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2004220173.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科)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科),陕西省,高级中学,2019,2020,年高,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编号:814343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5-27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关 键 词:
陕西省 高级中学 2019 2020 年高 学期 第一次 质量 检测 试题
资源描述: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科),陕西省,高级中学,2019,2020,年高,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内容简介: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全卷100分 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4分)相对原子质量: o16 mg24 s32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下列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通过水解将“地沟油”制成肥皂b用多孔吸附剂淸除海面上泄漏的原油c把放射性核废料深埋于地下岩层d用蒸馏方法从食盐水中获得纯净水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cacl2、naoh、hcl、hd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b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ch2o2、c2h4o2、c3h6o2、c4h8o2属于同系物dc60、c70、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nh4cl溶液中, 的数量为0.1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最本质的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c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最本质的区别是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最本质的区别是导电能力的强弱5学生小强的化学笔记中有如下内容:纯净物按照元素组成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按照分散剂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只要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按照树状分类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升降你认为他的笔记中有几处错误( )a三处b四处c五处d六处6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h2so4溶液与bacl2溶液bnaoh溶液与cuso4溶液cna2co3溶液与hno3溶液dnaoh溶液与kcl溶液7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盐酸水煤气硫酸醋酸干冰b.冰醋酸铝热剂硫酸钡亚硫酸二氧化硫c.纯碱天然气苛性钾氢硫酸碳酸钙d.玻璃盐酸氯化钠次氯酸氯气8下列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有so42-b向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hcl,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d向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hcl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9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稀硫酸溶液:nh4+、al3+、cl、k+b氯化铁溶液中:mg2+、k+、cl-、scn-cfecl2溶液:h+、no3-、ag+、k+d无色透明的溶液:h+、na+、mno4、so42-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溶液制备胶体: b用溶液腐蚀印刷铜电路板: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实验室用浓盐酸与反应制:11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b14 c34 d32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属于碱性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混合物:漂白粉、水玻璃、胶体、冰水混合物 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硅导电,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abcd13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4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a2clcl2 bfe3fe2 cnh4+nh3 dco32co215已知、和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bcd16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clo3-+2m3+4h2o=m2o7n-+cl+8h+, m2o7n-中m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17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正确( )kclo36hcl(浓)=kcl3cl23h2o;16fe2o32alal2o32fe;12sio23csic(硅为+4价)2co;123no2h2o=2hno3no;21a b c d18.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o2是还原产物b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c1molkcl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d生成5.6lc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5n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二、填空题19. (每空1分,共6分)下列几种导电性变化图像,把符合要求的图像序号填在相应的题目后面括号中。(1)向h2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 ()(2)向h2so4溶液中通入cl2直至过量 () (3)向agno3溶液通入少量hcl () (4)向氨水中通入hcl直至过量() (5)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 () 20.(第1小问,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0分)实验室迅速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如下反应: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此反应常温下就可以迅速进行。结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_,还原产物是_。(2)fe2也能与mno4-反应生成mn2,反应后fe2转化为_。反应中fe2表现_(填“氧化”或“还原”)性。(3)如果上述化学方程式中kmno4和 mncl2的化学计量数都是2,则hcl的化学计量数是 。(4)实验室通常利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得氯气,据此可知kmno4、cl2、mno2三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21.(每空2分,共8分) 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1)请分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双线桥法表示) (2) 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填写编号)。只有还原性 还原性和酸性 只有氧化性 氧化性和酸性(3)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 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2.(每空2分,共10分)某无色溶液100ml,其中可能含fe3、al3、na、mg2、cu2、nh4+、k、co32-、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焰色反应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填化学式)。(2)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3) 若溶液中k物质的量为0.04mol,则c(na)= mol/l。三、实验题(本题共19分)23.(每空2分,共12分)fecl3是中学实验室常用的试剂。(1)写出氯化铁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2)利用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下列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b.加热煮沸氯化铁饱和溶液c.在氨水中滴加氯化铁浓溶液d.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至出现红褐色液体区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 。(3)为了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设计如下实验:写出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 。 上述流程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的目的是 ;如何判定无色溶液b与稀硝酸发生了离子反应? 。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1、 选择题(共54分)123456789adddadbca101112131415161718caccbccbd2、 填空题20. (每空1分,共6分)(1) ;(2);(3);(4);(5);(6)20.(第1小问,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0分)(1)cl;mncl2;(2)fe3+;还原(3)16(4)kmno4mno2cl2。21.(每空2分,共8分)(1);(2);(3)0.2mol;(4)2.6322.(每空2分,共10分)(1)物理;o2;(2)一定有na+、mg2+、al3+、so42-,一定没有fe3+、cu2+、co32-、nh4+(3)0.6mol/l。23.(每空2分,共12分)(1). fecl3fe3+3cl (2). d; 做丁达尔效应实验,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或其他合理答案)(3). fe3+3ohfe(oh)3 ;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b由红色变成无色- 9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卷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1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8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9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10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11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12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13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14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5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16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18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1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0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2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23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24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25 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湖北新军起义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2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27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28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2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 夫唱妇随赴战场b 抗战流血不流泪c 国共北伐齐协力d 解甲归田喜而泣30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0分,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31 (14分)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32 (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成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 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 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 无 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 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 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 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如果同意,授权他们在国会的代表批准。 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立。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8分)33 (12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2【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d。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材料看,中书省掌民政即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使掌财政,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强化了皇权,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分权,a项不正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b项不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官制,d项不正确。故答案为c项。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6【答案】c 【解析】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这一做法削弱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由材料“武则天时期”、“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而非为了官员的晋升,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官员的品级并未改变,故b项错误;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削弱宰相加强皇权的目的,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宰相职权被削弱而非强化,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选拔的并不都是最优秀的人才,故a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并不能真正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故c项错误;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8【答案】a 【解析】材料军机处体现出皇权达到顶峰,其实际职能是跪受笔录,“只供传述缮撰”体现出这一职能,故选a项;b项是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排除b项;明朝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排除c项;秦朝皇帝制度“别黑白而定一尊”,排除d项。9【答案】d 【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0【答案】d 【解析】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是打破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是削弱了贵族的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是指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与材料的内容抽签选举国家官职的选举方法不符,故b项错误;选举法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与史实不符,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任何官职,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的选举方式是民主政治的表现,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11【答案】c 【解析】材料讲山区、平原、海滨不同地区的的人有不同的政治主张,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有影响,故选c;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不同政治主张,没有强调对立和不可调和,排除a;主张最激进的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各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排除d。12【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材料中“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表明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故b项错误;“法的先声”不等于合乎各国的司法现状,与材料中“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不符,故c项错误;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与材料中“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相符,故d项正确。13【答案】d 【解析】自然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不是出自罗马人的认识,故a项错误;“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表明罗马人没有认识到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故b项错误;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表明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高于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故d项正确。14【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15【答案】c 【解析】材料表格主要体现美国制宪会议形成国会建设方案的过程,但没有涉及到选举问题,故a项错误;上表的内容是国会建设方案的形成过程,没有涉及到国会的地位问题,故b项错误;国会建设的最终方案充分照顾考虑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利益,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说明政治具有妥协性。故c项正确;共和制度下的分权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材料只是讲述国会的建设问题,没有涉及到和其他部门的分权,故d项错误。16【答案】a 【解析】根据“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1875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政局更迭频繁,1958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局不稳定的局面,故a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就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材料只是提及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没有体现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故c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故d项错误。17【答案】d 【解析】材料中德国老鞋匠借助皇帝的权威欺骗,这一个别事件不能反映社会全貌,不能体现出德国社会秩序的混乱,故a项错误;1906年德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具有专制色彩,但是并不同于专制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老鞋匠假扮军官骗取钱财的事,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态度,不能反映出政府官员纪律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皇帝和军队在德国社会的至高无上地位,反映出德国社会军国主义的盛行和弥漫,故d项正确。18【答案】b 【解析】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齐心地帮助。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a项中的“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项“居住及租地权”在材料中并无反映。d项有较强的干扰。“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项错误。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予以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20【答案】d 【解析】“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说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21【答案】c 22【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民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临时大总统与国务员共享行政权,与总统制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总统职权受到国务员制约,结合所学,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d项错误。23【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爆发,与材料中 “从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不符,故a项错误;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与材料中“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怕的是外国占路权”“近代四川”相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与五四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与材料中四川保路运动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24【答案】b 【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排除a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排除c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22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d项;1911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排除a项;191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排除b项;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26【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毛泽东关于国民革命与国民党合作的主张,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得出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提到与国民党合作不符,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民族的联合抗日,与题目中的国民革命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7【答案】a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增产增收,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增收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故c项错误;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革命根据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2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选择b项。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29【答案】b 【解析】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b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故a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时间是1940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故c项错误;1940年,抗战没有胜利,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没有解甲归田,故d项错误。30【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48年10月底”、“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可知在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战略决战之际,通过人才培养做好工作重心转移,统治全国的准备,故选b项;土地改革关注的是农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干部群体,排除a项;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科技推动工业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举措,排除c项;1948年的国共阶级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目的,排除d项。31【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3分)(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科)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8143430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