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doc

制订LH180MQ左箱体工序卡及铣镗结合面夹具设计【22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任务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8200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9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10-04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制订 LH180MQ左箱体 工序 铣镗结合面夹具 夹具设计 cad图纸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制订LH180MQ左箱体工序卡及铣镗结合面夹具 外文翻译 任务书
资源描述:

制订LH180MQ左箱体工序卡及铣镗结合面夹具设计

40页 13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22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LH180MQ-A.4.1左箱体工艺卡.dwg

任务书.doc

制订LH180MQ左箱体工序卡及铣镗结合面夹具设计开题报告.doc

制订LH180MQ左箱体工序卡及铣镗结合面夹具设计论文.doc

外文翻译--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doc

夹具体.dwg

左箱体铣铰镗夹具装配图.dwg

零件图19张.dwg

目   录

1  引言 1

1.1  其主要目的 1

1.2  基本任务与要求 1

2  加工的零件 3

3  生产纲领的计算 4

3.1  生产纲领 4

3.2  生产节拍 4

3.3  生产类型 4

4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6

4.1  加工大面 6

4.2  加工结合面及其孔 6

4.3  左盖结合面 7

4.4  铣缸体结合面 7

4.5  钻机油孔 7

4.6  钻攻2-M6 8

5  工艺规程的设计 9

5.1  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9

5.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9

5.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0

6  毛坯的选择 12

6.1  毛坯材料的种类 12

6.2  确定毛坯时应考虑到因素 12

6.3  毛坯的确定依据 13

7  基准面的选择 14

7.1  基准的概念 14

7.2  基准的分类 14

7.3  基准问题的分析 15

7.4  精基准的选择 15

7.5  粗基准的选择 16

8  制订工艺路线 17

8.1  工艺路线方案一 17

8.2  工艺路线方案二 17

8.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17

9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9

10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20

11  夹具设计 28

11.1  夹具的作用 28

11.2  按夹具的通用特性分 28

11.3  夹具设计分析 29

11.4  夹具装配图 31

11.5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31

结束语 32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左箱体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次设计旨在提高左箱体的加工效率,由此我们首先对左箱体的结构特征和工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然后确定了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案,加工方案要求简单,操作方便,并能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夹具结构设计在加深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加强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更好的夹具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机床夹具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保证被加工工件的加工面与定位面以及被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使用夹具后可以减少划线、找正等辅助时间,且易于实现多工位加工。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使用夹具可使加工变得方便,并可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为了让夹具有更好的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夹具技术水平的步伐,创建夹具专业技术网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与时具进地创新和发展夹具技术。

本次设计是制订LH180MQ左箱体工序卡及铣镗结合面夹具设计,设计正确的加工工艺路线。这次设计涉及到机床,机械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机制专业的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一次全面地,系统地检查自己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尽量使自己的设计达到理想的水平,通过独立的查找资料,分析,计算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和编写技术文件等,设计了这套比较完整的加工工艺路线,使自己对机制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工艺规程  夹具设计  左箱体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Make LH180MQ Left Box Process Card and

Milling Boring With Surface Fixture Design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quality left box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machine performance and long service life. The design aims to improve the machining efficiency left box, we first left box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the careful analysis, then determines a reasonable set of processing scheme, the processing plan requirement is simple,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ensure the process quality of parts.

Structure design of fixture in the cours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understan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Using better fixture can ensure the process quality and the machine tool's fixture priority is to ensure machining accuracy, especially that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and positioning surface and processed surface between the position precision,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cost, use fixture after is crossed, can reduce the auxiliary time, and is easy to realize the multistage process. Expand machine technology, in machine can make use of jigs, and easy machining scope expanding machine craft. To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ensure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development, clamp with high-tech transform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ascension fixture technology level,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to create fixture,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websites and network technology, with l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fixture technology.

This design is LH180MQ formulation process card and left box with surface milling and boring fixture design, design the correct processing route. This design involves machine, mechanical processing, jig professional mechanism of almost all the basic specialized knowledg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neself in university period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design, meticulous carefully accomplish precise of spirit, try to make yourself to achieve the desired level of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dependent calculation, searchi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esign, drawing design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written, design the comparatively complete processing route, make yourself to a more profound professional mechanism.

Keywords  Technological process  Jig design  Left box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我们对自己在这大学时间里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强有力的检验。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运用。使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从理性认识到综合运用的一次完美的过渡,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快地适应我们的专业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其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1.2  基本任务与要求

1.2.1  原始数据

    (1)  工件材质:ADC12。

    (2)  加工要求如图1.1所示。

11.5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应首先着眼于机动夹紧而不采用手动夹紧。因为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本道工序的夹具就选用了气动夹紧方式。由于工件属于箱体类零件,所以采取的是“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首先用透孔来提高定位孔的精度,所以夹具的定位精度较高,又由于在加工中心上使用,可以集中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为了节省夹具的使用空间,以及节约成本,在这里,如果夹具过于庞大的话,目前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提高毛坯的制造精度,使最大切削深度降低,以降低切削力;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高压缩空气的工作压力,以增加气缸推力。本夹具总的感觉还是比较紧凑。

结束语

关于以“LH180MQ左箱体工序卡及铣镗结合面的夹具设计”为课题的毕业设计,我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把上大学以来所学的课程融入到社会现实中,使我从书本上的白纸黑字与实际的生产领域有机结合。让我对机械工艺学及夹具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现阐述如下:

(1)  本次课程设计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充分的运用了以前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学习的一个升华过程。

(2)  掌握了一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的切入点,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设计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了正确的设计思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了运用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3)  进一步规范了制图要求,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本领。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短,经验少。文中定有许多不妥甚至错误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本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回顾这次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毕业设计期间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对自己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发现自己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此次设计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之后,又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致  谢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是在梁红军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完成的。从今年开学到毕业设计结束的这段日子里,梁老师在学习上给了我悉心的指导,使我在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做毕业设计这段日子里,梁红军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他在繁忙的工作期间,对我的毕业设计的完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多次给我提出深刻而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正是有了梁红军老师对我时时刻刻的指导,才使我能正确把握论文的方向,并顺利地完成。梁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深邃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一直深深的影响和激励着我,使得我在学习和生活上受益匪浅。在毕业设计完成之时,谨向恩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要感谢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给我们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工作环境,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最后,要特别感谢所有给我传道授业的老师们,正是你们的辛勤教授才使学生有了完成毕业设计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奠定了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工件夹具的发展[J].产品与技术,2001,4:63~64.

[2]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赵家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 张曙.高性能组合机床和高生产率加工中心[J].2007.

[5]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徐灏,邱怀宣,菜春源,汪恺,余俊.机械设计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1989.

[7] 美国可切削性数据中心编.机械加工切削数据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1989.9. 

[8] 王大康.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9] 刘守勇.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0] 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

[11] 王雄耀.气动技术的发展趋势[J].现代制造,2007,5:14~15.

[12] 周洪.气动技术的新发展[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9,5:10~12.

[13] 刘长青.基于机床夹具的加工精度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2(12):14~17.

[14] 刘百才,宋军.高效气动夹具[N].1998.

[15] 林文焕,陈本通.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 (论文 )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 (系 ):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 名: 学 号: 外文出处: On 附 件: 指导教师评语: 此翻译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 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翻译用词比较准确,文笔也较为通顺,为在以后工作中接触英文资料打下了基础。 签名: 年 月 日 注: 请将该封面与附件装订成册。 附件 1: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数控技术 趋势 智能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 、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 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 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 (1)机械制造技术; (2)信 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 (3)自动控制技术; (4)伺服驱动技术; (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2 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 、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 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 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 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 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 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 的设定量,因而影响 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 统的这种固定程 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 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 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 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 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 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 40秒 /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 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 掏空 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 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 1台 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 2台 3轴联动机 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 5轴联动加工可比 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 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 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 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 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 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 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 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 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 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 .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J. 赤峰学院学报, 2007. 2 董淳 . 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J.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 2006. 3 张亚力 . 简述数控发展的新趋势 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5. 4 陈芳 . 数控技术的发展和途径 J. 科技资讯, 2008. 附件 2:外文原文 On of a is in in a at of is a of an in in a It is to is of a of 1, s of of of is of as is is to of is of of is s by in to to In in NC be as a to to NC in of In of as of s to an to is to on is by on of of (1) (2) (3) (4) (5) (6) of at of a in a In is in to a At is a to In an to in on to of of to an a s as a on in of a of by or a to NC is no is a In a of be in of be to in NC NC a to NC to to as of to an to of NC to is a in to a of of s of of a an NC of 1. 0 in is is of of is of To it as of be as 1st of In of an 00,000 0 of is a of be in is or at in of a of to to a of so of of of 5of be is Is 1 5 of 5a in NC of to of to of NC of 3. of in 1st be a in in of of a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制订LH180MQ左箱体工序卡及铣镗结合面夹具设计【22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任务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82008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