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西安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西安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西安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西安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陨落(yn)田圃(p)恣睢(z)强聒不舍(gu)B惘然(wng)撅断(ju)襁褓(qing)心无旁骛(w)C拮据(j)抽噎(y)诅咒(z)书声琅琅(lng)D蜷缩(jun)鄙夷(b)煞白(sh)棱角分明(lng)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B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C太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秀美的湖光山色。D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夜色渐浓。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地眺望着窗外。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地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忽然,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上的事,目光全都投向了黑板,只见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还忍不住笑出声来。肖老师开口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同学们听了,立刻纷纷议论开来。有个叫崔子涵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我看过动物世界,上面好像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6次才会飞行。”另一个叫许静的同学回答道:“听我奶奶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8次才会飞行。”又有一个叫李平平的同学说:“我看过一本科普读物,上面好像说蝴蝶的翅膀要扇动9次才会飞行”同学们说出各种答案,最多的说蝴蝶要扇动21次翅膀才会飞行。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肖老师心中涌动起一股股暖流。她感慨万千地说道:“谢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才能够自由地飞翔。同样的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才会避免差错,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必然,任何事欲速则不达。”说到这里,肖老师看了看王小朋,她发现,王小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腰杆明显地挺直了许多。肖老师最后说道:“我也曾经反复扇动自己的翅膀才学会了飞翔,就是到现在,我有时对一个问题,也需要反复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答案。”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大家伸出两只手,上下摆动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3 .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4 .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她有些揶揄地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5 . 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指出并说明理由。6 . 文中的肖老师主要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年的味道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发布的报告称,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达到600万左右,比2015年同比增长超过10%,相当于所有丹麦人出国玩了一次。另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3.91个小时,比平时每天多了1个小时。抢红包和手机聊天成为典型的春节场景。以至于有人戏言,过年只是换个地方继续抢红包和玩手机。联想到近几年逐渐蔓延的“年味变淡”的情绪,感觉传统春节的气质、意义好像是去年塌了一个角,今年又断了一根梁,让人不免伤感。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年味之所以变淡,是因为生活变好了:过去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吃佳肴。而今天,丰饶的吃穿享受就是日常生活,过年也就没意思了。但事实上,春节在中国有4000多年历史,有钱人在各个朝代比比皆是,大户人家反而更注重“年味”。为什么时至今日,“年味”反倒一年不如一年呢?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年”的味道原本是“信仰”的味道。这种信仰首先是“信祖先”,就是传统春节最重要的仪式祭祖。其次是“信神鬼”,希望神护佑自己,邪祟远离自己。在“年关”这样一个神圣的时空内,拜祭祖先、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吃饺子、守岁等等都不仅仅只是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更是人与神相通的方式。所以,“年味”变淡,其根本是“神味”消失。烧纸钱祭祀先人,已无慎终追远的念想;贴门神、对联,放鞭炮,图的是热闹,并无害怕鬼怪的恐惧;压岁钱全无“压住邪祟”、帮助孩童轻灵岁月成长的含义我们与神圣世界的沟通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世俗意义上的人与人、社会之间的沟通。除夕之夜我们会看“春晚”,电视一度成了全家人共同“膜拜”的中心。近几年则是各种信息工具的轮番登场:从电话、手机拜年,到短信、微博、微信拜年,再到发红包、抢红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春节期间依旧充斥着凡俗世界的熙熙攘攘。年味就这样在我们的努力中逐渐消失。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一粒种子历经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变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人在这样的境遇里学会“坚忍”和“希望”,在大地荒芜的时候相信几个月后的春华秋实,相信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所以,“过年”特别重要,它是春夏秋冬的“春”,生老病死的“生”,是所有希望的源泉。因此,无论是在农舍里憧憬“瑞雪兆丰年”的农民,还是在现代公寓中寄情新年发展的都市白领,信仰“希望”和“生生不息”都是多么神圣和崇高的,它是华夏祖先几千年前就给我们的美好馈赠,永远都不该过时。7 . 文章第一段提到的数据有什么作用?8 . 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9 . 下面的内容可以放在文章哪个段落后面?请简述理由。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写到,当新年来临,富贵的贾家既要“除夕祭宗祠”,又要“元宵开夜宴”。上至贾母,下至小厮,从腊月一直忙到正月十七,丝毫不敢懈怠,年味甚浓。10 . 针对文章或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年味的看法。【相关链接】未来网特约评论员周成洋发表文章互联网激发传统文化新生让年味更浓说,目前最大的感触就是消失的年味回来了,还没过年便已经在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感受到了浓浓的喜庆氛围。“互联网+”改变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传播样式更繁多,内容介绍更丰富,文化更综合,也改变了大众参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大家都在录个视频拜个年,发个短信庆新年,配个图片说往年。读新闻回答问题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11 . 12 . 划线词语“遗嘱”的意思是_13 . 14 . 概括本段介绍了_内容。三、句子默写15 .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A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乡思泪。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E.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F.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饭疏食饮水,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故曰,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古代文人墨客常借“草”这一意象来描绘春景。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清新朦胧的早春之景;崔颢在黄鹤楼中用“_,_。”描绘了清丽开阔的汉江春景;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用“_,_。”描绘了清秀幽雅的暮春之景。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冕,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注释:王冕:人名。挞:打。已而:不久。会稽:地名。韩性:人名。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卒:死。16 .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B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C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D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17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亡(_)(2)复(_)18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19 . 文中记叙了王冕苦读的哪两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0 . 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五、诗歌鉴赏21 . 阅读落梅一诗,完成小题。落梅 (宋)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1)诗中的_、_、_等动词,扣住了“落梅”的“落”字来写,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_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1)在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一文从儿童读物谈起,表现了作者对白话文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抨击。文中列举了、等孝道故事。(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她便说到:“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