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C卷_第1页
2019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C卷_第2页
2019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C卷_第3页
2019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C卷_第4页
2019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老徐喜欢在课堂上给学生表演科学魔术,如图是老徐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将手掌用力按压在易拉罐底部,然后举起手臂,易拉罐就离开了桌面,有关该魔术叙述合理的是( )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B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手对易拉罐的摩擦力要大于易拉罐重力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2 . 下列依据与“星云说”的提出有关的是( )A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不一致B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C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的D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3 . 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雌雄成蛙抱对,是体内受精B体温不恒定,冬天要冬眠C蝌蚪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变成青蛙D青蛙是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4 .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其生长地并非非海水或海里,而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近年来,我国在“海水稻”方面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叶B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C主根与侧根无明显区别是直根系D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不同5 . 如图,一束光线从左方斜射到一玻璃砖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若把玻璃砖左端垫高些,则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为( )A折射角不变,反射角变大B折射角变大,反射角变大C折射角变大,反射角不变D折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6 . 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如图所示。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7 . 中国的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很多的诗词中都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对于以下诗词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皎洁的月亮是光源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出”的青山和“日边来”的孤帆都是以诗人自己为参照物C“少小离家老大回,相音无改鬓毛衰”这里的“乡音”指的是“音色”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指的是声音的频率,不过天宫里的人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8 .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D冬至日9 .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颗行星B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C月球是一颗会发光的卫星D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10 . 牛顿第一定律是(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11 .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错误的是( )A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响度大B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音色好C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音调高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12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蜡烛、光屏不动,透镜远离光屏移动D蜡烛、光屏不动,透镜靠近光屏移动13 . 黑箱是指科学研究中一类内部结构无法打开或无法清楚展示和认识的系统。如图所示,通过对黑箱“输入输出”的信息, 推理出黑箱内部情况的方法称为黑箱法。卞列操作主要运用了黑箱法的是( )A使用量简量取10mL蒸馏水B使用放大镜观察指纹C通过火柴梗在酒精灯上烧灼情况来研究火焰温度D利用刻度尺测某一本书的宽度14 . 如图所示,甲图台秤上放一只装满水的溢水杯,乙图台秤上放一只未装满水的烧杯。现将一手指浸入水中,手指与容器底、壁均不接触,在手指浸入水的过程中,两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甲变小,乙变大B甲变大,乙不变C甲变小,乙不变D甲不变,乙变大15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如果比例适当会是白色的B几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如果比例适当会是白色的C一张白纸,无论什么光照射,它总是白色的D颜色是不可能混合的二、填空题16 . 在一个空塑料瓶瓶壁的不同位置打三个孔,并把它浸在水槽里,如图所示,根据a 孔进水情况,画出另两个小孔进水水流的大致轨迹。并说明理由。_17 . 近几年道路上多了很多监控设备,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发现,水平的横杆一端粗一端细, 竖直的立杆上面细下面粗, 特别是基部,两杆组成“7”字的形状。(1)两杆组成“7”字的形状,水平横杆没有在中间获得支撑,它是否受力平衡?_填“是”“否”)。(2)竖直的立杆的基部较为宽大为了_压强。18 . 星期天上午,佳佳的妈妈出去办事前,对佳佳规定看电视的时间为1h。佳佳做了一段时间的作业后,开始看电视,打开电视机时她胸前挂着的电子表示数如图甲所示,等她看完一段精彩的动画片,再看电子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佳佳看电视时间约为_min,有没有超出妈妈的规定?_。19 .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实验室给地面的学生讲课。T 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钢球,如图王亚平将小球拉升至一定高度松手后,在失重条件下小球静止在原位置,随后王亚平又用手指推一下小球,小球绕着支架的轴心在竖直的平面内不停地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小球_(选填“不受力”、“受平衡力”和“受非平衡力”),如果此时细绳断裂,小球将处于_运动状态。20 . 小阳利用磁敏电阻为他的自行车设计了一个速度计,磁铁固定在自行车的辐条上,磁敏电阻固定在自行车的后车架上,安装示意图如图甲,工作电路如图乙,已知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当磁铁与磁敏电阻Rs靠得最近时阻值为200,磁铁与磁敏电阻Rs离得最远时阻值为400,靠近或远离时的实际电阻在这两者之间变化;当R0两端电压不低于4.5V时电子计数器就能有效计数,低于4.5V就不能产生计数,车轮每转动一圈就计数一次。为保证电子计数器有效工作,电阻R0最小阻值为_。某次行驶中,小明发现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的周长为3m,则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kmh。21 . 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的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植物传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和,后者根据传送花粉的媒介不同,分为花和花。三、探究题22 .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2)实验时,同学应在_(填“M”或“N”)侧观察端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实验乙)“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5)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在光具座上依次将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调节到_。随着蜡烛的燃烧,像逐渐向上移动,调节像至中央,可将蜡烛_,或将透镜_。A、往上移 B、往下移 C、往左移 D、往右移(6)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9cm时,则(_)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3 . (1)观察光路图甲,可以发现光从水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2)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_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物质水中的速度玻璃中的速度冰中的速度空气中的速度酒精中的速度速度m/s2.251082.01082.301083.01082.2108(3)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_24 . “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粘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二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醮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第二步:甲再次与乙握手后,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24小时后,如在_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2)本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这一结论,其目的在于_。(3)该实验有不足之处,请写出一种_。25 . 如图所示,将甲、乙、丙3颗菜豆种子分别用细线系上,甲完全浸没在水中,乙和丙一半浸没在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若干天后只有乙种子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