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月光启蒙》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月光启蒙》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月光启蒙》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月光启蒙》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月光启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月光启蒙 一、教材解读: 本文一是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是谁给了“我“启蒙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母亲。文中作者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启蒙老师”。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仅仅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思考: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准确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回答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A、轻声读。 B、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学生质疑。 2、出示幻灯,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 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己读后的想象) 3、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幻灯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吗。 5、布置作业:收集家乡的民歌民谣,或者自己写童谣。 四、结束语:母亲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谣,她又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同学们回家继续仔细读课文,这将是我们第二节课讨论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个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对母子俩,一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师: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划 师巡视,相机点拨。 3、学生分小组交流,倾听他人意见。 4、实行全班交流: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景色美)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的,纯洁,神圣的。)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那芳香的音韵。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2)体会到什么美?(嗓音甜甜,深情的。)3)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4)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5)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6)是阿这是听了歌谣时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芳香。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7)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读出来。8)读歌谣。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9)引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比较:自由读看两句有什么区别?从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么?再齐读。 :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童谣用拍手歌读,感受风趣 :猜谜语。 自由读1013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过渡、引申: 在这柔和的月色里,母亲为他唱歌谣,童谣,讲神话猜谜语,作者听着母亲甜甜的的声音,觉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分外的美妙,不由发自内心地说 投影:“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生朗读 问:母亲不识字,她怎能成为作者小时侯的启蒙老师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亲美好的声音中,作者不知不觉懂得了要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生活要充满想象,从而使作者逐渐走上文学道路,做正直、有为的人。) 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 6、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 我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仅仅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她永远不再明白儿子的内心是多么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你的记忆,答应一声儿子的呼唤啊 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练习 1、师过渡:作者对他的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词唱得好: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时时给我们启迪,给我们鼓励 2、生根据自身实际,完成课堂写话练习: 【板书设计】 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月光下母亲唱童谣启蒙“我” 猜谜语 【篇二】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民谣童谣的内容,领悟二者的内容美、形式美。 3、学习作者描写母亲歌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长远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 2、月光启蒙的作者是?介绍作者。 3、设疑:那么,起初究竟是在谁的引导下,让他走进诗歌的王国,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的呢?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3、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一是他用月夜诗情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二是他用智慧和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4、齐读。 5、母亲是怎样引导我走进诗歌的王国的呢?她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6、生汇报并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7、小结:母亲就是通过这些形式,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三、学习第一部分。唱歌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2、谁来给大家描绘一下? 3、读么美妙的夏夜呀!书上是怎么说的?自由的读一读! 4、愿意听老师读吗?(示范读) 5、听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夏夜多美妙呀!) 6、读出美妙,(指名读-齐读) 7、最美的时辰,就应好好享受母亲唱的歌谣!母亲唱了什么歌谣?美美的读出来! 8、指名读 9、听了它的读,你发现了什么?(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 10、你愿意读吗?给你这个机会,自由读歌谣,想一想,透过歌谣你读出了什么? A、母亲白天忙忙碌碌,晚上还要洗衣裳。真辛苦呀!再读读出对母亲的深情! B、要实现理想就要好好努力!齐读 11、夏天的夜晚是美妙的!母亲的童谣是美妙的!现在我们就坐在农家小院,请静心听。(示范读) 12、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好在哪里?用一个比喻句说说!书上是怎样说的?(生述第三小节) 13、为什么说是“芳香的音韵”?(歌谣美、声音美) 14、齐读 15、小结:母亲那美妙的歌谣启迪了我的想象,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 四、唱童谣 1、母亲唱了美妙的歌谣,又唱了有趣的童谣。她唱了那些童谣呢? 2、指名读 3、听了有什么感觉?是呀!童谣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4、再读,你的感受会更深!童谣寄托了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我们感觉到,那里的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5、一起打节奏读。 6、妈妈心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民谣童谣呢?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8、读文中的话。 9、过去,黄河常常泛滥成灾,改道之后留下的故道,黄沙沉积,十分贫瘠,从来长不出旺盛的五谷来,所以那里的人们日子过得(很清苦)。他们觉得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0、家乡的人们勤劳,勇敢的与自然做斗争,最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在歌谣民谣中,使孩子明白了要爱什么?要追求什么?使他那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 11、再读五首歌谣童谣。 五、讲故事 过渡:歌唱累了!又讲起了故事,讲了什么故事呢? 1、这些故事,都发生在“高深莫测”的夜空中,能引起孩子无限的遐想。所以在孩子眼里,母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母亲和它的故事一样,都边美了! 2、齐读讲故事的部分。 六、说谜语 过渡:歌谣童谣唱完了,故事也讲完了,他还不想睡!他还要听谜语! 1、谁来分角色读一读? 2、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3、母子间的亲情令我们感动,愿意读吗?集体分角色读! 七、小结 1、母亲的歌谣、童谣、故事、谜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