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滇池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理科生物试卷本试卷分和卷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I卷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所以B、C、D属于同一个概念,故选择A。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A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即使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为抢救危重病人,常给病人输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输生理盐水的理由是A无机离子能自由进入细胞 B补充水分,维持体液平衡C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D补充血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为抢救危重病人,常给病人输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因为生理盐水和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为的是保持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防止细胞吸水涨破或者失水皱缩。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无机盐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完好无损,而肌肉不能运动说明可能传出神经、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异常,根据题干是腰椎受损,因此效应器是正常的,即可能是传出神经、神经中枢有问题,所以选择A。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系统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脊椎折断阻断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路径,痛感需要传递到大脑才可感觉,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但脊髓反射还存在,膝跳反射由脊髓控制,所以膝跳反射存在,故选择D。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传导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婴幼儿期分泌过少而引起呆小症的激素是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A错误;婴幼儿期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少而引起呆小症,B正确;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C错误;性激素分泌不足显然与呆小症无关,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激素及其缺乏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曲线与b曲线相比,a曲线的峰值是先出现的,所以a是血糖,b是胰岛素。因为进食后,血糖会首先升高,血糖浓度升高才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血糖升高在前,胰岛素分泌在后。C是胰高血糖素,故选择C。考点:本题考查激素与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混入一部分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碳需要先进入血液,然后作用于感受器,这是体液调节,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C正确;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是通过激素联系的,所以垂体只能分泌激素,B错误;而大脑皮层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只传导兴奋,A、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下面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泪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是由抗体引起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D正确。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细菌、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沙眼衣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为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抗原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在第二次感染时,虽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抗体不像上一次那样感染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产生,而是迅速产生足量的抗体,其原因是B淋巴细胞对接触过的抗原具有免疫记忆能力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血清中抗体将产生更快且浓度更大。故A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题文】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A单侧光照下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比背光侧的少B单侧光照下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的多C与叶片需要光照有关D与生长索的极性运输有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照下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处向背光处运输,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的多,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题文】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生长情况将是A. 甲向左弯曲、乙向左弯曲、丙向左弯曲 B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题中用的是不透水的云母片,所以甲中的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甲直立生长不弯曲;乙中的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乙不生长液不弯曲;丙右侧不能发生极性运输,左侧生长快,向右弯曲,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园艺上应有2,4D这样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A获得无籽果实 B处理扦插的枝条促进生根C促进果实成熟 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2,4D为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A可以奏效;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也可以奏效;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杀死单子叶植物里的双子叶杂草,D也可以实现;只有C 不可以,因为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是乙烯,故选择C。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多,导致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侧芽的生长。解除顶端优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摘掉顶芽。B选项中虽然摘掉顶芽,但由于在顶芽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羊毛脂中的生长素会运往侧芽,不能解除顶端优势。C选项与B选项的区别是摘掉顶芽,在顶芽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没有生长素运往侧芽,故选择B.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能促进青苹果转变为红苹果的激素是A. 生长素 B. 乙烯 C. 细胞分裂素 D. 脱落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青苹果转变为红苹果是果实成熟的过程,所以能促进青苹果转变为红苹果的激素是乙烯,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7、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 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中的鲫鱼 B. 一个水库中所有的鱼C. 同一块草地中所有的环毛蚓 D. 一片森林中所有生物的总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中的鲫鱼不在同一个区域,A错误;一个水库中所有的鱼不是同一种生物,B错误;同一块草地中所有的环毛蚓是一个种群,C正确;一片森林中所有生物不是同一个物种,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现有人口的数量 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B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C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中的全部生物 D一片白桦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群落指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以说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在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是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群落的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1、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足够强的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a、b、c、d和e处 Ba、b和c Cb、c、d和e Dc、d和e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箭头处给予一个刺激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递所以b、c都有信号,兴奋只能从轴突传到树突和胞体不能逆向传递, 所以只能传到a而不能传到d、e。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下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D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后膜,三者合称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连的部分,A错误。为轴突部分的细胞膜,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内电流方向是bc,膜外相反,B错误。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由作用,能引起的兴奋或抑制,C错误。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下列前项是内分泌腺、中项是激素名称、后项是激素的作用,错误的一项是A胰岛B细胞、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B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C垂体、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吸收水分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增强机体代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A正确;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C错误;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强机体代谢,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的产生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4、北方严寒的冬季,某人从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有关生理变化与下图中变化趋势相符的是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身体耗氧量变化甲状腺激素分泌量 汗腺的分泌量A B 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对值在增加。随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错误;身体耗氧量增加,以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也增加,以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正确;汗腺的分泌量减少,以减少散热量,错误。故选择A。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临床发现损伤人大脑中央前回底部的S区,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B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C寒冷时,人体发生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这时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D体温的恒定和血糖稳态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央前回底部的S区为 运动性言语区,受损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谈话,故A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6、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A肾上腺 B甲状腺 C胰岛 D性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激素,从而促进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而胰岛只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和下丘脑的调节,所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故选择C。考点:本题考查内分泌腺与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细胞为靶细胞C细胞为B细胞 D细胞不能释放淋巴因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为B细胞,故C正确;为效应B细胞,B错误;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故A错误;为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移植的器官被排斥、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都属于免疫;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不是机体对抗原免疫,而是外界的药物在起作用,所以选择D。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由于增值,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0、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生长具有向重力性,茎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根向下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茎向上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故B、C正确。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D正确。根尖和茎尖确实可以产生生长素,但是题目的图中是得不到这个结论的,故A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向性运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1、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A甲 B. 乙 C丙 D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左图可知生长素的含量ac=db,所以弯曲度也是 ac=db,即甲的弯曲度最大,故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如下图a所示,用右侧光照射玉米胚芽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由向处转移 B生长素由向处转移C生长素由向处转移 D处生长比处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分析在右侧但测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处转移,A正确;尖端下面一段生长在素与之间不能发生横向运输,B错误;极性运输由、分别向、处转移,C正确;处生长素比处多,所以生长也比快,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3、如图表示黄瓜植株上4枚雌蕊的子房发育曲线,其中甲、乙两枚已经授粉,丙、丁未授粉,但在其柱头上涂抹了生长素溶液;其中能发育成无籽黄瓜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 甲、乙两枚已经授粉,将来发育成有籽果实;丙未授,但是子房直径小,不能发育成果实,丁未授粉,而且子房直径大,可以发育成无籽果实,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与子房发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4、华北老农常用“清明拔三节”来描述小麦在清明时节迅速长高的情形。小麦、水稻等植物在拔节期哪种物质在体内含量会相对增高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拔节,主要是靠细胞伸长来完成的,而赤霉素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细胞伸长,故B为正确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5、在一片约27公顷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记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公顷)约为 A825 31 D125 5 C290 11 D165 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公式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第二天捕获第二天捕获标记的=25335=165,密度=16527=6.1,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6、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我国计划生育的目的是通过降低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从而影响出生率,A正确;增长型种群出生率死亡率,B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7、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长期地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A适量多地投入鱼的饲料 B适量多地增加鱼苗的投人量C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 D适量多地增加池塘的水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长期地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该保持出生率死亡率,可以通过捕捞成鱼以降低死亡率,也可以适量放养幼鱼以提高出生率,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8、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I,死亡率如图曲线,则在哪一点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的容纳量?Aa Bb Cc 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的容纳量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即出生率=死亡率,由图可见c点的出生率=死亡率,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9、下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A是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的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所以b可能代表的是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0、下图表示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以及农田退耕后的演替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作用B图中的演替类型既有初生演替又有次生演替C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D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信息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次生演替,因为一开始就有生物,不符合初生演替的概念,故B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卷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41、12分)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是 。若该物质是蛋白质,则和该物质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 、 和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1 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靶细胞可能是 、 等。(3)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是与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列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4)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反射弧的组成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 。接受3所释放的物质主要是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 。(5)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答案】(12分)(1)激素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2)血液 肌细胞 肝细胞(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C (4)传出神经 受体(糖蛋白) (5)持续分泌唾液【解析】试题分析:(1)图A表示的应该是激素调节,和分泌蛋白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如肌细胞和肝细胞等。(3)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物质应该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小分子,故选C。 (4)唾液腺细胞为效应器,则2为传出神经,3所释放的物质为神经递质,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5)由题意可知即时效应是持续分泌唾液。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2、(10分)下图表示淋巴细胞分化和某种特异性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乙图是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l(1) 甲图表示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其中b、c、d、e、f分别表示 、 、 、 和 。Y表示 , X-Y表示 。(2)如果某小鼠胸腺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对应乙图中的曲线是 。 (3)乙图中B细胞或T细胞是机体的第 道防线。【答案】(10分)(1)体液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抗体 抗体和抗原结合 (2)(3)三 【解析】试题分析:甲图分析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其中b、c、d、e、f分别表示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Y表示抗体, X-Y表示抗体和抗原结合。(2)如果某小鼠胸腺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对应乙图中的曲线是。 (3)乙图中B细胞或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是机体的第三道防线。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3、(8分)下图所示是生长素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