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I)卷_第1页
西安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I)卷_第2页
西安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I)卷_第3页
西安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I)卷_第4页
西安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I)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表,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潮虫数量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庭院里的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2A高温干燥B阴暗潮湿C空气污浊D阳光充足2 . 图是关于显微镜的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ABCD3 . 以下实例,不属于微生物与动植物共生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B牛羊与胃内细菌C人与肠道内的益生菌D面包与使之长霉的霉菌4 .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生石花C鹅卵石D电脑病毒5 . 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A都由细胞构成,结构层次相同B都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现象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D都有遗传现象,不会发生变异6 . 小明用“16”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他看到的细胞被放大( )A160倍B26倍C16倍7 . 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如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B步骤4的操作是向左移动装片动C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倍D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8 . 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由于环境适宜,大量繁殖迅速蔓延,导致其它生物大量死亡。这说明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9 .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仍然不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B物镜上C反光镜上D目镜上10 . 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B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C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11 . 下列关于一株小麦和一只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B它们能通过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组织C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D小麦的根、茎、叶和猫的心脏、肝、肺一样都属于器官12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具有( )A变异现象B生长现象C遗传现象D新陈代谢13 . 小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上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形态最大,在下列镜头组合中,应选择( )A目镜5X,物镜10XB目镜10X,物镜5XC目镜16X,物镜10XD目镜16X,物镜40X14 .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哪项不是科学探究方法?( )A取样调查B对照实验C猜测臆想D查阅资料15 . 生物当中,除了( )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小草 B狼 C病毒D细菌二、综合题16 . 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请填出各部分在图中的位置和名称。(1)能使大幅度升降的是_。(2)光线较弱时,应选用_和_。(3)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_。(4)(1)是_,(4)是_。(5)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先对光,转动转换器,使_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双手转动_,得到白亮的视野。(6)用下列哪一组镜头观察装片,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_)A目镜5X,物镜10XB目镜5X,物镜40XC目镜10X,物镜10XD目镜10X,物镜40X(7)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被观察物体的物像,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_。17 . 某同学为了验证“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比有氧时要少得多”,设置了如下两套相同装置(如图)进行实验,步骤如下:打开阀门,向甲持续通入足量的氮气(不影响酵母菌活性以及BTB的变色,并将原有空气排净),乙则通入与氮气等量的氧气。关闭阀门和进气口,在同一温暖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再次打开进气口和阀门,向甲、乙中同时匀速通入氮气,观察BTB溶液颜色变化。(注: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且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变色越快)(1)该实验的变量是_。(2)A、C所用的培养液中,应保证菌种和配方等量且_。(3)放置温暖环境中是为酵母菌提供_。(4)实验步骤中有一处不妥,请改正_。(5)甲第一次通入足量氮气的目的是为了形成_环境,与第二次通入氮气的目的_(选填“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