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解析版)(历社部分)_第1页
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解析版)(历社部分)_第2页
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解析版)(历社部分)_第3页
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解析版)(历社部分)_第4页
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解析版)(历社部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解析版)(历社部分)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文明产生的相同原因有 ( )A经济发达B地处大河流域C人类出现较早D较早地建立了奴隶制国家2 . 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材料中的“他”是( )A汉谟拉比B释迦牟尼C耶稣基督D穆罕默德3 . 下列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甲:发生于秦汉时期,其主要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乙:发生于战国时期,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丙:战国时期100位思想家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A乙B丙C甲、乙D甲、丙4 . 世界上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古罗马古巴比伦ABCD5 . 查理死后,查理曼帝国通过条约一分为三,签订条约的地点在今天的( )A英国境内B法国境内C意大利境内D德国境内6 . 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A尧B舜C禹D启7 . 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伯益B禹之子启继位称王C禹铸九鼎D禹在涂山召见部落首领8 . 从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D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来源9 . 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西欧平原C亚马逊平原D华北平原10 . 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成语故事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酒池肉林 烽火戏诸侯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ABCD二、非选择题1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商君”改革的三项措施。该事件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朝代更替表(4)材料三中完成“从平城到洛阳”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属于哪一民族?材料认为,“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原因是什么?(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历史进步的因素。12 .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回放)据媒体报道,某国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该国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1)材料中的青年男女被什么制度迫害致死?(2)材料中的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3)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说明了什么?13 . 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组文物图片(见下图)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河姆渡出土的骨耜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半坡出土的纺轮(1)据材料一中的文物,可以获得关于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哪些信息?材料二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见下图)(2)据材料二,指出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记(3)材料三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西周在实行这种制度时,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