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单独选择问题下面的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脉脉相连”的()从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中华文明经历沧桑至今仍在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进化而来的,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历代史书典籍流传后世,供统治阶级参考我国民族众多A. B. C. D.关于史书典籍的说法是正确的()史书典籍表明人类已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见证作为中华文化源流悠久的证据,只有史书的典籍是有说服力的我国历史上编纂的史书规模巨大,留存下来的是世界上唯一的A. B. C. D.3 .惠州外壳是门洞的、纪念性的独特建筑。 为了抵御风雨永久保存,多采用“固”和“透”的防治措施。 用抱柱鼓石或狮子夹住柱子,用倒上狮子使柱子更加牢固的是“固”的鸟居上部的花板装饰,采用水印雕刻方式,通风,合理的构造和美丽的造型相协调。 这体现了惠州的鸟居文化()a .潜在的隐式b .持续和稳定c .源远流长d .博大精深4 .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很长,但各地喝茶的方法不同。 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小茶壶和精巧的瓷杯。 四川人喝大茶壶茶,茶具是细长的嘴茶壶和两个茶碗。 此说明()中华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化辉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A. B. C. D.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民族文化是自己国家永恒的王牌,尤其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句话的合理内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有时文化和经济互不促进A. B. C. D.6、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东“围村”、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民居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产。 特色地域文化()各地决定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长期相互借鉴,日益相同A. B. C. D.每逢节日,不仅人们聚集在一起品尝美味的菜肴,还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喝茶,研究茶叶,开始交流,很多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喝茶。 茶是中华民族举国喝的。 它与神农相似,听吕周公说,兴于唐朝,盛于宋代,现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种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的特点。 ()a .博大精深b .源远流长c .民族性d .世界性8 .徽州古鸟居民俗文化、淮南豆腐文化、阜阳民俗文化、滁州地方戏曲在安徽约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民俗,有些地方只隔江、桥,两处风俗习惯完全不同。 这表示()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 .不同地区的文化不能融合c .文化的发展取决于自然条件d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母亲节从希腊开始,真正的流行从美国开始,很快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日常的联系,母亲节在中国各地传开。 这表示()文化是民族性的,世界性的世界各国的文化趋向于融合、统一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助于促进文化发展国际交流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a.b.c.d.春秋时代的鲁国,产生了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学说,东临滨海的齐国吸收了当地的原住民文化(东夷文化)发展起来。 两个古老文化有差异,齐文化仍功利,重视创新,吕文化伦理,尊重传统。 这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形成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的形成从侧面反映出来()a .中华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b .中华文化合并积累和寻求异议的特点c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 .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特色11 .讲情义、认识感恩、坚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这种文化的认识,激发了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势头。 这表示()a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深邃c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d .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2 .端午龙舟、中秋月饼、重阳登高、阴历大门上张贴的红春联其成双的“喜”字、其反贴的“福”字、其额头突出的老寿星、其舞台脸谱都能唤起游子们的乡愁。 材料显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传统文化是推动民族繁荣的动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儿童对中华文化有很强的共鸣A. B. C. D.二、非选择问题13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的城市化正在深刻改变中国。 今天,中国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变成“工业社会、城市中国”。 城市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悄然来临。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许多村庄被合并,许多有特色的传统村庄消失了。 歌曲希望的田野里所描绘的冬麦、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风景越来越少。 “不要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有些人伤心地说:“因为我已经没有家乡了。”材料接近广东省港澳地区,人相亲,语言通顺,共同传承中华文化。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三地文化也有明显的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