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模拟)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模拟)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模拟)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模拟)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 (1分) (2019九上罗湖期末) 发电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A . 牛顿B . 安培C . 焦耳D . 奥斯特2. (1分) (2018八上成都期中)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频率高于2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B . 用超声波仪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C . 在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 .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3. (1分) (2019八上珠海月考) 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 A . 比真实值偏大B . 比真实值偏小C . 和真实值一样D . 无法判定4. (1分) (2018八上岐山期末)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浓密树荫中呈现圆形光斑B .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C . 月食的形成D . 水中山的“倒影”5. (1分)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的变化是( ) A . 变大B . 变小C . 不变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 (1分) (2019八上遂宁期末) 现在有一瓶水和一瓶酒精,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3:4,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 酒精的密度为0.8g/cm3 , 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A . 5:3B . 16:15C . 15:16D . 3:57. (1分) 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 玻璃杯B . 陶瓷C . 塑料筷子D . 金属勺二、 填空题 (共7题;共9分)8. (1分) 三位同学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第一位同学测量的结果记录是15.82 cm,另两位同学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5.80 cm和15.8 cm,他们在测量中都遵守测量规则,那么第一和第二两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不同,第一和第三两位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_。 9. (1分) (2019八上重庆期末) 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m,镜中的像是_(选填“虚”或“实”)像。 10. (1分) (2018八上呼和浩特期中) 声音包括三个基本特征_,_, _蝴蝶翅膀1分钟振动240次,我们是_(听见、听不见),因为_。 11. (1分) (2019泰州) 城市里尘土飞扬,空气中灰尘的运动_(是/不是)分子运动,如图是某城市新型洒水车,洒水车在水平路上一边向前匀速直线行驶一边向高空喷洒水雾,在此过程中,洒水车的机械能_(变大/变小/不变),以洒水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_(运动/静止)的,洒水车喷雾时后方常会出现彩虹,这是光的_现象,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科学家是_ 12. (1分) (2015八上鄂托克旗期末)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 (3分) (2019八上越秀期末) 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 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_; (2) 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3.595.59797.598989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那么,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3) 图乙中,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_。 选软正确选详的子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4) 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 。 A . 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B . 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冷气C . 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D . 煮饭时形成的“雾气(5) 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先确点在用光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现象。 (6) 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的水的沸点分别为97、99、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湿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_。 14. (1分) (2019九上松江期末) 冰的密度为 ,表示每立方米的_是 0.9103千克,当冰熔化为水后,体积将_ (选填 “变小”、“不变”或“变大”)。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酒精,它一定_ (选填“能” 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千克的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三、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15. (1分) (2019东莞模拟) 将一矩形玻璃砖从中间斜切后,向左右沿水平直线拉开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一条光从左侧面垂直射入,画出这条光线从右侧玻璃砖射出的折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6. (1分) (2018八上鹤岗月考) 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L是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L的反射光线。 17. (1分) (2018八上阜阳月考) 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B的光路图 四、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1分)18. (4分) (2017天水)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 (2) 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 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 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透镜 19. (4分) (2019八上顺德月考)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测量工具_并且,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 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 (4) 由图乙,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min由图乙所示,当萘的温度为60时,该物质处于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 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 A . 寻找普遍规律 B . 减少实验误差20. (3分) (2019邓州模拟) 小明为了测量独流老醋的密度,进行了一下实验: 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接下来进行以下操作,如图所示: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B 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C 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填字母代号)。由图可得老醋的体积是_cm3 , 质量是_g,密度是_kg/m3。五、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常见的利用太阳能的装置.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在晴天能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辐射强度(用R表示)为R=300J/(m2s),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一秒内接收到的太阳能为300J.该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接收阳光照射时的有效面积是2m2 , 贮水箱中盛有0.1m3的水.求: (1) 贮水箱中水的质量. (2) 若在阳光下照射70min,所接收到的太阳能全部用来加热水,贮水箱中的水温可升高多少度.水=1.0103kg/m3,C水=4.2103J/(kg). 六、 综合能力题 (共1题;共3分)22. (3分) (2019八下潮南月考) 晓丽去买蜂蜜,发现峰蜜在瓶内向下流动得比较慢,不像流水那样。她常德,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她联想到,在做火统磁铁的实验时发现温度越高,磁铁的磁性越弱,那么,液体的粘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她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蜂蜜分装人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被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邮意,同时,分别高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蜜蜂冰中在箱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低一般较高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1) 晓丽又用其它几种物质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对这些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有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_,这一结论可以用图乙的_图象(选填A或B)来表示。在上述探究中,晓丽丽经历了发现问题、_、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2)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她在实验时控制了_、_和_不变;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度”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_来完成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请各举一例: “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_“转换法”的例子:_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1、2-1、3-1、4-1、5-1、6-1、7-1、二、 填空题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