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回回豆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回回豆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回回豆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回回豆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回回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回回豆回回豆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回回豆”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回回豆回回豆 【名称出处】:饮膳正要 【概况】: 异名 胡豆(本草拾遗),那合豆(救荒 本草)。 基源 为豆科鹰嘴豆属植物鹰嘴豆的种子。 鹰咀豆属植物全世界约15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又名香豆子、鸡头 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鹰嘴豆、鸡豆(中国主 要植物图说豆科)。 历史 本草拾遗载:“胡豆子,苗似豆,生野田间, 米中往往有之主消渴。” 饮膳正要载:“回回豆子,出在回回地面,苗似 豆,今田野中处处有之。” 救荒本草载:“回回豆,生田野中,茎青,叶似蒺 藜叶,又似初生嫩皂荚而有细锯齿,开五瓣淡紫色 花,如蒺藜花样,结角如杏仁样而肥,有豆如牵牛子 微大。” 上述记载的胡豆子是一致的,但纲目认为回回 豆,胡豆全是豌豆,今知豌豆为Pisum sativa L,胡豆 即蚕豆Vicia sativa L是两种均与回回豆为不同的植 物。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550cm;茎直立,植株有白色 黏性腺毛。 羽状复叶,小叶915,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 0817cm,宽0407cm,先端尖,基部圆 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有白色腺毛;叶轴密生白色腺 毛;托叶大,边缘具35锯齿。 花1朵,长081cm,花梗长12cm;萼钟状,萼齿 5,披针形,长约07cm,花冠白色或淡紫彩色,略 长于萼。 荚果卵球形,膨胀,淡黄色,下垂,长约25cm,密 被白色短柔毛。 种子12,白色或黑色,圆球形,直径约1cm,基部 具短尖,表皮微皱。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76页图 2681) 生境与分布 原产西亚。 中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广东均有栽 培。 。 【化学】: 含蛋白质约20%、脂肪油46%6 10%、淀粉4480%5280%、矿物质236%4 67%、粗纤维24%1006%。 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脂类中尚含胆碱磷脂,其胆碱含 量为116%238mg%,磷脂P2O5含量为102% 136mg%。 碳水化合物中除淀粉和粗纤维外,尚含阿糖配葡聚糖 (Arabinoglucoglycan)08%12%,其中L阿拉伯 糖与D葡萄糖之比为3:7,水溶性糖67%,其中有葡 萄糖、蔗糖和鹰嘴豆糖(Cicerose)。 新收获的种子含维生素C1031mg100g,为新收小麦 的1倍,但放陈后维生素C的含量只有2560mg 100g。 此外,种子尚含P308mg%、Ca231mg%、Fe6 9%mg%、植酸、及维生素E、硫铵素、泛酸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887。 【药理】: 大鼠喂以从回回豆分离出的脂质,能明显 降低食饵性高胆甾醇血症的血清脂质,包括游离胆甾 醇、胆甾醇酯、磷脂及三酸甘油酯等,肝组织脂质含 量亦明显降低,粪便中排出的胆甾醇终末产物则增 加,其作用原理可能是增加胆甾醇代谢产物的排泄。 参考文献 Indian J Med Res 1968;56(8):12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