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同步测试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同步测试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同步测试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同步测试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同步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同步测试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图选出正确的一组( )A-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B-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C-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二、选择题2 . 下列有关我国地形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有“世界屋脊”之称B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C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D东北平原黄土广布甲、乙、丙、丁为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读下图回答下题。3 . 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所在的省区是( )A甲B乙C丙D丁4 . 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区有两个简称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5 . 四幅图中的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A甲B乙C丙D丁6 . 关于图中山脉两侧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祁连山分开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B大兴安岭分开东北平原与黄土高原C太行山分开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D秦岭分开内蒙古高原与云贵高原7 . 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B青藏地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中草场自然条件最好的C南方地区地形单一,平原面积广大D云贵高原地形平坦广阔,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8 . 下列地形区中,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A台湾山脉、南岭、秦岭、大巴山脉B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D黄土高原、横断山脉、山东丘陵、苗岭9 . 下列古诗词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BCD10 . (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B秦岭-淮河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D黑河腾冲一线11 . 关于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盆地平原面积广大。B第二阶梯上主要分布的地形是高原和盆地。C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西高东低,西部海拔都比东部海拔高。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设置了上海、广西桂林、四川凉山、黑龙江哈尔滨四地分会场,分别以“光、水、火、冰”为创意源点,充分发挥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和城市特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 下列关于四个分会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海是我国位置最东的省区B西昌位于四川盆地C桂林所在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区D黑龙江是我国位置最北的省区1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海地形以平原为主B广西桂林位于第二阶梯上C四川凉山是温带季风气候D黑龙江大部分属于中温带三、填空题14 .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_峰,海拔米,是世界第一高峰。15 . (题文)在我国的季风区内,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 _ 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 _ 风四、连线题16 . 将下列地理区域与代表其地理现象或特征的数字代码填到横线上。A青藏高原_气候干旱,戈壁、沙漠广布B南方地区_地表破碎,沟壑纵横C黄土高原_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D塔里木盆地_远看是山,近看是川E.台湾_草场广布,重要畜牧业基地F.西北地区_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7 . 把下列地形区与其相对应的自然景观连线。A东北平原 a地势平坦,一望无际B黄土高原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云贵高原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D内蒙古高原 d土质疏松,沟壑纵横E青藏高原 e地面崎岖,梯田重叠五、解答题18 .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_。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貌广布的是_高原。(2)右图是我国某处景观图,你认为该处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_。两处植被类型不同主要是受_因素影响。景观图中河流的汛期最有可能出现在_季节。(3)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景观图中处应发展_业。(农业生产部门)(4)左图山脉以东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为_。由于条件优越,该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但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19 . 区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对照界线A的描述,完成界线C的内容,并在图中填出秦岭、淮河。(2)比较、归纳是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中内容。(3)丙地区景观分布从东向西有什么变化,并简要分析原因。(4)自然环境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