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1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2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3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4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的关键。B夏天的紫薇公园,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C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D昨天下午,学生会干部研究并听取了各班同学关于开展“读好书”活动的意见。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冬天,三望坡的山是沉寂的。那些山岭原本顶一帽儿终年不化的白雪,肃穆而庄重;下雪了,更是将那份儿白一直沿伸下来,泼染下去,十分的奢华。满山的青cng掩住了。山风奏着低沉幽咽的洞箫,满树的枝叶在风中终承不住素洁的雪袍。“扑”一声弹响,扬起那么一缕缕儿雪雾,这速蒙蒙。山便笼在雪纱中,飘飘渺渺,蒸蒸腾腾,走入雪山,就如入了仙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奢华(_)青cng(_)幽咽(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写法是“_”。(3)“幽咽”中幽”的意思是(_)A隐蔽的B低微的C深远D沉静(4)文中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与爱因斯坦比肩的世纪伟人鲍林张科生莱纳斯卡尔鲍林是公认的杰出科学家。著名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把他列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20位科学家之一,与伽利略、牛顿和达尔文等齐名。20世纪只有他与爱因斯坦比肩。鲍林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他9岁丧父,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无力抚养三个子女,家庭经济情况顿时陷入拮据。鲍林从13岁起就开始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他干过许多工作,如在保龄球馆摆放木瓶,分送报纸、邮件和牛奶,在肉店帮助卖肉,在电影院帮助放电影,等等。鲍林从小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遇事总爱刨根问底。大约在13岁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同学给他做“化学实验”,将硫酸滴入食糖与氯酸钾的混合物中。结果,火焰一下子窜出来,瓷碗中只留下水和一堆黑色的炭。鲍林对这种一些物质变成另外一些物质的现象深感惊讶。从这天起,他立志成为化学家。鲍林于192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到欧洲,跟随索末菲、玻恩等物理大师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并与当时物理学界顶尖人物玻尔、薛定锷等人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两年后回到美国,鲍林应用量子力学,从事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创立了化学键理论,应用这一理论,在其后二十多年里,鲍林与他的学生合作,一共确定了不下225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创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1950年前后,鲍林攻克了蛋白质结构的重大课题。鲍林参与了研究DNA结构这一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竞争,虽然未能正确破解DNA的分子结构,但是,他为正确地破译奠定了基础。沃森与克里克之所以能成功破译DNA分子结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用了鲍林的理论和方法。李远哲先生曾说过,他最佩服鲍林说过的一句话:“当年轻人发现老一辈做错的事情时,科学才会进步,社会才会进步。”由于对现代化学贡献巨大,1954年鲍林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无论在科学问题上还是在社会问题上,鲍林均受到爱因斯坦的深刻影响。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他生命结束的40年间,他一直深切关怀人类的命运。除了科学以外,占据爱因斯坦头脑的最重要的事情,一直是如何消除战争,争取世界和平。鲍林和爱因斯坦是忘年之交,他们在反对核试验和争取世界和平方面一拍即合。爱因斯坦去世以后,鲍林一直高举反对核试验和核武器的大旗。1957年,鲍林发起了一项签名运动,征集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在禁止核武器试验请愿书上签名。短短几个月时间,其征集到49个国家11021位知名学者和科学家的签名。他们中间有37人是诺贝尔奖获奖者,包括李政道和杨振宁,35人是伦敦皇家学会会员,216人是苏联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家总计有2705人。l958年1月,鲍林将请愿书呈交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先生。因为这次签名运动,鲍林后来遭到美国国会的调查。面对被起诉和被拘捕的危险,鲍林一直坚持反对核试验。这之后,他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整理成书,这就是再不要战争。1963年,美英苏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紧随其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鲍林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从60岁直到高龄,鲍林仍继续活跃于科研第一线。许多科学家在这个年龄或者已经退休,或者再无建树,但鲍林似乎不想这样退出历史舞台。许多诺贝尔奖得主曾因获奖而红极一时、此后便默默无闻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直到90岁高龄,鲍林仍继续在物理、化学等方面发表论文。晚年的鲍林(近90岁时)与德国科学家拉思合作,于l989年创立关于人类冠心病病因的统一理论。破解了人类冠心病之谜。鲍林以其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在近90岁高龄,有根有据地提出冠心病统一理论,为人类从根本上战胜冠心病奠定了理论基础。1991年,鲍林与拉思其同申报了与上述理论相关的四项发明专利。1994年美国专利局公布了这四项发明。以如此高龄(91岁)仍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科学成就,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有删改)【注】莱纳斯卡尔鲍林(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3 . 作为世纪伟人,鲍林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 . 简要回答文中画线句子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无论在科学问题上还是在社会问题上,鲍林均受到爱因斯坦的深刻影响。5 .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许多科学家在这个年龄或者已经退休,或者再无建树,但鲍林似乎不想这样退出历史舞台。6 . 作者在文中简介了鲍林的早年经历,给了你怎样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阅读母亲的诗,完成下列小题。母亲的诗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7 . 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8 .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9 .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10 .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写出四点)11 . 综合性实践学习让世界充满爱(1)拟写主题标语:_(2)自创爱的箴言:_(3)描绘爱的画面:_四、句子默写12 . 古诗文名句默写.(1)_,恒兀兀以穷年。( 韩愈进学解 )(2)盛名之下,_。(后汉书)(3)操千曲而知音,_。(刘勰文心雕龙)(4)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5)关雎中表现因思恋而辗转难眠的诗句是:_,_。(6)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7)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面对人生悲喜得失的“淡定与从容”,需要有“_,_”的豁达胸襟。(填写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3 .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两处巴山夜雨之景有什么不同。14 .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梅花书屋明张岱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又以“云林秘阁”名之。(注释)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幮(ch):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閟:同“闭”。15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又以“云林秘阁”名之_不得辄入_16 . 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A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B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C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D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17 . 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18 . 读梅花书屋,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文中:“_”与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异曲同工之妙。19 . 古人重视书斋坐落的自然环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回忆名著,回答问题。20 . 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 )水浒传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_。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D小李广梁山射雁21 .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斌,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故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_八、综合性学习22 .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下面是2016年中国国民阅读情况中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的相关数据。请根据图示数据解读其中蕴含的一条信息。(2)下面三则材料都是关于阅读的意义的,请运用排比句按恰当的顺序归纳它们所表达的观点。材料一阅读,是通往中华民族精神故乡的寻路地图,守护好这份地图,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根脉。材料二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材料三书海里,有远比眼中更生动的风景。你不必穿越时空,通过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经典,便可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不必舟车劳顿,借助唯美的文字,便可领略“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绚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渺远;不必远渡重洋,翻阅哈姆雷特红与黑老人与海等西方名著,便可感受山海之外的民情、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书籍,蕴含着神奇的魔力,潜藏着无限的可能。(3)建设“书香校园”,我们还可以做出哪些努力?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九、作文23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一)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于汪曾祺来说,那昆明的雨,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杨绛来说,老王的香油和鸡蛋,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二)天行健,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