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练习题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练习题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练习题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练习题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第一册,练习5.5 病毒名字:班级:成就:一、单项选题1.艾滋病病毒和鸡瘟病毒属于: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噬菌体D.朊病毒2.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它的目标是()A.人类B.植物C.细菌D.其他病毒3.在下面对流感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的B.植物病毒个体很小,但肉眼可见D.只生活在活细胞中4.细菌和病毒都是导致人类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有机体。关于病毒,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单细胞,没有形成细胞核B.细胞核成形的单细胞具有异形细胞核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它们没有细胞结构,只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5.噬菌体是()A.细菌病毒B.动物病毒C.植物病毒D.细菌6.非洲猪瘟是由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的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和烈性传染病。),下面对病毒的描述是不正确的()A.蜂窝状结构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C.无法独立生活体积太小,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7.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和真菌细胞的共同结构是()A.细胞壁B.核C.叶绿体D.细胞膜8.病毒有很多种,它们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以下关于病毒的陈述是正确的()A.病毒通过分裂繁殖这种病毒结构简单,属于原核生物这种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病毒分为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9.手足口病易发生于婴幼儿,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以口、手、脚疱疹为特征。以下对肠道病毒的描述是正确的()A.比细菌大得多B.独立生活的能力C.有一个DNA核心D.具有细胞结构的10.为了研究流感疫苗对集体居民的保护效果,研究人员根据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将某一地点的集体居民分为1、2、3组,比较3组疫苗接种一年后的流感发病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流感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乙型流感疫苗可以保护弱势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只能保护群体中的接种者。疫苗接种覆盖率越高,群体预防效果越好11.以下关于微生物的陈述是错误的()A.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是腐生微生物。酵母有一个真正的细胞核,可以进行出芽繁殖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其中一些可以从其培养液中提取抗生素病毒对人类也有好处。例如,噬菌体可以控制某些细菌对人类的感染。12.“比较是所有理解和思考的基础。正是通过比较,我们了解了世界上的一切。”下表列出了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表示是,“表示不是”),其中不正确的是A.埃博拉病毒B.酵母C.阿米巴D.衣滴虫13.艾滋病毒是一种()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噬菌体14.下列属于病原体的动物有A.狗B.蚊子C.老鼠D.蚯蚓15.已知登革热是由通过蚊子媒介传播的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病毒的以下描述不正确病毒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B.病毒不能独立生存丙型病毒由蛋白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D.病毒对人类有害二。综合问题16.从春天开始,一种新的禽流感病毒亚型H7N9不仅给中国的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还造成了人类疾病和死亡。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各地控制了H7N9的进一步传播。请相应回答:(1)经过初步研究,H7N9的宿主是家禽、鸟类或人。根据这个判断,它应该属于_ _ _ _ _病毒。(2)许多地方活活烧死或掩埋病鸡。这项措施属于_ _ _ _ _。(3)H7N9疫苗尚未成功研究。某个地方有一批H1N1禽流感疫苗。H1N1疫苗能用来预防H7N9禽流感吗?请帮助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几只健康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如图所示:将_ _ _ _ _注射入A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一段时间后,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H7N9感染活家禽提取物,然后观察两组小鼠的健康状况。预测结果A组小鼠_ _ _ _ _,B组小鼠_ _ _ _ _。(填写生病或未生病)实验结论H1N1疫苗_ _ _ _ _预防H7N9禽流感。原因是注射H1N1疫苗获得的免疫是_ _ _ _ _免疫。三、数据分析17.分析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我国科学家发现,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有毒蛋白质杀死棉铃虫,而且这种有毒蛋白质对人体无害。通过科学技术研究,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将有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并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在食用“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后会死亡,该棉花新品种于1998年推广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苏云金芽孢杆菌是细菌还是真菌?_。(2)从数据可以看出,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营养模式为_ _ _ _ _ _。(3)该成果利用_ _ _ _ _ _技术实现了棉花遗传物质的变化。(4)本研究的成功还可以证明生物特征是由_ _ _ 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