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_第1页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_第2页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_第3页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_第4页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 我情不自禁决定读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是因为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有了28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工作压力之大,班级管理之难。有多少人能用“美好”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呢? 带着这样的心情促使我走进了罗素。 罗素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我摘抄一二,略谈感悟,和大家分享。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 感悟:我们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不难发现,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求全心理”已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我们明明知道,通才很少,专注于通才的培养是伤筋动骨的事。可是我们仍然去做。我们的教育应该意识到人的差距而施教,不要为了分数而让学生在自己实在没有天分的领域苦苦争斗,而早早失掉了学习的乐趣。善于发现学生天赋的老师是成功的老师,既然已为人师,何不力争去做成功的老师呢? 罗素说,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应该把知识给予我们的孩子,还是应该将把精神财富给予我们的学生。 感悟:一位名人曾经一语中的地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遗忘了学校所教的知识后遗留下来的,那才是教育。 虽然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但是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不还是或多或少的往学生的头脑里硬塞能够获取高分的东西吗?教师的功利其实是社会的功利的反映。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靠知识,教师价值的实现也要靠知识,所以“高分低能”出现了,更可怕的是这些心中只装着“知识”的学生们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经失落了做人的底线。所以,我们必须 把精神财富给予我们的学生。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一定会使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感悟:出于好心我们有时候会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能去种地。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呢?我们经常斥责年轻一代冷漠自私,甚至还常常感叹孩子们的早熟与叛逆。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观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无济世之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恐怕就只是自私和冷漠了。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感悟: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罚写作业,罚扫地,罚背书想起来就觉得惭愧!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做了多少事倍功半的事啊! 当惩罚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甚至成为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的时候,孩子们会离“幸福和健康的体验”越来越远,而我们教育的内在的成功也就离“幸福与健康”越来越远了。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拥有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我们还必须承认: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罗素说,在一个伪善的社会里,诚实确实有些不利。但是襟怀坦白、无所畏惧的益处要多于这种不利,否则,就无人会成为正人君子了。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正直、诚恳、坦率和自重,所以我宁可看到孩子们坚持这种品质而失败,也不愿看到孩子们用奴隶的小手段取胜。 感悟:罗素的话给了我勇气,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还是应该有一点儿明知不可为而一定要为的勇气。我们要坚信襟怀坦白的价值,要坚守襟怀坦白的信念。这是教育不可动摇的价值取向,也是教育道德尊严的底线。 罗素说,由于战胜困难、取得成绩而受到夸奖,不失为青少年时期最令人愉快的经验之一。对于这种愉快的向往,完全有理由成为次要的动机,但不宜成为主要的动机。主要的动机应当永远是对于事物本身的兴趣,不管那件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 感悟:这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设置。教育最根本的指向在哪里,教育到底要带给学生什么?罗素的话真是非常深刻!不仅仅是荣誉,不仅仅是夸奖,不仅仅是喜爱,更为重要的是兴趣:对生活本身的兴趣,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只有超越了功利的兴趣才能把人引领进云蒸霞蔚的自由天地。 我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了外人并不理解的事业而甘愿献出自己全部的生命。这种热情超越了喜爱本身,它更是一种深入了本质的生命冲动。因为无欲而刚,所以它才有能力支撑人们超越人生的诸多苦难而进入生命的至高境界。 教育如果能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这种“本身的兴趣”,便有了“以一当十”的风帆,被教育者也就获得了所向披靡的武器。 最后,我想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