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检测卷四新人教版202004171146.doc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检测卷(打包4套) 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14页)
编号:8137493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2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5-27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 关 键 词:
-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检测卷(打包4套)
新人教版
2019
年级
历史
学期
综合
检测
打包
新人
- 资源描述:
-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检测卷(打包4套) 新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检测卷(打包4套),新人教版,2019,年级,历史,学期,综合,检测,打包,新人
- 内容简介:
-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一、选择题(24分)1(2分)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商业经济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2(2分)“开皇(581600年)之治”是我国古代盛世之一。这一盛世的统治者是()a.刘秀b.杨广c.杨坚d.李渊3(2分)唐朝有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宋代有钧窑、汝窑、定窑、章生一的哥窑(纹片瓷)和章生二的弟窑(龙泉青瓷)等著名的瓷厂。请问何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a.北宋b.唐朝c.元朝d.南宋4(2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短短的几行诗句,将天高云淡,牛羊遍野的蒙古草原风光展现无遗。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a.卫青b.冒顿c.张骞d.呼韩邪5(2分)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a.御史台b.枢密院c.宣政院d.中书省6(2分)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7(2分)2017年3月15日,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名单公布。从上榜名单上看,浙江有26县、江苏有17县(大多在苏南),福建有5县。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是在()a.东晋、南朝时期b.唐朝中后期c.北宋中期d.南宋时期8(2分)“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在诗中写的“天可汗”指的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9(2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10(2分)唐朝擅长人物故事画,通过步辇图记述松赞干布向唐朝请求和亲历史的画家是()a.欧阳询b.颜真卿c.阎立本d.吴道子11(2分)“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制度形式的开创者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12(2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下列佳句中,由杜甫创作的是()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孤帆近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黄河落天走东湃,万里写入胸怀闻。”二、判断题(6分)13(2分)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他仿效唐宋制度,并创制了契丹文字。14(2分)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开元盛世。15(2分)元朝时,居住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等族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三、综合题(20分)16(4分)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一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一南宋陆游示儿(1)沁园春雪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2)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相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3)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推翻女真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南宋“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17(6分)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探究问题。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材料二 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材料三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2)隋朝鼎盛的原因是什么?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4)通过上述探究,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18(10分)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修造乐器的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可以看出主要描绘的是唐朝的商业发展状况。唐朝商业繁荣,当时著名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所以题干描述体现了当时商业经济繁荣。故选c。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杨坚是隋文帝。故c符合题意;刘秀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是“光武中兴”,故a不符合题意;杨广是隋炀帝,“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开创的。故b不符合题意;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开创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选a。4【答案】b【解析】根据题文“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励精图治,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依靠这支强大的骑兵,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故选b。5【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元朝建立后,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故选d。6【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选a。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期开始的,到南宋时期完成了南移。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还没有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唐朝中期开始南移,北宋中期仍处于南移的过程中。故选d。8【答案】b【解析】“天可汗”是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唐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故选b。9【答案】b【解析】题文的杭州指的是南宋都城临安。宋辽对抗和宋夏和议都发生在北宋,ac不符合题意;北宋与金对峙的说法错误,排除d。南宋与金对峙是题文诗歌的时代背景,故选b。1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著名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名画步辇图记述了松赞干布使臣向唐朝请求和亲的历史场景。故c符合题意;ab是书法家,不符合题意;d的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殿前试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逐渐完善,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用了几天的时间,这就是殿试的开始,故选d。12【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名句,故选c。二、判断题13【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他仿效唐宋制度,订立管制、兵制和法律,并奖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并创制了西夏文字。所以,元昊创制的是西夏文字,“创制了契丹文字”这句话表述错误。14【答案】【解析】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所以他统治的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发展的这段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15【答案】【解析】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唐朝时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三、综合题16【答案】(1)李世民、赵匡胤。(2)维护国家统一。(3)金;岳飞。【解析】沁园春雪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李世民、赵匡胤。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相同的历史贡献是维护国家统一。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表达了作者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土收复的强烈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是指要推翻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南宋“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岳飞,他曾率领岳家军大败金军,是著名的抗金英雄。17【答案】(1)589年,隋灭陈。(2)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前提:国家统一。(3)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他的统治残暴,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4)成由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鼎盛的原因是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国家统一。(3)根据材料三“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发农民的史实有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在于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他的的统治残暴,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隋朝的兴亡中,我们得到的感悟:成由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18【答案】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日之间的来往,是日本向中国派遣大批遣唐使学习中国的政治文化制度和科学技术。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等。9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24分)1(2分)唐朝擅长人物故事画,通过步辇图记述松赞干布向唐朝请求和亲历史的画家是()a.欧阳询b.颜真卿c.阎立本d.吴道子2(2分)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开发b.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3(2分)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何创作“黄河落天走冬日,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如何回答()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杜牧4(2分)汉高祖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高祖强硬b.“和亲”政策不再起作用c.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落5(2分)“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选自登科后。该诗体现了()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6(2分)某同学在做“宋元时期大事年表”时,列出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将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蒙古灭金蒙古灭西夏元朝统一全国元朝建立a.b.c.d.7(2分)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8(2分)针对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的局面,宋太祖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有()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下的爪牙a.b.c.d.9(2分)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到了宋代,在经济领域出现的现象是()a.经济重心东移b.经济重心南移c.经济重心西移d.经济重心北移10(2分)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11(2分)“北宋时期,(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a.重文轻武b.守内虚外c.对外开放d.重视边防12(2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朝无法与之对抗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二、判断题(6分)13(2分)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14(2分)唐太宗当政时期,注意任用贤才。其中有两人被称为“房谋杜断”,这两个人是房玄龄和杜甫。15(2分)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他仿效唐宋制度,并创制了契丹文字。三、综合题(20分)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如何管理的?(4)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17(6分)障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制度篇】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经济篇】材料三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改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外交篇】材料四(1)说出材料一、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四,说出a、b、c的内容。(4)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介绍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18(10分)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材料二 有一副对联描述图一人物:“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材料三 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1)与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有关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再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2)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如何?(4)通过材料二的描述以及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人物的事迹,你从中获得哪些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益的启示?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著名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名画步辇图记述了松赞干布使臣向唐朝请求和亲的历史场景。故c符合题意;ab是书法家,不符合题意;d的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故选c。3【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黄河落天走冬日,万里写入胸怀间”具备李白诗歌的特点,故选c。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初国力衰弱,无力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取得胜利,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力的强盛,故选c。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题文的“登科”指的是科举高中。故选b。6【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铁木真完成的,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27年蒙古军队灭亡西夏;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继承了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灭亡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故选c。7【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结合课本所学,贞观年间,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a项符合题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反映的唐朝的法律方面,b项不合题意;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反映的是唐朝政治方面的措施,c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a。8【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针对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的局面,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权,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在地方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正确;明太祖继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错误。故选b。9【答案】b【解析】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江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经济有较大发展,开始赶上北方,成为天下财富之区,但由于南北对峙,不能相济。隋唐时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快,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故选b。10【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对外交通比较发达,便利。很多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使节来中国学习。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唐朝中外交往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11【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重文轻武。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故选a。1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可知,开元后期,唐玄宗开始不愿过问政事,只想安逸享乐。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佞之人相继当权,他们随意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使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藩镇割据致使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导致唐朝混乱。所以abd符合都属于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这个现象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故选c。二、判断题13【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巩固统治,在中央建立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所以,这句话表述正确。14【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人唯贤,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他还广开言路,唐太宗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15【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他仿效唐宋制度,订立管制、兵制和法律,并奖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并创制了西夏文字。所以,元昊创制的是西夏文字,“创制了契丹文字”这句话表述错误。三、综合题16【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2)有战有和,和为主流。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3)元朝。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4)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解析】(1)材料一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关系。(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既有战争,也有和平时期,和平是主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大辽政权的是契丹族;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党项族;建立金国政权的是女真族。(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宣政院,西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17【答案】(1)隋炀帝(杨广)和元世祖(忽必烈)。目的:巩固统治。(2)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3)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市舶司。(4)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的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为选官标准。科举制度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平的选拔机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可以选拔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根据材料二“行省制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第(2)问,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南方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统治政策以及北民南迁的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第(3)问,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海陆并举,全面开放,海陆对外交往的史实有鉴真东渡,陆路对外交往的史实有玄奘西游。宋元时期,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主要以海路为主,宋朝政府在主要的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第(4)问,作答时可以从海外贸易规模、贸易范围以及贸易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等角度进行阐述。18【答案】(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开放;日本派遣使臣到唐朝学习(日本遣唐使到唐朝学习);等等。(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策开放;文化先进。(3)宋朝对外贸易活跃。(4)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于冒险,互相借鉴,敢于创新等。【解析】(1)依据材料一图一是鉴真的坐像。结合课本所学,唐朝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图二是玄奘西游的图片。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为中印的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由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说明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反映出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臣到唐朝学习也反映了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2)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以及文化繁荣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所以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3)依据材料三“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可知,材料三说明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当时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宋代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4)依据材料二“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结合图一可知,高度赞扬的是鉴真。唐朝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图二人物是玄奘,唐贞观年间,前往天竺寻求佛法,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研习佛法,为中印的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从材料二的描述和图一图二人物的事迹,得到了的启示,那就是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于冒险,互相借鉴,敢于创新等。12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24分)1(2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2(2分)唐朝有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宋代有钧窑、汝窑、定窑、章生一的哥窑(纹片瓷)和章生二的弟窑(龙泉青瓷)等著名的瓷厂。请问何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a.北宋b.唐朝c.元朝d.南宋3(2分)“开皇(581600年)之治”是我国古代盛世之一。这一盛世的统治者是()a.刘秀b.杨广c.杨坚d.李渊4(2分)唐朝擅长人物故事画,通过步辇图记述松赞干布向唐朝请求和亲历史的画家是()a.欧阳询b.颜真卿c.阎立本d.吴道子5(2分)元灭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遭到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甚至其大汗也命丧南宋的石炮之下。最终南宋被灭,如果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a.当时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政治腐败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c.是民族交融发展的需要d.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6(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都重视发展生产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都重视任用贤才a.b.c.d.7(2分)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8(2分)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人口大量南迁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重心南移d.苏杭生活富足9(2分)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和亲结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a.b.c.d.10(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b.c.d.11(2分)浪漫主义大师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现实主义巨匠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不同c.仕途不同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12(2分)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a.b.c.d.二、判断题(6分)13(2分)北宋时期著名的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14(2分)唐太宗当政时期,注意任用贤才。其中有两人被称为“房谋杜断”,这两个人是房玄龄和杜甫。15(2分)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相继灭掉西夏、金和南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封建王朝。三、综合题(20分)16(4分)材料一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材料二 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有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1)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8(10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即便今天,他仍是史学界关注的热门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的言行,探究下列问题。(1)【珍惜人才】材料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_逝,朕亡一镜矣。”请根据所学知识,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名字。从这句话中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的一个原因是什么?(2)【以民为本】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的这一思想认识,主要缘自于什么?贞观新政中,唐太宗的哪一措施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3)【民族平等】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在位时期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并请举一例加以说明。(4)【遴选能人】材料四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材料反映出科举制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历史感悟】你认为我们国家想要再现“大唐盛世”局面,实现民族“中国梦”,应该怎么做?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题文诗句里的“小邑犹藏万家室”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小邑犹藏万家室”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繁荣局面。故选d。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选a。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杨坚是隋文帝。故c符合题意;刘秀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是“光武中兴”,故a不符合题意;杨广是隋炀帝,“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开创的。故b不符合题意;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开创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著名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名画步辇图记述了松赞干布使臣向唐朝请求和亲的历史场景。故c符合题意;ab是书法家,不符合题意;d的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5【答案】b【解析】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时战时和,不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元灭南宋,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出现在唐朝,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故符合题意;唐太宗和唐玄宗都重视发展生产,都重视任用贤才,促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故符合题意;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的说法错误,因为唐太宗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和宋金之间的和议都是各国之间为了和平局面的维持作出的决策,故选b。8【答案】c【解析】依据表格中“北宋初年,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北宋时,北方贡献财政收入20,南方贡献财政收入80”“苏湖熟,天下足”分别反映了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方贡献的财政收入超过了北方,南方太湖流域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说明全国的人口、财富等都集中在南方,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选c。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和亲结盟指的是唐朝和少数民族之间,是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鉴真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属于中外关系,符合题意;玄奘西行到天竺求取佛经,属于中外关系,符合题意;日本派遣唐使来访,属于中外关系,符合题意。故选a。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向辽、西夏、金缴纳岁币,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是致命弱点之一,但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正确。北宋和辽签订“澶渊之盟”是在北宋战场上取胜的情况下,故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的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体现了盛唐的豪放和博大;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历史时代。故选d。12【答案】d【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作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得以凭才学参与政权,庶族地主在科举制创立以前也有机会参与政权,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科举制下,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也有利于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属于历史的进步。均符合题意。故选d。二、判断题13【答案】【解析】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时期著名的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14【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人唯贤,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他还广开言路,唐太宗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15【答案】【解析】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实现大统一。相继灭掉西夏、金的是蒙古政权,不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三、综合题16【答案】(1)唐代时,南方人口增加,接近北方;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经济重心南移。(3)南方得到开发;南方相对和平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江南。(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汉、唐代、北宋时期人口南方19.8% 、43.2% 、62.9%;北方80.2%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