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一个懂艺术的孩子你做对了多少_第1页
想要培养一个懂艺术的孩子你做对了多少_第2页
想要培养一个懂艺术的孩子你做对了多少_第3页
想要培养一个懂艺术的孩子你做对了多少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要培养一个懂艺术的孩子,你做对了多少 如果说艺术重在表达感情,那么我们让孩子去学习艺术,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去感受这份情感,是在培养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 有了良好的对艺术感受力,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变得更有灵气,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体验更好地去发展自己,生活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那么做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对孩子实行艺术启蒙呢?多数家长对艺术及艺术教育一知半解、不够深入,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呢?今天我们就从这几个故事说起吧! 平等对待孩子,尽情地交流分享 故事1 有一位美术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名为“黄昏”的主题画。“天色就要暗了,让我们先别开灯,大家一起等待暮色的来临。大家能够互相小声讨论,但不能忘了观察窗外的景色,一定要把这个切用脑子记下来。” 孩子们开始嘻嘻哈哈笑闹起来,但是几声笑声过后,孩子们安静下来,教室一片安静。孩子们开始安静地坐在窗前,直到看着最后一丝晚霞消失,淡紫色的雾霭慢慢升起来。教室里越来越暗,黑暗也一点点地蔓延开来,慢慢的远处的灯火亮了,天上也若隐若现地出现了星星最后老师说:“开灯吧!”这时孩子们早已沉浸其中,吓了一跳。每个人的脸上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出色的完成了这个”黄昏”的主题作业。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对黄昏的感受已经不是之前单单在画纸上的表现了。这样的体验与感受可能是他们毕生难忘的。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的想法不够深、见识不够长,所以常常无法在一个平等的条件下跟他们交流。 其实就算是还未脱离开母体的婴孩,都有一定的感受水平。我的自身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年我在怀孕的时候每次念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时,总是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胎动迹象。孩子长大一些后,我仍然会抽空为着他读一些诗歌,我希望他能感受到这些美妙的辞藻,我觉得他是能听懂的,当他听到这些,安静下来就是在感受,闭起眼睛就是在体会。 我最近在看汪曾祺的书,偶尔会给他念一二段汪先生笔下的花草树木。有一天我们聊起了这本书里的植物,他竟然说:牡丹是骄傲的,牵牛花脾气很大,月季有点孤独.即使外貌是个孩子,但他是自己世界中的小大人。 正如那位美术老师,和他教的孩子们一起感受黄昏一样。她能够尽情地平等地发掘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快乐。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与孩子共同分享,共同感受的机会。 与他为伍,放下我们“成熟”的教育观 故事2 一个孩子5岁了,父母让她学画画。孩子把画中人物的头涂成了强烈的橘色,把背景天空涂成了深红色。妈妈见了她的画非常生气,训斥她:“你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隔壁的兰兰画得比你强多了,她长大了一定能成为大画家!”爸爸坐在一旁接着说:“哪有这么乱涂乱画的,你白上了那么多美术课了。” 孩子难过的低下头,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把画纸和画笔都放到了一旁,再也不想画画了。 艺术教育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将孩子培养成大画家或者大音乐家.,而是通过艺术培养孩子使成为有美感、能够更好的自我表达情感并能愉悦自己的人。 对与孩子的艺术创作,随意批评或指手画脚地实行指正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艺术的教育意义更重要的在于鼓励孩子自由发挥,大胆地自我表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说过,发现美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存有的过程。 想起最近一次带孩子去体验了一堂有趣的美术课,老师提前发放了很多名人的照片,并给孩子们一些例如羽毛、画笔、白纸等材料,让他们按照名人的样子再画一副画。活动开始后的15分钟里,儿子一直没有动手,他仅仅默默观察。我知道,画画从来都不是他的强项,在之前他也没有经过任何的美术训练,不过在我担心他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只见他将一只红色羽毛插在了之前他收到的那幅肖像画上,并且用棉线绕了很多小球,贴在了那幅画的旁边。半小时过去了,所有孩子都拿着自己的画给老师看,唯独儿子仅仅在原来老师的画作上实行了改变。 当时我非常惊讶,老师跑来笑着对我说,其实我一直在观察他,因为他始终没动笔,但没有想到他用了另外一种方式表现了自己的想法。在老师问儿子为什么要这样创作的时候,他说,“我觉得这样做能够让画上的人感到很快乐啊,因为她身边有很多能够玩耍的球啊,插一根羽毛在衣领上和她很配。” 如果当时我很不开心地跟他说,“你看别的小朋友都画得那么好,为什么你做成这样”,他一定不会体会到那次他拿着自己作品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拍照时的骄傲和明媚。 与我们的孩子为伍,感受他们,因为哪怕是得到父母的一点点的肯定,都能成为孩子美好的记忆,开发出他们发现美的艺术气息。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他们用纯真的眼睛、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有了一份“艺术”感。 即便做不到满分 也要努力做个为他营造艺术氛围的80分家长 故事3 钢琴家鲁宾斯坦,他的家人都对音乐一窍不通。小时候,他不爱说话,但是喜欢唱歌。大家都试着用唱歌来和他交谈,他自己也逐步地通过曲调来识人。 他3岁的时候,家里买了架钢琴。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小鲁宾斯坦的音乐天赋引起了全家人的惊讶,但是家里没有一个人懂得艺术。他们能做到的,仅仅为孩子提供一架钢琴和自由游戏的空间,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父母永远是孩子艺术的启蒙者,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自己。即便我们缺乏艺术感,也能够带领着孩子一起以孩子的方式创造和感受美的水平。 这些年我都坚持着做一些事情。每当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或是看儿童演出之前,我都会和他一起提前做功课。比如几年前得知炙手可热的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来魔都演出,在他们演出前我就不停给儿子安利那首家喻户晓的加油耶稣,所以在演出现场儿子完全能够融入“听不懂”的音乐语言中。 这是作为一个妈妈,有水平能够做的事情。而且在和他一起做的这些“预习准备”的功课中,我也在学习,为他查找资料,筛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加了我对这些艺术的体验。 今天要讲的内容是说父母该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艺术感,但反过来说,在发掘孩子艺术天分的同时,我们也在和他们一起感受,我们的艺术大门也能被再次打开,并用它来“教育”孩子。 平等聆听,共同感受,给予但不干涉。我们的小孩应该有自己的一条道路,当他还没找到的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