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的联合脱除_第1页
污染物的联合脱除_第2页
污染物的联合脱除_第3页
污染物的联合脱除_第4页
污染物的联合脱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军营2009.12,污染物的联合脱除,目录,核能的和平利用煤的清洁利用污染物的联合脱除生物质的转化与利用热科学进展燃烧理论与数值模拟制冷低温技术进展能源模型,煤燃烧污染物的联合脱除,SOx,NOx形成酸雨,有毒痕量元素(Hg,F,Se,As,Pb,Cr,Cu,Zn,Ni等),颗粒物PM2.5,PM10,温室气体CO2等,其他污染物,燃煤污染,研究意义,目录,SO2NOxPMCO2TEsVOCs(PAHs、Dioxin),dioxin,美国火电厂毒害物名单,电厂SO2排放量,燃煤飞灰(PM2.5),燃重油颗粒物,我国火电厂烟尘最高排放浓度由200mg/m3降为50mg/m3。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除尘技术迫在眉睫。,研究意义,汞中毒,GlobalEmissionsofTotalMercury,1995(Pacynaetal.,2003),Inmetrictons=106g,1ospatialresolution,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吨汞进入大气,注:砷引起的诸多人类健康问题,(色素沉淀),Pb的污染,太原市每人头顶1斤铅。60%的儿童血铅超标。其中20%需要住院治疗。北京市0-6岁儿童血铅1/3超标。中国大城市60%儿童血铅超标,工业区85%儿童血铅超标。,dentalfluorosis,November,200132townsofZhijinCounty,17,878of8to12students,99.8wasdentalfluorosis.,China1,306areashasfluorosis;1,500,000villages;120,000,000liveintheareas;40,660,000dentalfluorosis;2,600,000skeletalflurosis.(Fromwaterandcoalcombustion),skeletalfluorosis,昭通氟中毒区室内空气硫、氟、砷污染综合控制技术工业有毒有害废气的控制及转化技术稀土/过渡金属/多孔材料催化剂上含氯有机化合物催化消除的研究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真空紫外光催化降解及其副产物控制废弃电路板绿色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处置利用垃圾焚烧飞灰共研制新型节能水泥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安全利用的成套技术与示范钙基湿法脱硫副产物制备高强度半水石膏资源化技术,大气污染控制863(2006),W型火焰燃煤锅炉高效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烧技术电站锅炉低氮氧化物燃烧新技术开发燃煤电站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高效联合脱除及产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高温高尘型烟气脱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效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湿法脱硫脱硝新技术的研究新型高效非钒基稀土SCR脱硝催化剂及技术燃用无烟煤W型火焰锅炉高效低NOx燃烧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控制863(2006),溶解选择型CO2分离膜制备及应用过程烟气CO2吸收分离的分子设计和过程强化烟气中CO2的高效捕集分离及转化利用新技术基于循环载氧体的燃煤CO2分离技术研究水合物法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技术,CO2分离-863(2006),(1)炉内固硫脱硝新技术,发展基于燃烧过程中的脱硫脱硝技术;(2)同时脱硫脱硝新技术,开发出燃烧后烟气中联合脱硫脱硝技术;(3)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烟气脱硝新技术,开发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4)多种污染物综合脱除新技术,重点研究在同一反应塔内采用催化、吸附或其他技术同时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各种污染物(SOx、NOx、汞、砷、硒等)的技术;(5)可吸入颗粒物及各种重金属排放治理新技术。,2007年指南863洁净煤技术,(1)工业尾气或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细粒子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术;室内空气有毒有害污染物净化技术。;(2)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控制技术;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废旧轮胎高值化利用技术。;(3)分离、转化和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先进功能材料(如催化剂、吸附剂、过滤材料等);物理性污染(热、光、噪声、辐射等)防治材料。;(4)PCBs废物处理技术;废弃农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重要排放源二恶英减排技术。,2007年指南863环境,项目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燃煤污染物,SO2,NOx,CO2温室气体,未来目标,粉尘PM10,PM2.5,其它微量有机、无机物,痕量重金属,“燃煤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1999)陈昌和,郑楚光,研究内容,1.SO2脱除的研究2.NOX的脱除机理3.其它污染物的生成与排放控制4.多相流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与化学反应流体力学,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形成过程中气液固相互转化的物理化学机制不同外部条件下可吸入颗粒物的多相流动、传热、传质与生长的基础理论可吸入颗粒物的自脱除效应以及协同与抑制作用过程的科学问题,2002-973源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技术基础研究姚强,课题1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成因课题2燃烧源一次颗粒物的生成、成核与生长机制课题3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前体物的形成与向二次颗粒物的转化课题4外加条件下可吸入颗粒物的动力学特性课题5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大气中的去除机制课题6可吸入颗粒物之间协同脱除效应与抑制机理,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吸收剂/添加剂/催化剂固体表(界)面物理化学多组分污染物联合脱除反应的竞争机制和活性、选择性调控规律大容积、大流量反应器内超低浓度污染物低能耗、高活性的富集、反应机理污染物联合脱除体系的反应工程学,2005-973燃煤污染物干法联合脱除的基础研究陈昌和,郑楚光,课题1基于钙基吸收剂铁基等添加剂体系的联合脱除的研究课题2污染物脱除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过程的机理研究课题3燃烧与电催化氧化联合脱除的研究课题4燃煤重金属脱除的研究课题5烟气干法脱硫、脱NOx的反应与扩散机理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安全、演变趋势与控制原理-2003江桂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97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2004刘纪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