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长方体的体积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了解新知。 看大屏幕,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引发矛盾。 引:知道真很多,那你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等于长宽高吗?看来我们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还不太全面,还有些问题。所以对于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一起来看。 3、渗透学习态度一(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宪章”)引: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清代学者陈宪章的一句话,老师觉得我们学习数学也应该像这句话说的那样勤于思考,经常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时常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课前没有做到,老师希望接下来我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由来时能做到,好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预习(或自学)的力量,直接揭示课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了解到学生学情底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最后,在“学贵有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中,自然的引出下一环节。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课件(或教具)演示 1、一排一层的长方体。(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问: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起告诉我,它的体积是多少?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个呢?4个呢? 小结:也就是说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是这样吗? 2、3排1层的长方体。 再问:我们再来,1排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排多少个?3排呢?这么快,你是是怎么做的? 小结:也就是说用每排的个数4排数3就能够求出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 3、3排2层的长方体。 再问: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多少?好我们再来,一层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层多少个?这次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基础上再乘层数2就能够求出这个大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 4、释疑辅垫。 引:学贵有疑,这里有问题了,为什么前面没有乘层数就求出了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呢?(引导出前面两个长方体的层数都是1,第一个长方体的排数是1)(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5、数个数验证。 再引:数学是严谨的,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求小正方体个数这个方法是否真的可行,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或教具演示)结果相同吗?说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6、引导发现。 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到这里,对于长方体体积的由来你想到了什么?(注意评价 学生回答:他说的好不好?好在哪?)引导出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小结:现在大家知道长方体体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乘高了吗?由公式能够知道求长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什么就能够了? 设计意图:借助教具、学具,通过老师的引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头脑中建立长主体体积由来的表象,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抽象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过渡:知道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老师觉得学习还不能停止,在这里,老师还想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一起来看。 三、操作验证、巩固练习。 1、学习态度二。(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也来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句诗,它告诉我们从书本上或从别处得来的知识,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践一下,才能记得牢,理解得透。 2、拼摆计算。 引: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这个机会,利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用计算的方法自已来算一算长方体体积是不是真的等于长宽高,请同学们注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来摆,注意分工协作, 2、请填好记录单,注意发现新的问题。开始。 小结:还是那句话:数学是严谨的,通过自己来动手验证得到的知识才是最可信的。 3、学生汇报验证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陆游诗句,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小组合作中验证新知,再现长方体体积由来的过程,使学生加深“知其所以然”的理解,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操作及探究水平。 引:现在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够确认了吗?它是什么?下面我们就用它来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4、解决问题。(出示例题)先估算体积再独立计算。 5、巩固练习。 引:为了巩固新知,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小题,还能不能做? 1、练一练第1题。 直接口答列式。 2、练一练第3题。 先谈注意问题再解答。最后拓展此题的古代解法。 3、拓展新知。 引:这是生活中一道典型的求体积的题,实际上它的解法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方自乘,以高乘之既积尺”)这是2000年前我国古代一本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解法,和我们现在的解法一样吗?你觉得我国古代的数学家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对古代数学的了解,升华了认知。 四、总结回顾,深化体验。 问: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总结:老师也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大家,我们学习,不光要记住知识,还需要经常问问为什么,更需要自己动手验证新知的准确性。最后,我还想送大家一句名言,一起看(出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无论学习还是做事,是没有难和易之分的,只要你去学,你去做,再困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知难而进是我们的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谈收获”是对所学知识部分的整理,“谈感受”是学生情感方面的升华,尤其是“名言”的总结,进一步使学生对今后的生活学习有了概括性引领和提升。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动手操作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 重点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相关面积的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相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相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2、做一做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 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 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 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v=()()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2、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报告
- 种草经济对电商平台用户粘性影响研究报告
- 游戏化教育在2025年中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报告
- 咨询工程师培训课件下载
- 2025年医药企业研发外包(CRO)模式疫苗研发与生产报告
-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客服情感分析技术研究报告2025
- 教育大数据助力2025年教育改革与创新决策研究报告
- 保险题库及答案2017
- 宝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湿地公园消防培训课件
-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25年小升初必考题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国锡矿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上半年四川省眉山青神县青神县事业单位考试招聘5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题库(1600题含答案)
- 内镜室管理制度
- 消防泵房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 天津小卷试题及答案物理
- 2024北京朝阳区高二(下)期末英语试题和答案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个案护理
- 2024年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