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9年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C卷_第1页
石家庄市2019年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C卷_第2页
石家庄市2019年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C卷_第3页
石家庄市2019年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C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2019年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英国宪章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这次运动中工人提出的政治要求是A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B提高工人工资待遇C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D推翻资本主义制度2 .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A林则徐“实业救园”的践行者B邓世昌-“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C张謇一一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D李大钊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3 . 2016年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 )A英国的宪章工人运动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 . 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 )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C促进了美苏的崛起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5 . 俄国人认识到,彼得体制不足以使俄国在飞速工业化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同时,1914年开始的大灾难,也迫使俄国共产主义者对此做出了回应。这里的“回应”指的是A南北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十月革命D经济大危机6 . 穿越时空隧道,你来到1917年11月6日晚的斯莫尔尼宫,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是A巴黎公社革命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7 . 1917年,列宁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日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其中第二阶段“革命”是A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二月革命C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8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中,带有明显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通过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9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说“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他在这里赞颂的是( )A俄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B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C俄国革命推翻封建统治D俄国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0 . “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下列有关“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他”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B“他”实行了改革,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他” 是二战时期苏联的领导人,领导苏联军民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打败了德国法西斯。D“他”缔造和捍卫的国家25年前解体了,世界格局随之改变。二、综合题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复)一方面介绍、一方面“创造”而成的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等理论与甲午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该书一面世,便一纸风行。正是因为它使我们这个民族看到了自己真实的生活条件和境地,激励了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团结保群、维新变法。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材料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功,当时许许多多新青年们毫不迟疑地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才是“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这些新文化运动所争论的盘根错节的问题,皆可以用一个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来解决。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材料三在朝野合力推动下,新式教育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学习一般西学知识的普通学堂发展最快,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整,最终成为定局。普通学堂不在造就少数人才,而在造就多数国民。本来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教育变革,反而促其速亡。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册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条约加剧了甲午战败后“国家命运”的危机?据材料一指出,严复的译作天演论为何能激励国人?(2)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们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指什么思想?(3)材料三中的“新式学堂”出现在什么时期?材料认为统治者进行教育变革的目的是什么?12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自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材料二:祖国保卫者日原来被称为苏军建军节。1918年,工农红军组建伊始,德军便于当年2月18日大举进攻苏维埃,严重威胁到彼得格勒(现圣彼得堡)的安全。1918年2月22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向全国发布了紧急动员令,号召人民踊跃参军。2月23日,这一爱国主义运动达到高潮,仅在彼得格勒就有数万名志愿者参加红军并奋起抗击。为此2月23日被定为红军和红海军节。苏联时期每年都要隆重的纪念这一节日。苏联解体后,1995年,俄罗斯国家杜马沿袭传统,通过决议,把2月23日改名为“祖国保卫者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圣彼得堡”,1914年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改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