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光学元件运用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它能让近视眼看清远处的物体B太阳灶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制成的,被加热物体放在透镜焦点上C汽车的观后镜是个放大镜,通过它的放大作用,便于司机看清四周情况D五官科医生头上戴着的是个凹面镜,利用它会聚光束照亮耳道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声和电磁波都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B“杯弓蛇影”、“如影随形”、“形单影只”中的影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C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D冬天路面湿滑,车辆要低速慢行,是为了减小惯性3 .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如:“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要多次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 P 与 O2反应、NaOH 溶液与 CuSO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探究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关系”时,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多次测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BCD4 . 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5 . 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到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A向外旋转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D向外旋转6 .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知识后,讨论归纳时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说法: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都正确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D正确,错误7 . 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及像与人的距离的变化是( )A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小C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不变D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变小8 . 下列对月球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空是蔚蓝色的,飘着一丝一丝的云B经常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产生巨大的声音C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可以相差数百摄氏度D火山不时喷发形成了月面众多的环形山9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图乙中,小孔成像活动中,所成的像为实像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10 . 当用蓝色的光照在红色的玫瑰花和白色的水仙花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B玫瑰花仍然呈红色,水仙花呈蓝色C都呈蓝色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11 .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12 .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中的渔民只有瞄准的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D图D中太阳经过三棱镜再透过红玻璃,在白屏上只能看到红光13 .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朝( )A东B南C西D北14 . 图为同学们科技制作所做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5 . 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16 .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则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 )A两者都一定改变B两者都不一定改变C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大D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小17 . 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D色散18 . 小宇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制作的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正立的烛焰像B倒立的烛焰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19 . 通过实验证实蜗牛对外界刺激的下列感觉中,不具有的是( )A听觉B触觉C视觉D嗅觉20 . 用如图所示的一架照相机,对某人拍摄一张清晰的全身照片,则照相机底片上的全身像是( )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缩小的虚像二、填空题21 . 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_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_。22 . 某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填“实像”或“虚像”),当他向镜面前进0.5m时,它的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不变”),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_m。23 . 一平面镜竖直悬挂在墙上,人眼位置如图所示。有三个物体R、S、Q放在镜子前。(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等大的(选填“虚”或“实”)_像;(2)人眼能从平面镜中看见物体(用字母表示)_的像。24 . 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填写下面的问题:(1)如图所示中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2)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的_像。眼睛与普通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_。(3)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cm,叫做明视距离。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cm处最为合适。25 .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关系。(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_。(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像。(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_。26 . 这两年,国内大小媒体在呼吁到婺源看油菜花。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全国闻名。油菜 花开时,呈梯田状,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与点缀其中的徽派建筑相互辉映,景色美不胜收,也难怪婺源会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今年1月到3月,江西婺源接待的游客量达151.8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8%。(1)菜花观赏的部分的花属于_。(填“细胞”、“组织”或“器官”)(2)油菜籽属于油菜的种子,它是由花结构中的_发育而来。(3)早在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影响油菜弯向光源生长的物质是_。(4)某老人游览期间,看近处的油菜花有些模糊,看远处的油菜花却很清晰,此人眼睛的问题跟_图相似。27 . 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_,折射角_入射角。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中,在水或玻璃中传播方向_。三、探究题28 .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从而确定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2)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纸面垂直,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3)小李同学将蜡烛放在直立的玻璃板前,让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根据他看到的现象,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同一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小。请你用实验中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简要写出操作方法和观察现象:_。29 . 在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_)30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如果要想使像变小,蜡烛应向侧移动。31 .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1)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斯,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_不易确定的问题。(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3)实验中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观察记录之后,将B蜡烛撤掉,请设计实验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_。32 . 平常我们吃熟鸡蛋时,发现被蛋白质包围的蛋黄是圆球形的,那么生鸡蛋的蛋黄形状是否也是圆球形的呢?为探究这个问题,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下面的实验,同时还查阅了相关材料。步骤一:取一只玻璃杯,里面盛小半杯清水,在清水里加入一大滴菜油,发现菜油滴到水面上后呈薄片浮于水面;步骤二:再取一定量的酒精,沿着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发现随着倒入酒精量的增多,油的薄片慢慢变小,厚度渐渐增加,变成扁球形,最后演变成圆球形,悬浮在酒精溶液中。小资料:当油滴处于悬浮状态时,表面张力会使它的表面积可能缩小到最小值,而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以球形的表面积为最小。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1)推测生鸡蛋中蛋黄的形状是_形;(2)请从密度的角度分析油滴处于悬浮状态的原因;_(3)该实验体现了哪一种科学探究方法?_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对照法33 .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厘米。(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3)按如下图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实像22516.73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415倒立、放大的实像55正立、放大的实像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_厘米。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得到如上图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 (填“右下”、“左上”、“右上”或“左下”)调节。34 . (1)完成光路图;(_)(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B的像。(_)35 . (1)小滨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a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_)。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_.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图a图b图c(2)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36 . 如图所示为自行车尾灯的结构示意图,红色并相互垂直的三角形小玻璃片相当于平面镜后面的汽车灯光一照,它就通红透亮,从而引起后车司机的注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作出后车灯光照在自行车尾灯时的反射光路图,并解释_37 . (1)完成光路图。_(2)一束光水平射向一块三棱镜(玻璃制成)中,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大致径迹。_(3)两条光线是由同一点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光源S的位置。_38 . (6分)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用该凸透镜做实验。如图甲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_;(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乙图,请你提出解决方法:_;(3)接着小明绘制了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