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测试标准ppt课件_第1页
电连接器测试标准ppt课件_第2页
电连接器测试标准ppt课件_第3页
电连接器测试标准ppt课件_第4页
电连接器测试标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连接器的试验标准,教师:胡伦松2000-10-30,1,A :试验标准分类1。环境测试标准2。机械测试标准3。电气测试标准2。通用测试标准1: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364电子元件测试方法2。MIL-STD-1344A(电气连接器的试验方法)3。MIL-STD-202F(电子和电气试验方法)4。MIL-STD-810D(环境试验方法)5。美国材料与测试学会。UL标准(美国保险商实验室)7。加拿大标准协会,2。电连接器的试验方法MIL-STD-1344A,1。电子和电气部件的参考标准:MIL-STD-202试验方法;军用标准-810环境试验方法;MS3190压力接触导向缸。二。一般要求1。根据测试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的电连接器必须满足的要求应在每个规范中规定,并且应采用本标准中规定的测试。如果所采用的标准与各规范之间有任何矛盾,应以各规范为准。2.标准试验条件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都应在以下环境条件下进行:a。温度:15 35。大气压力:50 800毫米汞柱。相对湿度:2080%3。测试标准中规定最高和最低温度的温度变化必须达到规定的温度,允许误差为5。4.参考条件是计算的基本条件。温度应为20,气压应为760兆欧,相对湿度不适用。3.试验方法简介,31000种:环境试验方法,1001.1盐雾(腐蚀)1。目的:确定连接器暴露在受控盐雾环境中对电连接器组件的表面处理层、机械结构和允许电气参数的影响。2.测试设备:试验箱、空气源、喷雾器、盐溶液(5%氯化钠);3.测试样品:包括一个完全带有电线、触点、密封塞和附件的连接器组件。除非另有说明,连接器组件通常是插入的。测试时间: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应在规定时间内连续进行测试,直到观察到特定的故障情况。5.清洁干燥;6.测量:a。基底金属暴露、点蚀和表面处理层的微孔;表面处理层开裂和分层;c .处理后的表面有异常痕迹、裂纹或划痕,表明正常保护层脱落。目的:评估连接器所用材料的特性,即这些材料在高湿度、1和热的作用下的影响或损坏。特征:水分的吸收导致物体膨胀,从而破坏其工作性能并降低其物理强度。此外,其他重要机械特性的变化也会降低其电气特性。6,2。测试设备:3。测试样本4。测试时间:a。稳态湿热试验(一类)环境条件:相对湿度90 95%;温度是402。交替湿热试验(二类和三类)10个循环(240小时)。5.测量的:绝缘电阻应大于规定值。目标:确定在模拟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恶劣条件下,电连接器暴露在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极端交替的高低温热冲击下的耐久性。2.测试室3。测试样本,8,4。测试程序A .初始和最终测量B .重量C .循环次数D .测试要求:当按照要求进行测试时,连接器应无裂纹、裂纹或其他机械损伤,接触电阻不应大于规定值。9,1004.1低压浸渍,目标:验证连接器对导体的密封能力和一对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对模拟湿气冷凝水的接口密封能力(测试后测试绝缘电阻;绝缘耐压),10,1005.1温度寿命,1。目的:确定连接器暴露在高环境温度下一段特定时间对连接器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影响。2.测试设备:3。测试样本4。测试程序,11。过程(略),13,1006.1流体压力用途:确定连接器(堵塞的、未堵塞的或覆盖的)对海底环境中遇到的静态和动态流体压力的适应性。1007.1臭氧暴露目的:确定连接器承受受控臭氧量的能力。1008.漏气目的:决定了连接器外壳/绝缘安装板/接触界面密封的结合能力。14,1009防火目的:在火焰喷涂20分钟后,确定插有良好电线的连接器(插头和插座)的耐火性;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承受电连续性断开的能力。1011低温低压1。目的:模拟低温下的实际操作,并在高空施加试验电压。2.按规定测试时,接触电阻应符合规定要求。1012易燃性目的:确定暴露在火焰中的连接器的阻燃性。15,1015模拟寿命目标:确定连接器的适应性,以在陆地(正常负载和重负载)、飞机、船舶和潜艇上的典型工作时间内完成操作功能。1016液体浸没用途:确定连接器在使用寿命期间暴露于可能接触到的特定液体时承受退化的能力。1017微孔比1。目的:测定使用中的接触件金表面层的固有微孔率及其他表面缺陷(该方法仅适用于铜和镍基合金接触件的底镀或底镀金表面处理层);2.测试设备:干燥器,浓缩试剂级硝酸:701%硝酸,光学显微镜10,白炽灯光源。16,3。样品的测量区域应无损伤和杂物,并应暴露以方便测量。4.测试程序(略)测量区域:0.51mmd(宽度)注释:一般推荐腐蚀计算值1.0。(腐蚀产物:涂层表面上的圆形物体和凸起或保持物被定义为腐蚀产物,通过腐蚀产物弦的最长直线作为主要直径被定义为腐蚀产物的尺寸),类型17,2000 :机械试验方法。2001.1触点同心度目的:测量轴的“总读数(TIR)”值用于确定触点的直线度。该触点可以测量同轴度,以确定卷曲后的轴向变形。方法:旋转卡盘360并记录每次测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18,2002.1维护老化1。目标:在维护过程中,当接通和断开触点时,确定测试连接器的应力退化程度。2.适配范围:仅适用于可拆卸触点的连接器组件;3.测量内容:a。接触件的固定力;b .插入力和移除力;c .如果连接器是耐环境的,在低压浸渍或潮湿试验之前,应对电线密封的损坏进行目视检查。该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压接触点和导线接头的机械强度(获得的值表示接头的相对强度)。2004.1冲击(规定脉冲)1。目标:确定连接器及其附件在粗糙操作、运输和军事操作中受到冲击时的适用性;2.测试条件,20,测试条件值3。测试要求:1)。根据规定进行测试时,连接器应无机械损伤。在测试过程中,在装有插入触点的测试电路中,瞬时断路不应大于1微秒。2)。电气负载条件:100毫安。3)。应在2005年1月21日1,沿试样的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的每一个轴增加三次冲击(总共18次)。目标:确定连接器在使用寿命期间可能遇到的对主频带或随机振动频率范围及其振幅的振动影响;2.振动条件:(正弦振动,随机振动)3。测试要求:a。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应在每个方向上进行测试;b .电气负载条件100毫安;c .在按规定进行测试期间,在振动期间,配备有插入触点的测试电路中不应有大于1us的瞬时断路。测试后,连接器主体或触点应无机械损伤,且安装时无交流电,22,2006.1千斤顶探针损坏。目的:通过将探针插入连接器的插孔触点的测试过程来模拟现场的滥用形式。2007.1触点可固定性物镜:用于在连接器轴上施加轴向力,以确定连接器承受导致触点从连接器绝缘安装板中的正确位置移位的力的能力,以及承受触点脱出的能力;要求:去除规定的力后,接触件不得大于规定的位移,其他部分不得损坏。2008.1承压用途:确定连接器承受滚动车辆在连接器上行驶时可能遇到的负载的能力。(注:本试验仅适用于符合此要求的连接器)试验:的载荷为680.4千克,加压时间为5 10秒。检查:可能导致的典型特征是:a .不能插入或分离;b .零件或附件损坏;c .电气故障;密封损坏。23,2009.1电缆拉出1。目标:当电缆或连接器不会受到意外轴向张力负荷的不利影响时,确定施加于电缆和连接器的轴向张力负荷以及电连接器的电缆夹的夹紧效果。2.测试条件:根据规定的测试条件施加的负载率为201磅/秒,应保持1小时;最大接触电流为100毫安。3.检查外观并测量电缆中电缆相对于电缆夹的线性位移,24,2011.1恒定加速度1。目标:确定连接器承受规定的恒定加速度的能力,而不会对规定的性能产生有害影响;2.测试: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上的两个方向上的规定加速度值为5分钟的测试。3.检查答:在测试中任何一条线的间歇时间内,没有发生瞬时中断(1us);测试后连接器可以自然分离,零件无裂纹、损伤或弯曲。1.目标:在电连接器受到各种环境应力之前和之后,确定插入和分离电连接器或保护帽和连接器所需的力。2.测试:以规定速度分离或接合;3.测试结果应符合规定要求。2014年接触接触和分离力1。目标:确定标准测试针或插入件与单个触点接合和分离所需的力;2.测试:以插入或拔出最大或最小测试销,并测量最大(小)插入(拉力;3.测试结果应符合规定要求。26,2015碰撞目的:确定连接器承受碰撞的能力,该碰撞可能在连接器分离并掉落到地板上时遇到(仅适用于为满足此要求而设计的连接器)。2016.机械生活1。目标:确定连接器或触点是否受到插入和分离周期的影响,该周期模拟连接器2的预期机械寿命。测试: A。插头/插座对齐,并在规定的循环次数内完成插入和分离;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循环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0次,并且在试验过程中不得对样品进行充电。3.检查:a。连接器应无破裂和断裂。b .接触电阻应符合规定要求;封堵力应符合规定要求。27,2018触点定位和固定目的:连接器符合规定位置和固定测量的能力通过使用定位测试标准和固定测试标准来确定。2019锡焊料附着力1。目标:检查连接器是否可以波焊到印刷电路板上,而不会因焊料吸收接触面而损坏;2.测试:将带有测试样品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传送带上,并通过以下程序:发泡助焊剂预热以一定速度通过焊料波。3.检查:并将其放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不应有焊接损坏。28,3000 :类电气试验方法,3001.1绝缘耐压1。目标:验证给定的电连接器或同轴触点能够在其额定工作电压下安全工作,并验证由开关、浪涌和其他类似现象引起的瞬态过电压的能力;电介质耐受电压应为最低击穿电压的75%4.检查在:测试过程中不应有绝缘击穿或电弧。参考:(1)测试电压e和板间隙的关系,爬电距离:(2)测试电压和额定工作电压uH :a的一般关系。当uH1KV时,E=3uHB uh1kv,e=1.5uh,30,3002.1低电平接触电阻(LLCR)1。目标:评估在施加不能改变物理接触表面的电压和电流或可能的非导电氧化膜:电负载条件下电触点的接触电阻特性:20毫伏开路DC电压(最大值);短路电流100毫安(最大);2.测试设备:微伏表低电平线路;3.测试方法:双端法,四端法4。检查:接触电阻测试结果应在规定范围内。31,3003.1绝缘电阻1。目标:确定绝缘材料和连接器或同轴触点的各种密封件在DC电压作用下的电阻特性,该电压可能导致在这些部件的表面上或通过这些部件的表面产生漏电流。2.测试设备:兆欧电桥,兆欧表,电源3。测试方法:测量距离最近的触点之间以及连接器外壳和距离最近的触点之间的距离;根据需要,内外导体之间应进行同轴接触;恒定电源50010%伏;4.检查:绝缘电阻不应小于规定值。32,3004.1接触电阻目的:使用通过特定电流的触点上毫伏电压降的测量来测量用一定长度的导线接合的插塞式连接器的触点电阻。3005.驻波比(SWR)目的:为了评估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的驻波比(SWR),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测得的SWR不得超过规定值。(在电磁波传输过程中,回波和发射波遇到障碍物并相互重叠,形成驻波,其中:波峰/波长=驻波比)。3006磁导率目的:验证测试样品的磁导率是否低于规定值。33,外壳1之间的电连续性。目标:确定模拟使用条件下电连接器外壳的电气连续性;2.测试方法和结果:在1.5伏的最大DC电压下,通过插入的连接器外壳产生1.00.1A的DC电流。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插入组件外壳上的电压降(按照规范中的规定)。3008多触点连接器1的屏蔽效果。目的:用模式搅拌法测量多触点连接器在1 10千兆赫频率范围内的屏蔽效果。2.应用:适用于测量放置在屏蔽罩中的多触点连接器的接口处的泄漏。3.屏蔽效果:SE。=10千克(Pref/Pcut)(分贝),其中: se-屏蔽效应Pref-标准天线从旋转模式搅拌器接收的平均功率;Pcut -被测连接器从旋转模式搅拌器接收的平均功率。阻抗:代表设备或回路的端口特性测试方法:TDR(时域)。网络分析仪(频域)2。延时):TDR信号通过单位路径长度的测试方法;网络分析仪3。通过通道:网络分析仪4的衰减:信号能量(振幅)损失的试验方法。两种不同器件、电路和通道的时延失真:时延差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