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导论_第1页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_第2页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_第3页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_第4页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世纪之交的特点:一个世纪的终结不仅仅是一个百年的结束,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际方法的变更。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节: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通常被描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一位“使语言学走向现代的大师”。结构主义的创始人。1876年由日内瓦转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1878年论印欧语言中元音的原始系统。早期代表性作,是一篇有关语言的历史研究的论文,但它所用的方法却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比较法。他把原始印欧语的语音系统看成一个有规则的整体结构。1881-1891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1891年人日内瓦大学教授讲授梵语和印欧语。他的代表作是19061911年,他连续3个教程的讲稿,尽管不是完整的,但后来经过他的学生的整理,1916年在日内瓦出版,书名是普通语言学教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学家重新发现索绪尔。,1.社会学2.心理学3.语言学,索绪尔思想的来源,1.社会学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的社会学思想,即社会事实的理论,人的每一个行为都要受到来自外部的社会的制约,深深影响了索绪尔。迪尔凯姆给“社会事实”(socialfact)下了定义,把它看做是物质的东西,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质性质相同。他认为社会事实“是一种行为,不论其是否有固定性质,它对每个人都有外部制约其主要的特征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具有最普遍的意义。”如,我们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都要符合社会规范;苏格兰男士可以穿裙子等。,索绪尔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语言行为也有外部制约抽象的语言系统。这样他们发现,人类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但又不同于自然科学家所研究的物质,社会科学家所研究的不是社会事实本身,而是社会事实与社会意义的结合。为什么男人不穿裙子,这里没有生理原因,而是社会惯例所规定的。其实,文学也是这样,高尔基把文学称为人学也就说明了文学的社会性。文学的社会性既来自于文学作品的产生,王朔的作品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另一方面读者接受的社会性(选择)。,2.心理学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人的无意识应该受到意识的制约,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弗洛伊德假借历史原因来解释社会中的规范和心理情结,即潜意识。俄狄浦斯情节社会的规范在于“集体的心智”,语言行为的规范在于语言规则,心理上的规范在于心理组织的机能,这些规范系统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却无时不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些观点对索绪尔的理论影响很大。如:语言规则的限制。,3.语言学索绪尔受到美国语言学家惠特尼(WillianDwightWhitney,1827-1894)的影响。惠特尼是耶鲁大学梵语教授和比较语言学教授。惠特尼认为语言是建立在社会规约上的一种制度(institution)。其主要观点:1)语言是一种符号;2)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3)语言是一种制度文化;4)语言的性质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例如:对于同一个物体、行为或特性,世界上有多少语言就有多少名称,而且每一种名称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第二节: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1.比较语言学研究:索绪尔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是“正视法”,一是“回顾法”,前者是由古至今(词源),后者是借今溯古(反向的推测)。正视法:拉丁语变成法语的什么音,e:pdempye(脚),a:vntumv(风),i:lctumli(床),关于语言的重建,索绪尔说,“重建的唯一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唯一目的是重建”。语言变化的两大原因(同意新语法学派的观点):音变、类推;音变往往产生不规则现象,类推恰恰相反,总是产生规则现象。法语中由reaction(反动):reactionnaire(反动派)可以类推出:intervention(干涉)interventionnaire(干涉者),2.语言的特征:,1878年以后索绪尔放弃了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认为语言学应该首先明确研究对象,使其成为一门科学。语言的复杂性:语言充满了令人困惑的自相矛盾,一个方面的价值总是取自另一个方面声音形象和发声动作;语音和语义;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等等。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它本身不表现出来,而是潜伏在每个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语言是抽象的、稳定的。言语是具体的、变化的。语言是总体,言语从属于语言。索绪尔把语言看成一个封闭的体系,探讨体系内部的构造。,几个重要的区分:语言(langue)、言语(parole),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它本身不表现出来,而是潜伏在每个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语言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是抽象的、稳定的(社会性),言语是具体的、变化的(个人性)。语言学家的任务是研究langue,即语言系统。研究语言系统的语言学家,不是描述言语行为,而是确定组成语言系统的单位和组合规则。通过这种区分,索绪尔为语言学找到了一个正确的研究对象。,能指、所指,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形式),“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意义)。符号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就是指,所指与能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自然的联系。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如:“树”是一个语言符号;它的声音形象shu是能指,它所指的那种植物就是所指,两者的关系是任意的。,举例:中国人在皇帝面前磕九个头。这是中国人必须遵守的一套普遍的礼仪。是哪位个人、在何时、在何种具体场景中去施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不得不谨守这套普遍礼仪,它制约着个人的行为。,共时、历时,索绪尔区分了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linguistics)与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linguistics)。共时语言学是研究一种或多种语言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的情况,即语言状态(languagestate),而不考虑这种状态如何演化而来,又称静态语言学(staticlinguistics)。历时语言学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时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又称进化语言学(evolutionarylinguistics)。,索绪尔之前人们研究语言往往是纵向地追溯语言的历时,从历时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对语言进行共时性研究优于历时性研究。,符号学(Semiology),索绪尔也是符号学的创始人。他提出设立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符号学。人类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人类的其他活动也是符号系统。为了传递信息,除了使用语言之外,人类还采用其他方法:发出噪音,打手势,比划事物,衣着、礼节、态度以及其他动作等。,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约定俗成为基础。如:带有自然表情的礼节符号,其并没有内在的价值。绝对任意的符号是最接近符号学理想的符号,因此作为一切表达系统中最复杂、最广泛的系统,语言也最具有典型性,所以语言学应是符号学的典范。,索绪尔首先为语言符号概括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是符号的任意性,一个是符号的线条性。,第三节: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第一,他明确了现代语言学的任务,指出了语言的本质以及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方向: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第二,索绪尔作了几个区分: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历时语言学与共时语言学,连锁关系与选择关系。后来乔姆斯基用语言能力(competence)代替语言,用语言行为(performance)代替言语。其对后人的影响,导致了结构主义和功能教学法(俄罗斯语言教学界推出的新方法)的产生,甚至导致用语言学的范式来看待世界。,索绪尔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一个系统):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捷克的布拉格学派出现,结构主义语言学在欧洲迅速发展。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发展了索绪尔有关形式与实质的思想,创立了“语符学”。即使具有相对独立发展过程的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也在许多方面与索绪尔有一致之处。到五、六十年代,生成理论逐渐取代了早期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成为左右语言学潮流的主导学派。虽然生成学派在研究目标与方法上不同以往,但其语言观念与索绪尔仍有一致之处,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语言”始终是从复杂的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套单纯的体系。索绪尔语言研究的基本思想至今仍是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存在前提。,第五章:布拉格语言学派,1920年,“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创始人雅各布森移居捷克。他会同马泰休斯(1882-1945)等人,于1926年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小组”。参加这一学会的俄国学者还有尼古拉特鲁别兹科依(1890-1938)等。他们对日内瓦语言学派很有研究,一方面肯定了索绪尔提出的共时性语言学理论,另一方面又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来谈论共时性,以“结构”和“功能”为两个基本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到1935年,该学派便采用了结构主义的名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捷克结构主义,后来捷克结构主义跨出语言学研究的门槛,利用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结构。这一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列结构。,第一节: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理论特征,第一,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所谓功能是就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而言的,是言语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言语和言语活动。揭示语言的感情功能。用she指称没有生命的物体,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Thepoorlittlecar,shehadabreakdown.,语言的功能分类,(1)马泰休斯二功能说1923年马泰休斯提出了二功能说,他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旨在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功能伴随着交际功能。表现功能是个人情感的即时流露,旨在抒发说话人自己的情感或引发听话人的情感,是第二位的。只包含有交际功能的语篇(比如科技语篇)是极为特殊的情况。语言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根据交际功能的需要。交际本身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交际,比如传达信息,陈述事件;另一种是呼吁的交流,比如要求、命令、疑问等。,(2)布勒的三功能说他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模式,即语言是一个人用来告诉另一个人某种事情的工具。据此,一个语言行为一方面涉及作为交际功能的符号系统,另一方面涉及说话人、听话人和所要谈论的事情三个要素。布勒分别说话人、听话人和所谈论的事情三个要素赋予表现功能、呼吁功能和描述功能。在语言行为中,三种功都存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中一种功能占主导地位。重点落在不同的方面时,语言就具有不同的功能。当重点在说话人表达本身的情感时,比如痛苦时的叫喊、自发的感叹,语言具有表现功能。当重点旨在影响打动听话人时,比如要求、命令,语言就具有呼吁功能。当重点在谈论的内容时,语言具有描述功能。,在布勒三分法的基础上,雅各布森1960年又提出了三个功能:寒暄功能、元语言功能和诗学功能。如:语言中保留一部分古老词语(如thou),表达庄重色彩。诗歌语言除了简单的交际目的之外,还特别强调交际方式。,布拉格学派从深入剖析各种语言功能入手,指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艺术使那些已经变得习惯的或无意识的东西陌生化,如:“舞蹈是一种被感觉到了的步行。”),而把表现功能放到首位。他们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中,存在着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即艺术的自主功能与交际功能的对立与统一。这一思想对后来符号学、结构主义的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第二、主位与述位的区分马泰休斯从所传信息的角度观察句子,认为句子包含两个基本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位(Theme),即从上下文已经知道的事实或者设想已知的事实,这一部分不增加待传的新信息;第二部分是述位(Rheme),它包含待传的全部新信息,并可以大大增加听话人的知识。这种区分可以用来对比语言变体和不同语言的句子结构。(a)Sallystandsonthetable.主语谓语主位述位(b)OnthetablestandsSally.谓语主语主位述位,第三、音位学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学: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音位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声音的对比功能,是抽象概念。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也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来,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音位(Phoneme)的定义: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音位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声音的对比功能。音位的三个特征:A具有区别性;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如:bad(坏)bed(床)bid(投标)如:han(韩)和nan(南)能区别意义,但它们不是最小的单位,不属于音位。,第四,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肯定了索绪尔提出的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又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来谈论共时性,由于语言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这种运动又触及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所以共时研究不能绝对地排除演化的概念;另一方面,历时研究也不能完全抛开系统和功能等概念。要正确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第五,转向读者。在布拉格学派后期出版的理论著作中,读者在审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已引起关注。穆卡尔茹夫斯基在作为社会事实的审美作用、标准和价值一书中指出,一部作品印刷成书,只具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在读者阅读的审美活动中,这种价值才能得以实现。由于各个历史时代审美标准的不同,即便是同时代人,也存在着年龄、性别、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这无疑已预示出当代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布拉格学派活动的时间较长,而且非常活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学派的理论丛刊已出了8期。除此以外,从1935年起,出版定期刊物词语与词语学家,这本杂志在战后仍然发行。西方的其他学术流派也与布拉格学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曾于1935年到布拉格作关于“语言现象学”的演讲。胡塞尔的波兰学生英伽登对捷克学者也有影响。可以说,布拉格学派是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桥梁,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在理论研究方法上都直接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其理论研究往往把事物一分为二,确定其主要方面,明显地具有辨证法的特色。他们把文学研究区分为两个部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文学的外部研究。凡是与文学形式研究有关的部分称之为文学的内部研究,而与文学创作内容相关的,非文学形式的部分则归入文学的外部研究。他们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即形式研究。,文学是形式的艺术,他们把文学定义为形式艺术。这一定义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内容不能决定形式,内容不能创造形式;二是形式有不受内容支配的独立自主性;三是形式可以决定内容,创造内容。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在对艺术形式的探讨中,他们虽然没有像索绪尔那样继续往下把形式一分为二,但是他们往往在寻找一组组相互对立的关系,由此展开研究,并且侧重其中一个。例如,对语言的分析,他们区分出诗歌语言(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生活语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侧重诗歌语言。,情节结构与叙述结构,在对叙事作品的结构研究中,形式主义文论家也把结构分为两种:情节结构与叙述结构。他们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情节结构是对事件的描写,是行为依照时间次序和因果关系的发展,纯属语义的。叙述结构是语义材料在特定作品里的表现。情节结构比叙述结构抽象,是一种宏观把握;叙述结构比情节结构具体,是一种微观呈现。以描写爱情故事为例,情节结构是文学史上此类故事共有的情节结构(如不同版本的灰姑娘的故事),叙述结构只是单部作品中此类情节的具体描写。形式主义强调的是情节结构。这一点对后来结构主义的形成影响很大。,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与索绪尔的不同,在方法论上,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虽然继承了索绪尔的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但比索绪尔又前进了一大步。索绪尔的研究是基本上排斥社会历史环境对语言学的影响的,他大致把语言的共时性研究放在一个相对静止的情景之中。然而,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则有所不同。如果说俄国形式主义在研究文学体裁等艺术形式时,已注意到从史的角度去探讨,那么布拉格学派则强调共时性语言学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历史的演变。他们的研究,尤其是后者,是一种空间和时间交融在一起的研究。,第三节:雅各布森对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罗曼奥西波维奇雅各布森(1896-1982)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创始人,捷克布拉格学派的发起人之一,结构主义的奠基人,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布拉格期间,雅各布森完成了自己最初的两本论著俄国现代诗歌(1921)和论捷克诗歌(192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雅各布森流亡美国,在纽约创建了语言学小组,后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普通语言学和斯拉夫语言文学。,文学与生活:共同点与独特性,俄国形式主义要创建新的文艺学体系,首先就必须从理论上对文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作出新的解释。从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传统来看,无论是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还是学院派的批评家,都从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共同点着眼,主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的任务是为社会的民众服务。因此他们在研究文学创作时,虽不忽视形式问题,却更重视思想内容。雅各布森等形式主义理论家则相反,他们注重探索文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他们强调,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有自己的具体特性,比如,科学有科学性,艺术有艺术性,文学同样有文学性。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雅各布森谈文学性,早在1921年,雅各布森就十分明确地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之中。他们对当时文学研究的现状极为不满,认为其弊端在于文学研究忽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仅将文学当作其他社会学科研究的资料,过于关注对作者生平、社会与时代背景的考据。他们反对只根据作家生平、社会环境、哲学、心理学等文学的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学作品,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作品本身,文学评论者要去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和规律,也就是说,去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文学性的本质,在形式主义理论家们看来,不能从社会生活方面、作品的内容方面去探讨文学性,而只能从作品的艺术形式中去找。他认为,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它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文学研究者不必为研究作品而研究作品,更不应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来肢解作品。文艺学的任务就是需要集中研究文学的构造原则、手段、元素等等。文学研究者应该从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把它们抽象出来。,关注文学性的原因,雅各布森等形式主义者如此看重文学性的探讨,强调艺术形式的分析,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认为,文艺学只有从形式分析入手,才能达到科学的高度。因为对作品的结构原则、构造方式、韵律、节奏和语言材料进行语言学的归纳和分析,就如同自然科学一样,较为可靠和稳定,很少受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反,如果从作品的内容展开研究的话,很容易受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的左右,文艺学很可能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思想史等学科的阐释者。艺术内容是不定的、可变的,随着阐释者不同的解释而赋予不同的意义。艺术形式则是固定的、不变的,可以而且容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俄国形式主义者坚信,文学研究者只有把握文艺的本质,从事形式分析,才能达到科学的境地。雅各布森干脆声称,现代文艺学必须让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使词语从意义中解放出来。文艺是形式的艺术。雅各布森作为一位语言学家,在早期活动中提出“文学性”这一概念之后,始终努力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明文学性。从他对文学性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到,雅各布森由俄国形式主义经布拉格学派,最终到现代结构主义所留下的探索的足迹。,雅各布森的语言六要素,雅各布森的结束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