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1页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2页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3页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4页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第二篇专题精讲,一、2019鄂尔多斯,2-5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刘恕,字道原。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不知名。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节选自刘恕传)注释刘恕:筠州(今江西高安)人,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信:确实。殊:特别。,考点一文言实词释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岁有裘葛之遗(2)无冻馁之患矣(3)日具馔为主人礼(4)尽其书而去,给予、赠送忧虑、担忧准备穷尽,这里指读完(抄完),考点二文言虚词用法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乡为身死而不受b.自历数、地理手自笔录c.身就之读且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偕司马光游万安山宠辱偕忘,答案d解析a.动词,作为,当作;担任,充当/介词,由于,为了。b.从/亲自。c.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又”/连词,表让步,可译为“尚且”。d.都为“俱、共同”的意思。,考点四文言句子翻译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刘恕能说出他的生平经历(事迹),回去查验过去的史料,确实是那样(这样)。,考点六分析写作手法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好学勤学,但写作手法各具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角度一:第一段文字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自己与“诸生”作对比,写出了自己求学的艰辛和诸生求学条件的优越,达到劝学的效果(目的)。第二段文字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刘恕的勤学以及学识渊博。角度二:第一段文字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将自己与“诸生”作对比,写出了自己求学的艰辛和诸生求学条件的优越,达到劝学的效果(目的)。第二段文字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出了刘恕的勤学以及学识渊博。,参考译文刘恕,字道原。刘恕做学问,从历史典故、地理、官职、家族名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到那儿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说出他的生平经历(事迹),回去查验过去的史料,确实是那样(这样)。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特别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二、2018鄂尔多斯,13-17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东吴四英将洪迈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孙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四人相继,为威名将。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节选自容斋随笔)注释心膂(l):比喻亲信得力的人。国:国家。矜:夸耀。疾:嫉恨。比:与相当,类似。汲引:引荐。委心:倾心。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未尝不矜能自贤尝:(2)临事不苟苟:(3)陆逊才堪负重负:(4)为威名将将:,曾经苟且承担,担负将领,解析解释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时,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课内学过的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把它们在课内的意思代入所考的句子中,看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尝”在“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中解释为“曾经”,这里也可解释为“曾经”;“苟”在“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中解释为“苟且”,在这里可解释为“苟且”;“负”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不多,只要结合语境,就可判断为“承担,担负”;“将”为多音字,首先根据语境判断读音,再根据“将”在“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中解释为“将领”,可知此句中的“将”也是“将领”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瑜止之荆之地方五千里b.以成功业不以物喜c.肃遂代瑜典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吕蒙为寻阳令为人谋而不忠乎,答案c解析a项,代词,指“鲁肃”/助词,“的”。b项,连词,表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来”/介词,“因为”。c项,都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d项,动词,“担任”/介词,“替、给”。,考点三文言文断句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断两处,2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答案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解析本句是课内积累的重点句子。“才略”译为“才干和谋略”;“非复”是一个固定句式,译为“不再是”;“吴下阿蒙”,译为“(原来那个)吴下阿蒙”。翻译文言语句,关键词语要翻译到位,语句通顺即可。,考点五内容理解(含课内外比较)5.从短文中概括出“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的原因。(2分),答案孙权善于纳谏,知人善用;将领们不嫉贤妒能,能为国家举荐有才能、有德行的将领。解析由“肃遂代瑜典兵、蒙遂亦代肃”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吴主孙权知人善任,相继启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为都督,多次力挽狂澜。由“更相汲引”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将领们不嫉贤妒能,能为国家举荐人才。,参考译文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真可以说是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因为)自古将帅,不曾有不夸耀自己贤能之人、嫉恨胜过自己的人,但是这些贤能的人就不是这样。孙权刚执掌政权(的时候),鲁肃想回到北方去(投靠曹操),周瑜制止了他,而把他推荐给孙权说:“鲁肃的才能应当辅佐时局,应当广泛地物色和他类似的人,来完成雄功伟业。”之后周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说:“鲁肃忠诚刚烈,处理事情不随便,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鲁肃于是代周瑜治军。吕蒙担任寻阳县令,鲁肃见了他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官,孙权问:“谁可代替(你)?”吕蒙说:“(以),陆逊的才能能够担负重任,观察他的规划与考虑,(他)最终可以被任命大事,没有超过(他)的人了。”四人相继成为有威名的将领。虽然(他们)互相引荐,但是孙权能倾心听从他们,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偶然。,专题技法精讲,考点一文言实词释义(必考考点)【考情数据】文言实词释义是鄂尔多斯中考必考考点,一般设置4个词语,分值4分。近5年中考,2015、2018年考查的是课外文言文,四个词语均为课外语段中的词语。其余均为两个课内语段中的词语,两个课外语段中的词语。无论是考查课内外比较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所选词语多为教材中学过的,体现“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考查导向。,鄂尔多斯近4年考查词语一览表,(续表),【答题思路】文言词语释义,要熟练掌握教材文言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词语的用法,做题时调动平时的积累,通过多种方法解答:1.课内迁移法。平时积累、掌握的文言词语出现在新的语段中,按照以前的语义来翻译。考试中,一般考查的文言词语应该都在课内出现过,碰到这种情况,就可举一反三。如:2019鄂尔多斯中,“尽其书而去”中的“尽”可联系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可知“尽”是“完”的意思。因此,复习文言文词语的时候要重视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迁移运用。,专题技法精讲,2.组词法。古汉语简洁凝练,很多词语的意义在今天仍然得以保留,文言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单音节一般要变成双音节,我们可以为要翻译的实词“组词”,通过组词,使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含义明晰。如2018鄂尔多斯“陆逊才堪负重”中的“负”可组词“负担”“负责任”等,可推知“负”是“负担、承担”的意思。再如“临事不苟”,如果回想不起教材中学过的词语,可组词“一丝不苟”,推断词语的含义。,专题技法精讲,3.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在已译出其他字的情况下,猜测其词义。如2019鄂尔多斯“日具馔为主人礼”中“具”的含义,在初中文言文中出现过的义项分别为“详细”(具答之桃花源记)和“全、都”(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代入句中均解释不通。对此,可先翻译句中其他部分含义,根据语段内容,推测为“准备”。另外,如果平时积累较多的话,很容易想到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一句。文言词语辨析类试题,需要根据词语的意思分别代入到文言语句中,校验意思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专题技法精讲,技法精讲,考点二文言虚词用法(必考考点)【考情数据】文言虚词的用法是鄂尔多斯近5年中考必考考点,分值2分。一般设置为选择题,内容为“找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或“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019年涉及“为”“自”“且”“偕”的意义和用法;2018年涉及“之”“以”“遂”“为”的意思;2017年涉及“以”的用法;2016年涉及“于”“而”“为”“其”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思路】1.鄂尔多斯中考对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课内语句往往选用教材中较典型的句子。因此,答题时要准确回忆课内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并代入到课外句子中进行检验,即可判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2.如果无法确定课内句子或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可根据积累掌握的虚词的用法,逐一替换理解,看句意是否通顺无误。,专题技法精讲,考点三文言文断句(5年3考)【考情数据】文言文断句是鄂尔多斯高频考点,5年3考(2015年、2016年、2018年),分值为2分,一般要求断2处。所考查句子或体现特殊句式(如2018年判断句、2016年倒装句),或借助虚词(如2015年)。,专题技法精讲,【答题思路】解答朗读停顿类试题,需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理清人、事、物、景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下面的技巧准确断句。1.借助“问”“曰”“云”“谓”“言”等表示“说”和“对话”的词语,这些词语后往往需要断开。例句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解析“问”和“答曰”是明显表现“问答”的词语标志。,专题技法精讲,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例句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解析此句中,名词“生”作主语,在其前断开;第二个“余”作宾语,在其后断开。3.借助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辨明句读的主要标志。(1)句首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盍”等前面可断句。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呜呼”等,前后均可断句。,专题技法精讲,(2)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耳”“焉”等后面可断句。(3)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4)一些虚词作为指示代词时,如“之”“焉”等,也可帮助断句。例句2016鄂尔多斯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关注虚词“其”,“其”常作为代词,根据句意,“其”前要停顿。除此外,本句还需要关注“热甚”“浴于汤池”的倒装。,专题技法精讲,4.借助特殊句式、固定结构、骈句特点断句。(1)特殊句式。如:2018年鄂尔多斯中考,“者也”是判断句的明显标志。2016年鄂尔多斯“浴于汤池”是状语后置的倒装。(2)固定结构。如:“有所”“无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然则”等。(3)骈句特点。如:对偶句、排比句等。,专题技法精讲,【小贴士】,专题技法精讲,考点四文言句子翻译(必考考点)【考情数据】文言文翻译每年必考,一般为2分。所考查句子均为含文言文特殊用法的语句或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的语句。【答题思路】翻译句子类试题的选句有一定的特点:1.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句子。,专题技法精讲,3.有深层含义、对情节发展、文章中心或人物形象(情感)有揭示作用的句子。句子翻译的简要口诀是:名词要留,无义要删,省略须补,倒装要调,更多时候,用换来整。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其六个关键词是:保留、对应、更换、补充、调序、删除,如下面的技法示例:,专题技法精讲,(续表),专题技法精讲,(续表),专题技法精讲,(续表),专题技法精讲,考点五内容理解(含课内外比较)(5年4考)【考情数据】鄂尔多斯中考,文言文阅读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主要有概括筛选内容(2018年、2015年)、比较思想感情异同(2017年、2016年)。分值一般为2-4分。【答题思路】(一)内容概括类1.审题干,明确概括范围。一定要看清题干,明确是在全文范围概括,还是在指定段落的范围内概括。,专题技法精讲,2.归纳段意、层意,明确文段所述事件。在全文范围内概括段意,看各段讲述了哪件事、涉及了哪些方面;在段落范围内概括层意,看讲述了哪件事、涉及了哪个方面。3.注意时间词、地点词。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往往是两个事件的转换标志,不同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是不同的。4.“求同存异”,逐条列出。将文段讲述的各个事件、各个方面进行整理,讲述同一事件或方面的合并为一,然后逐条列出各个事件、方面。,专题技法精讲,(二)人物形象类把握选段中人物形象:1.梳理文本中的主要事件,从这些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2.精读文本中的细节,比如开头、结尾、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性文字,从细微处捕捉人物形象的特别之处。3.关注别人对人物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议论,从中提取人物形象的精神层面。4.用精练传神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专题技法精讲,【小贴士】中考文本中的人物一般为正面人物,但也会选择一些反面人物或多面的人物,因此要区分哪些是人物的主要精神特质,哪些属于人品瑕疵;哪些是历史的局限性,哪些是亘古不变的复杂人性。可以参考语文课本或历史课本中的同类人物,对其进行定性,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客观、全面的归纳概括。,专题技法精讲,链接教材或古代诗歌,结合选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1.采用上述方法分别对教材或古代诗歌以及文言文选文中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进行筛选与概括;2.看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和选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存在冲突,若不存在冲突,可以对交叉部分进行合并,对互补部分进行补充;若存在冲突则需要仔细辨析,确定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全面、客观地概括人物形象。,专题技法精讲,下列为文言文中人物品质、性格特征表述关键词:【正面人物】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专题技法精讲,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4.百姓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专题技法精讲,【反面人物】1.君主空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3.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4.小人贪婪、愚蠢(利令智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