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评价正确的有推动各国实行改革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只给人民带来灾难,没有任何益处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ABCD2 . 原始社会时期,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即将部落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我国古代的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3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4 .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以下成语或历史典故属于战国时期的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ABCD5 . 下列有关秦统一全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B公元前260前221年,嬴政陆续灭掉六国C秦朝定都咸阳D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6 . 下列史事中,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有( )陈胜、吴广起义 汉武帝举办太学 黄巾起义 文景之治ABCD7 . 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BCD8 . 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15集介绍了“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孔子最有可能与老子交流的主题是A兼爱B仁、礼C仁政D法治9 .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论文。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我国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广北民南迁与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魏晋时期南方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A贸易的发展B政权的更替C江南的开发D农业的进步10 .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扁鹊创造医疗体操“五禽戏”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二、综合题11 .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史实。通过考古发现,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磨制石器、陶器和骨器;在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碳化的稻粒和家猪骨骼。(1)据材料一,归纳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材料二春秋战国是传统农业的莫基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进步,激发、创造出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进步。材料三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3)据材料三,对比江南经济发展前后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四北朝时期,位于渤海之郡的益都城,诞生了一位农学大师,他就是被誉为“农圣”的贾思勰。在533-554年间,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生产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总结、分析、整理,终于写成了我国古代农学史上的第一部农业科学技术巨著。(4)据材料四,贾思勰著书立说凸现了古代科学家的什么精神?并写出这部农业科学技术巨著的名称。12 .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材料四: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诸侯应履行的义务和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最少两个)。(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又有什么创新措施?(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