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_第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_第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_第3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_第4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学习和研究上海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卷化学1.3化学同步考试题名称: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班级: _ _ _ _ _ _ _ _ _ _一、单项选择题1、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方法,如图测定空气中氧的体积含量的两个装置(装置气密性好),认为对该实验正确的是()a .实验时铜粉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b .实验结束后我马上就读c .装置2的设计比装置科学,空气容易流通,通过铜粉,容易消耗氧气d .该实验的原理是用物理方法分离氧,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2 .乙烯(C2H4)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工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形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是不合理的()a .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b .产物中的物质c和物质d都是氧化物c .这种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没有变化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用闻味的方法区别酱油和陈醋”。 按照这位同学的说法,“用闻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该是科学探索的一环()a .预期和假设b .进行实验c .收集证据d .说明和结论4 .在a、b、c三个小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定体积的浓氨水、苯酚酞溶液、苯酚酞溶液,如图所示进行探索活动,得出的结论为()a .氨分子不断运动b .空气由不连续的空气分子构成c .空气不能使苯酚酞溶液变红d .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苯酚酞溶液变红5 .实验室里有缺少标签的盐酸。 为了能立即判断是否是浓盐酸,我认为以下方法是合理的()a .假设b .查阅资料c .进行考试d .交流讨论6 .关于下列氧气,正确的是()a .氧气可以支撑燃烧制造燃料b .氧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 .水中生物能够生存的是溶于水的氧气d .只用过氧化氢水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氧气7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下一个说法不对的是a .氧气支撑燃烧,可用于火箭发射b .赤磷具有可燃性,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c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d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用于治疗胃酸过多8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一个推论是正确的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必定是氧化物b .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和原子c .由相同元素构成的物质必定是单质,不是化合物d .铁钉锈蚀和铁丝燃烧与氧有关,因此是氧化反应9 .将“发泡板”放入水中,会产生无色气体。 小明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清澈的石灰水检查这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关于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a .拟定假设b .设计实验c .提出问题d .交流反思10 .下面的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 .证明二氧化碳一般不燃、不燃、密度大于空气c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d .证明相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二、填空问题小明在学习化学时,注意到知识的比较,注意到了以下化学物质。 空气氮氖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石灰水硫粉五氧化二磷四氧化铁。 因为进行了分析,所以请参加他的比较,在横线上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物质的编号(1)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是: _(2)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的气体是.(3)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4)电光源(例如霓虹灯等)的制造中常用的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5)通常情况下,属于白色固体物质的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6)在通常情况下,属于黑色固体物质的是.12 .进行科学探索活动通常需要假定问题和现象,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进行验证。 请参考事例完成下表的内容填写刺探内容建立假说实验性地探索记录结果得出结论海拔不同的空气同样多吗?同样多高海多低海拔多在同一温度下测量来自不同海拔的空气压力或密度低海拔下空气的压力和密度更大低海拔处空气多,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酒精灯的火焰是层的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酒精灯外炎,内炎,火心温度谁高?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3 .实验室采用碱性碳酸铜化学式: Cu2(OH)2CO3制备氧化铜,检测其产物。 装置如下步骤1 :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气。步骤2 :关闭活塞,连接c和d,开始加热。步骤3 :在加热过程中,将b中的固体质量的变化记录在下表中,在t3停止加热。(1)步骤吸入空气的目的是(2)C中的试剂,_ (填写名称)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3)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在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三、实验问题14 .众所周知,CO2进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溶液混浊,CO2气体混浊变得澄清,由于CaCO3 H2O CO2=Ca(HCO3)2,某化学关注组试图探讨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提出问题) 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查看资料) 1、NaHCO3 NaOH=Na2CO3 H2O2、将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反应: Na2CO3 HCl=NaCl NaHCO3第二阶段反应: nahco3hcl=NaClh2o2o3(作出预测)预测1 :溶质为Na2CO3预测2 :溶质(填补化学式,以下相同)预期3 :溶质预期4 :溶质(实验方案) I甲组学生为了确定CO2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的溶质组成,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稀盐酸,如果不产生气泡,溶质就会变成。(2)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C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话溶质就会变成。(3)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时溶质变成。II乙组学生根据甲组学生的预想,在定量分析得到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模式图,根据图像决定溶质成分。四、简要解答15.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其次是波义耳和骡在1673年、1777年进行的定量研究实验,他们的研究推动了化学理论的发展。 如图所示,图中的两个实验是为研究哪个化学规律而设计的? 这个法则的发现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五、科学探究问题16 .“二氧化锰在降解过氧化氢制氧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和“寻找新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研究小组的兴趣。氧化铁能成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吗? 如果可以的话,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研究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I .分别将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试管中,在a试管中放入ag氧化铁粉末,分别在a、b两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产生气泡,火星木条复活,b试管无明显现象ii.a试管未发生现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火星木棒放入试管,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试管发生气泡,火星木棒复活了iii .慎重过滤实验ii中的残留物,对得到的淤泥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也为agiv .分别将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试管中,在c试管中放入ag氧化铁粉末,在d试管中放入ag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实验原理)请在实验室里写下用过氧化氢水去氧的符号式子。 _ _ _ _ _ _ _ _ _ _ _(实验结论)实验_证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评价)(1)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2)在实验iv中观察到d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很快,得出以下结论: _。(实验的展开)(1)实验比较分析后,某同学再次研究了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顺序12345610%H2O2溶液用量(ml )303030303030MnO2粉末用量(g )0.10.30.50.70.91.1完全反应所需时间(s )1774222收集的氧的体积(ml )980980980980980980请根据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写出两个结论。(2)查阅资料,发现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催化剂。 以下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字母)。A MnO2可以与只能用过氧化氢水分解的催化剂b以相同的化学反应具有多个催化剂c催化剂仅加快化学反应速度d作为催化剂使用的物质不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3)将实验室常用的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备氨气(NH3)。 常温下氨(NH3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NH3 )容易溶于水。 为了采集和收集氨气(NH3),应从图中选择发生装置是_17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教科书的实验方法(图甲)进行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实验时,紫红色铜的生成难以观察到,但多出现暗红色固体。 他们决定探索和改进这个实验。暗红色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调查资料)铜有1和2种价数,通常氧价为2,碳价为4或4。(假设) (1)学生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化合物,推测其化学式为_。(2)学生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反应装置,可以更加明确该实验现象,减少暗红色固体的出现。(分析与交流) (1)吴先生建议用超细煤粉和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我认为这样的提案的原理是_。(2)蝴蝶建议用图乙装置代替甲装置。 与甲方相比,乙方装置使试管直立的作用是: _。(实验和结论)学生们决定用改进的方案进行实验。 他们检查了乙方装置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然后在试管中加入干燥药品开始加热,当看到明显的石灰水浑浊时,不久就确认了氧化铜和碳粉开始反应。 试管底部变红,即使停止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