。后来一查,才惭愧地意识到,这是老派人对朋友后辈的称呼。究竟是什么使这些本来世代因袭的礼教失去了继承的土壤呢?时代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外来用语以及网络词汇的冲击,使得许多社交礼仪已经改变,让许多古雅的做派如出土古董一般。当今时代,人们更乐意彰显自己的见识和地位,刷存在感和博人眼球才是常有的姿态,而谦恭自抑,反而显得有些落伍了。其实,老派人坚持的礼数,并不仅仅是为了恭维对方而存在。这种时刻自省的谦恭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要晓得山外青山楼外楼。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有的世界。就像见过钧窑器皿的人,即便再使用塑料杯子,也知道,除了眼下普及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文沈铁伦选自最文摘2017年第11辑,有删改)12 . 围绕“老先生的礼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13 . 第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14 . 自选角度,赏析第自然段画线句子,体会语言的妙处。15 .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请运用你所知道的礼仪知识,参照例句,续写句子。问人姓名说贵姓,说到自己用鄙人。赞美别人用高见,无暇陪客说失陪。16 . 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末“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理解。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7 .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18 . 下列三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陋室铭)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C余以为妙绝。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19 . 翻译下面的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 . 莲花,又称荷花。赏荷,既可观其形美,又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称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五、句子默写21 .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城阙辅三秦,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诗经子衿)(3)青树翠蔓,_。(柳宗元小石潭记)(4)蒹葭萋萋,_。(蒹葭)(5)_,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诗经 关雎)(6)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想通过做官来服务社会的诗句是:_,_。(7)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六、诗歌鉴赏古诗阅读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注)王安石晚年离开政坛后,退居江宁,过着十分平淡的生活,心情也较前平静了许多。这首诗正是他当年生活心境的真实写照。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里面有“鸡犬相闻”之语。22 .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用“暖”字来写小路,表现山村天气晴好,温暖和煦,写出了春天祥和的气息。B颔联中“纵横”与“高下”两个词语,写出了乡村山水高阔、错落有致的环境特点。C尾联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情怀。D诗歌以山村花草等景物,勾勒出一幅人烟稀少、寥落荒芜的村舍图景。E本诗语言质朴清新,在描摹自然宜人之景时善于炼字炼句,意象鲜明,意境清幽。23 .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七、名著阅读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不注意的话,就会不为人知地隐藏着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在这里,即便是下了一场旁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有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的情况和性质,或是弯曲,或是垂直。差不多如同定律一样,总是要有一叶草把这间住屋半遮掩起来,其作用是很明显的,如同一所罩壁一样,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避在黑暗之中。蟋蟀在出来吃周围的青草的时候,决不会去碰一下这一片草。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很宽散。这里就是它们的一座平台,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多么温馨的促夏消署音乐啊!屋子的内部并不奢华,有暴露的,但是并不粗糙的墙。房子的住户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去修整太粗糙的地方。隧道的底部就是卧室,这里比别的地方修饰的略微精细些,并且宽敞些。大体上说,这是个很简单的住所,非常清洁,也不潮湿,一切都符合卫生标准。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我们考虑到蟋蟀用来掘土的工具十分简单,那么可以说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如果想要知道它是怎样做的,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大的工程的,我们一定要回溯到蟋蟀刚刚下卵的时候。工作开始做的很快。在我笼子里的土中,它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而且隔一小会儿,它就会到进出口的地方来。但是它常常是向着后面的,不停地打扫着尘土。如果它感到劳累了,它可以在还没完成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特别无力地摆动,一副倦怠的样子。不久它又钻进去,用钳子和把继续劳作。后来,休息的时间渐渐加长,这使我感到有些不耐烦了。这项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洞口已经有两寸多深了,足够满足一时之需。余下的事情,可以慢慢地做,今天做一点,明天再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蟋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