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硫及其化合物 一、知识点及规律1.H2S和S2有较强的还原性,应掌握以下规律:还原性依次增强氧化性依次增强S2 I Br Cl FS I2 Br2 Cl2 O2 F2氧化剂:HNO3、浓H2SO4KMnO4、O2、Cl2、Br2、I2等S2 S2.掌握下列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1)硫:氧化性、还原性(2)硫化氢:不稳定性、还原性(包括可燃性)(3)氢硫酸:不稳定性、弱酸性、还原性(S2)、氧化性(H+)(4)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强还原性、弱氧化性、漂白性(5)亚硫酸: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6)浓硫酸:酸性、难挥发性(高沸点)、稳定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4 +4 +43.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的还原性比较按SO2 H2SO3 NaSO3顺序还原性增强。因为H2SO3、Na2SO3通常就可被O2氧化。因此,保存和使用时要防止被氧化变质。而SO2则需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才能转化为SO3。4.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以及与HClO漂白原理的差异,并对高中阶段出现的具有漂白能力的物质进行归纳总结。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氧化漂白非氧化漂白漂白效果永久性暂时性5.掌握SO的鉴别方法并思考如何检验SOSO: SO: 6.对比SO2和CO2的性质,掌握区分两者的方法二、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练习:1.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浓盐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A.放出黄绿色气体B.冒白雾,混合物温度升高C.液体四溅D.冒白烟,液体四溅2某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先出现浑浊,接着又变澄清,该气体是 A一定是SO2 B一定是CO2 C一定不是SO2 D 可能是SO2,也可能是CO23100mL 18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A等于1.8moL/LB大于0.9moL/L小于1.8moL/L C等于0.9moL/LD小于0.9moL/L4试用下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的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是(按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填装置的编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1)A瓶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2)装置2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确定2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3)装置3中所盛的液体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3现有下列试剂:溴水、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氢硫酸、稀硫酸。(1)要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是 ,看到的现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执业药师之《药事管理与法规》通关训练试卷详解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系统市场应用与技术创新报告
- 消费与零售:2025年户外用品行业消费升级趋势与市场分析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碳排放减排策略研究报告
- 哈佛大学简介
- 2025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转化案例解析
- 跨行业人才培训与发展模板
- 吐鲁番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2025年江西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高层次人才(博士)招聘3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平安银行厦门市集美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产品品质及售后无忧服务承诺书3篇
- 2025年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课件
- 二年级防溺水教案
- 2025年养老产业市场营销策略调整分析报告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欢欢喜喜庆国庆》精美课件
- 潍坊市2026届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 三维波动方程双变网格有限差分并行模拟方法:理论、实践与优化
- 好风起二部合唱简谱致远音乐
- 异姓兄妹结拜协议书范本
- 膝关节炎科普知识课件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