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录播课程-PowerPointP.ppt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录播课程-PowerPointP.ppt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录播课程-PowerPointP.ppt_第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录播课程-PowerPointP.ppt_第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录播课程-PowerPointP.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律思想史,绪论,一、研究对象,以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个学派及代表人物的法律理论与观点为研究对象,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的方法揭示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发展规律,总结传统法律思想的优劣,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正确地解决传统与现实的关系。,二、课程特点,1、时间跨度大2、内容覆盖面广,三、课程线索,礼治-法治-礼法结合,四、研究方法,(一)要抓住主要线索(二)要与历史时代背景结合(三)要与中国法制史的学习结合(四)古今结合,比较理解(五)多动手,多练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土壤,东亚大陆特殊的地域气候或自然环境1、地理的封闭性2、农耕文明的影响3、水利农业的特点4、北方的威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土壤,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宗法社会组织,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一、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产生原因(一)原始氏族成员对神的膜拜(二)原始氏族父系家长制血缘联系的传统,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二、神权法思想神权观念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夏商的“天命”、“天罚”思想神权法思想早在夏代即已产生神权法律思想发展到商代进入高峰,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商代刻在牛骨上的文字,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周文王,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周武王,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一、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德:“敬天”、“孝祖”、“保民”,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二、西周的宗法“礼治”思想“礼”最初的含义是祭祀的仪式和宗教的仪节(一)“礼治”的核心宗法等级制(二)“礼治”的原则“亲亲”、“尊尊”(三)“礼治”的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死后,辅佐武王之子成王执政。,周公辅成王(画像石),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其一:反对专任刑罚,主张德刑并用。其二:反对重刑滥杀,主张区分主观罪过。其三:反对罚不当罪,主张罚当其罪。其四: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时间范围:公元前770公元前221特点: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儒家的法律思想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学派。儒家成立后基本经历了两个大阶段: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学派的儒家。,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先秦儒家主要包括三大流派: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中期的孟子战国后期的荀子,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孔子的法律思想生平: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招收弟子,从学者甚多,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仁”是孔子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最有代表性也最能概括“仁”的多种含义的一种解释,就是“爱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纳“仁”入“礼”的思想基础上的。孔子所要恢复之“礼”已不完全是“周礼”,而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新“礼”。,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孟子的法律思想生平: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05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孟子的法律思想(一)“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从孔子“仁”的思想发展而来的。,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三)“民贵君轻”说与“暴君放伐”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荀子的法律思想生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荀子的法律思想(一)性恶论(二)礼法论1、礼法起源论2、礼法统一观,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道家的法律思想先秦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因其以“无为而无不为”的“道”作为万物的本源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而得名。,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老子的生平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老子也称道德经,老子道德经书影,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庄子的生平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庄子书影(清光绪年间刊本),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道法自然”思想(一)“道”:何为“道”?(二)“道法自然”,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四、“无为而治”论(一)“道常无为”(二)废弃仁义圣智(三)“弹残天下之圣法”(四)“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君人南面之术”,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法家的法律思想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倡导“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管仲的法律思想管仲(约公元前725前645年),即管敬仲,名夷吾,齐国人。代表作:管子,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管仲的法律思想(一)“仓廪实则知礼节”的犯罪预防理论。(二)立法必须“令顺民心”。,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商鞅的法律思想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出身于卫国国君的疏远宗族,名鞅,故称卫鞅或公孙鞅。(一)商鞅变法,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商鞅变法用的铜方升,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商鞅的法律思想(1)“定分”、“立禁”的法律起源论(2)“礼法以时而定,制定各顺其宜”的变法理论(3)主张“壹赏”、“壹刑”与“壹教”(4)推行法治的三要素:法、信、权(5)“法治”与人性论。(6)“以刑去刑”的重刑理论。,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韩非的法律思想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的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同师于苟况。,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代表著作韩非子,韩非子书影(明万历年间刻本),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韩非的法律思想(一)“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二)“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体系1、实行“法治”必须“以法为本”2、“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3、“法”与“术”,皆不可一无之具,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秦朝的法律思想秦始皇和李斯是秦王朝的主要政治代表,同时也是秦朝法律思想的集中代表。他们都推崇法家“缘法而治”的法治思想,并将法家学说加以实施和发展。,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姓嬴名政,出生于赵国京城邯郸,故又名赵政。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50岁时,病死出巡途中。,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李斯(?公元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他与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一起师从荀子。公元前297年入秦,官至丞相,是秦始皇的主要辅佐者。,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秦朝的法律思想“一切皆有法式”与“专任刑罚”,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二、秦朝法律的得失分析得:开创了“法令由一统”的新局面失:秦朝法治的惨痛失败原因:第一:法网繁密第二:刑罚严酷,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汉朝的法律思想汉朝的法律思想包括两个阶段: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西汉中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一、西汉初的黄老思想西汉初期的统治者,从刘邦到吕、惠、文、景,从陆贾到贾谊、晃错,都主张以黄老思想为指导。,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一)黄老学派的概念(二)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1、文武并用、德刑相济2、重视法律,要求统治者明法修身3、约法省禁、刑不厌轻,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二、西汉中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产生的原因:1、历史原因2、文化思想原因3、汉武帝的性格,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二、西汉中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像(石刻),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二、西汉中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王者法天”的神权法思想(二)“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说(三)礼律融合,法有等差的立法主张(四)“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五)顺天则时的“司法时令说”,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一、律学产生的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时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于律学的兴盛上。,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律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集中于晋,即张斐、杜预、刘颂,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律学家的思想(一)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继承1、礼法合一,以礼率律2、君权至上,法令划一,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1、“理直刑正”的立法主张2、“随事取法”的审判原则3、“严明执法”的司法主张,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唐律疏议,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唐时期由于封建政治制度的完备,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日趋成熟,礼法结合已成定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通过贞观定律及永徽作律疏而法典化,代表作为唐律疏议。,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文帝,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隋炀帝,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唐太宗,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一、隋唐时期法律思想的特点1.由于封建政治制度的完备,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日趋成熟,礼法结合已成定局。2.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形势的发展跌宕起伏,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这一时期内得了充分的补充,内容十分丰富。,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唐律疏议中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唐律疏议书影(元刻本),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二、唐律疏议中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二)儒家“三纲”思想的法律化(三)唐律疏议的等级特权思想,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三、唐律疏议的得失唐律疏议之得唐律疏议之失,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节韩愈的法律思想韩愈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补充、发展,主要表现于其创立的“道统论”中。,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韩愈,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一、“道统论”的内容“道统论”的主要内容是儒学中“仁”与“义”的综合。,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二、韩愈法律思想的特点(一)“圣人”制刑的法律起源论与“代天行罚”论(二)“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的德刑关系说,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节白居易的法律思想,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白居易的思想体系以儒家为主,兼采道、法,特别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崇儒尚法的倾向;其法律思想也明显地反映出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为主,调和儒法的特点。,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白居易的法律思想(一)刑、礼、道迭相为用(二)“法令贵一,自上行之”(三)慎选狱官,预防犯罪(四)“贫穷”犯罪论,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之际的历史特点改革与改革家增加;封建正统思想达到空前的窒息;反对封建理学对思想文化的统治;民族矛盾加剧。,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宋明之际的法律特点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发展;改革与反改革之争;,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一、理学的概念与发展理学又称道学,其认为“理”为万物之本,世上万物皆由“理”衍生出来。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阐发义理,兼谈性命,其目的在于为已衰败的封建制寻找理论上的依据。,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理学的创始者程颢,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理学的创始者程颐,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朱熹及其“理学”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第六章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朱熹及其“理学”(一)“厚古薄今”的改革思想(二)“轻立法、重人治”(三)“德刑关系”的发展(四)“执法从严”的思想,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到明末清初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僵化的思想体系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冲突愈演愈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又交错于其中。在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走到末路穷途之时,启蒙思想家的产生为它敲响了丧钟。,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一、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这一变化在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上皆有所反应。(一)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政治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首先,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其次,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是封建社会日益腐朽的产物。再次,农民起义为启蒙思想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第四、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是传统文化的产物。,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州先生。明夷待访录,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一)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1、“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的概念2、“天下为主,君为客”3、对“一家之法”的批判4、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三、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二)以“法治”限制“君权”的法治观1、加重相权,以分君权2、君臣共治,以弱君权3、地方分治,以制集权4、学校议政5、建全法治体系,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世称船山先生,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四、王夫之的法律思想(一)“趋时更新”的立法主张1、立法应因“势”顺“理”,“趋时更新”2、立法应“相扶而成治”,综合治理3、立法必须简约,设刑严禁苛暴,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二)“法治”观中的民主色彩1、法治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