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Fe 56 Zn 65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ABCD垃圾废易拉罐废塑料瓶废荧光灯管不可再生废纸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燃垃圾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废塑料瓶可以回收再利用,在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物。2.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B.开采可燃冰获取燃料C.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供电D.运载“嫦娥四号”的火箭发射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有新的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从海底开采可燃冰获取燃料,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C.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供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运载“嫦娥四号”的火箭发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的物质产生,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3Fe3O428H+NO3-=9Fe3+NO14H2OB. FeCl3溶液腐蚀铜板:Fe3+Cu=Fe2+Cu2+C. FeO与稀硝酸反应:FeO2H+=Fe2+H2OD. 铁屑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答案】A【解析】【详解】A.Fe3O4与稀硝酸反应,硝酸有强氧化性,可使+2价铁变为+3价,3Fe3O428H+NO3-=9Fe3+NO14H2O,A正确;B.FeCl3溶液腐蚀铜板:2Fe3+Cu=2Fe2+Cu2+,B错误;C.FeO与稀硝酸反应:3FeO10H+NO3-=3Fe3+NO5H2O,C错误;D.铁屑与稀硫酸反应:Fe2H+=Fe2+H2,D错误;答案为A;4.去年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仙境美轮美奂,其中所需的烟雾是在放于温热石棉网上的NH4NO3和Zn粉的混合物中滴几滴水后产生的白烟:NH4NO3Zn=ZnON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NH4NO3只作氧化剂B. 常温下每消耗1.3gZn粉,即可产生336mLN2C. 水在反应中可能起催化作用D. 每生成1 mol N2共转移2 mol电子【答案】C【解析】A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则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A错误;B1.3gZn的物质的量是1.3g65g/mol0.0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可产生0.02mol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2mol22.4L/mol0.448L448mL,B错误;C该反应中水不参加反应,则可能起催化作用,C正确;D每生成1mol N2,1 mol NH4NO3转移电子由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知,转移1mol(5-0)5mol电子,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的考查,把握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易错点是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且均转化为氮气。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B证明(煤油) (钠) (水)C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D比较NaHCO3、Na2CO3的热稳定性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A、铁与稀硫酸反应氢气,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能防止Fe(OH)2被氧化;B、金属钠在水、煤油的界面上下移动;C、KMnO4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D、加热时,大试管温度高、小试管温度低,温度高的先分解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氢气,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能防止Fe(OH)2被氧化,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B、金属钠在水、煤油的界面上下移动,能证明(煤油) (钠) r(D-) r(B+) r(A2+)【答案】D【解析】属于短周期元素,且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所带电荷数,推出A为Mg,B为Na,C为N,D为F,A、原子序数:abdc,故A错误;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等,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Na)r(Mg)r(N)r(F),故B错误;C、Na的金属性强于Mg,F的非金属性强于N,因此N2的还原性强于F2,因此还原性的强弱是NaMgN2F2,故C错误;D、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因此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N3)r(F)r(Na)r(Mg2),故D正确。点睛:因为是短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所带的电荷数,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遵循“阴前阳下”,可以推出A为Mg,B为Na,C为N,D为F,从而进行分析。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解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因此a、b、c、d分别为O、Na或Mg、Al、S。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Mg)AlSO,A错误;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Na或Mg在4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B正确;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S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10.用括号中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物质中的杂质,正确的是( )A. 甲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 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C. 乙醇中的水(CaO,蒸馏)D.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浓硫酸和过量乙醇并加热)【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甲烷中产生新的杂质气体,甲烷中的乙烯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杂,A错误;B.乙醇易溶于水,无法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与水溶液,则乙醇中的乙酸不能用NaOH溶液和分液的方式除杂,B错误;C.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固体,则乙醇中的水可用CaO,蒸馏的方式除杂,C正确;D.乙酸与乙醇反应为可逆反应,则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不能用浓硫酸和过量乙醇并加热的方式除杂,D错误;答案为C;【点睛】除杂原则为除去杂质,不引入新的杂质或产生原物质。1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2kJ热量,生成1 mol NN键释放167 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N2=N4 H =-882 kJmol-1B. N2 (g)=0.5N4 (g) H=+441 kJC. N2 (g)=0.5N4 (g) H=-441 kJmol-1D. 2N2(g)=N4(g) H=+882 kJmol-1【答案】D【解析】由N4的结构知1molN4分子中含有6molN-N键。反应2N2(g)=N4(g)的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E(NN)-6E(N-N)=2942kJ/mol-6167kJ/mol=+882kJ/mol。A项,没有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且H应0,错误;B项,H的单位错,错误;C项,H应0,错误;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1)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2)热化学方程式不标“”“”,但必须用s、l、g、aq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3)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其H必须与方程式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对应。(4)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5)H的单位为kJ/mol。12.在同温同压下,将10mL某气态烃,在60mLO2里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45mL的混合气体,则该烃可能为( )A. 甲烷B. 乙烷C. 丙烷D. 乙烯【答案】B【解析】【分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则产物为二氧化碳,则反应的通式为CxHy+(x+y/4)O2xCO2+y/2H2O;【详解】已知水为液体,则减少体积与烃的体积比为25/10,25:10=(1+y/4):1,则y=6,为乙烷,答案为B;13.450时,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C(s)2NO(g)N2(g)CO2(g),下列说法能作 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是A.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B. v正(N2)=2v逆(NO)C. N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C(s)2NO(g)N2(g)CO2(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压强是恒量,压强保持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B、v 正(N2) = 2v逆 (NO),正逆反应速率比不等于系数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B;C、N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1,所以N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不一定平衡,故不选C;D、C(s)2NO(g)N2(g)CO2(g),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是变量,根据 ,密度是变量,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一定是平衡状态,故选D。答案为D。14.对于反应A2(g)+3B2(g)=2AB3(g)来说,下列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2)=0.01mol/(Ls)B. V(B2)=1.0mol/(Lmin)C. V(AB3)=0.9mol/(Lmin)D. V(A2)=0.4mol/(Lmin)【答案】A【解析】【详解】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因此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若A、B、C、D4个选项都用v(A2)表示反应速率,分别是0.6 mol/(Lmin)、0.333mol/(Lmin)、0.45mol/(Lmin)、0.4mol/(Lmin),则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故选A。15.对水样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随时间(min)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水样0510152025I (pH=2)0.400.280.190.130.100.09II(pH=4)0.400.310.240.200.180.16(pH=4)0.200.150.120.090.070.05IV(pH=4,含 Cu2+)0.200.090.050.030.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Cu2+存在,IV中M的分解速率比I快B. 其它条件相同时,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C. 在025 min内,中M的分解百分率比II大D. 在020 min内,I中M平均分解速率为0.015mol/(Lmin)【答案】A【解析】【详解】A.020min时,I的浓度改变为0.3mol/L,反应IV中浓度改变为0.19mol/L,IV中M的分解速率比I慢,A错误;B.对比I、II组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B正确;C.在025 min内,II、中M的分解百分率分别为0.24/0.40、0.15/0.20,比II大,C正确;D.在020 min内,I中M的平均分解速率为=0.015mol/(Lmin),D正确;答案为A。16.某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总反应为 H2(g)+HgO(s)=H2O(1)+Hg(1),其中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为:HgO(s)2e+H2O=Hg(l)+2OHB. OH-通过离子交换膜从负极向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C. 每反应2.24L氢气,交换膜通过0.2mol离子D. 放电结束后,溶液的碱性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氧化汞一极为正极,与水反应生成汞和氢氧根离子;【详解】A.正极反应为:HgO(s)+2e+H2O=Hg(l)+2OH,A错误;B.OH-通过离子交换膜从正极向负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B错误;C.每反应标况下的2.24L氢气,交换膜通过0.2mol离子,C错误;D.放电结束后,生成的水对氢氧根离子有稀释作用,溶液的碱性减弱,D正确;答案为D;【点睛】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时,要观看外界条件是否为标况下。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丙烷和丁烷互称为同系物B. 的名称为3-甲基丁烷C. 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D. CH3CH2CH2CH3和CH3CH(CH3)2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详解】A、丙烷和丁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称为同系物,选项A正确;B. 最长碳链4个碳,2号碳上有一个甲基,名称为2-甲基丁烷,选项B不正确;C、分子晶体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烷烃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相对分子质量正丁烷=异丁烷丙烷,但异丁烷支链多,所以沸点低,即沸点为正丁烷异丁烷丙烷,选项C正确;D、CH3CH2CH2CH3和CH3CH(CH3)2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答案选B。18.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水浴加热;乙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D.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答案】C【解析】【详解】A、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发生的是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氯代物,所以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高锰酸钾和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的结果,选项A错误;B、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烯,所以属于加成反应;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也是加成反应,选项B错误;C、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所以属于取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中的双键断裂,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氢原子,另一个碳原子上结合羟基,生成乙醇,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选项C正确;D、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无色,不是加成反应是萃取;乙烯使溴水褪色属于加成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C。19.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它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 它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C. 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以消耗5mol氢气D. 1mol该有机物燃烧消耗氧气为18.5mol【答案】C【解析】【详解】A.含碳碳双键,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故A正确;B.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甲基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含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故B正确;C.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未知,无法计算,故C错误;D.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8,根据CO2、4HO2,1mol该有机物燃烧消耗氧气为18.5mol,故D正确;故选C。20.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预期目的A利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检测AlCl3溶液的导电性证明AlCl3是离子化合物B将氯水加入淀粉KI溶液中验证Cl非金属性比I强C在相同温度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D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验证SO2的还原性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证明氯化铝为离子化合物的方法为验证其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水溶液不能证明,A错误;B.氯气与碘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碘,氯气为氧化剂,碘为氧化产物,B正确;C.镁铝与盐酸反应的条件相同,则金属性越强,反应越剧烈,C正确;D.二氧化硫、水与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S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D正确;答案为A;【点睛】部分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可电离出离子,能导电,则水溶液不能验证物质是否为离子化合物。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40分)21.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1)下列表述中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是_。a滴水成冰 b蜡炬成灰 c百炼成钢(2)NH3和Cl2反应的方程式为:NH3+Cl2N2+HCl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填元素名称),氧化剂是_(填化学式)。配平该方程式:_NH3+ _Cl2_N2+_HCl工业生产中常用喷洒氨水的方法来检查是否有Cl2泄漏,若Cl2有泄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生该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为_。(3)“地康法”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图示如下: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要制得标准状况下氯气11.2L,则整个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答案】 (1). a (2). 氮 (3). Cl2 (4). 2 (5). 3 (6). 1 (7). 6 (8). 有白烟产生 (9). HCl+NH3NH4Cl(3Cl2+8NH36NH4Cl+N2) (10). 2HCl+CuOCuCl2+H2O (11). 1mol【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本质为有新的物质的生成;(2)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还原剂为升失氧;(3)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反应II为氧化还原反应。【详解】(1)a滴水成冰,水由液体变为固态,分子式未变,为物理变化,a正确;b蜡炬成灰,为含碳化合物的燃烧,为化学变化,b错误;c百炼成钢,降低铁中碳的含量,为化学变化,c错误;答案为a;(2)反应中N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Cl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氮原子被氧化,氧化剂为氯气;根据化合价升降法,2个氨气分子中的N失去6个电子,3个氯气分子得到6个电子,则系数分别为:2、3、1、6;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氯化铵为白色固体,观察到有白烟生成,反应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3)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中,反应物为HCl、CuO,生成物为水和氯化铜,方程式为2HCl+CuOCuCl2+H2O;反应I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反应II中生成1mol氯气,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2mol电子,制得标准状况下氯气11.2L,即0.5mol,转移1mol电子;故答案为:1mol。2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化学式或反应式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用一个化学反应证明H单质的氧化性强于G单质_。(2)A分别与F、G、H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3)B、C、G、H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4)D单质可用来制造D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常以氯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若以氯化钠为电解质溶液时,正极的反应式为_。若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电池的总反应式为_。【答案】 (1). F2 (2). 2F2+2H2O=4HF+O2 (3). HFH2ONH3 (4). O2-F-Na+Mg2+ (5). O2+2H2O+4e-=4OH- (6). 4Al+3O2+4KOH=4KAlO2+2H2O【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出元素A为H元素,B为Na元素,C为Mg元素,D为Al元素,E为C元素,F为N元素,G为O元素,H为F元素,I为Cl元素,J为Ne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1)上述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元素,则F2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证明F2的氧化性强于O2,反应方程式为:2F2+2H2O=4HF+O2,故答案为:F2,2F2+2H2O=4HF+O2。(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N、O、F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ONH3,故答案为:HFH2ONH3。(3)B为Na元素,C为Mg元素,G为O元素,H为F元素,这4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元素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2-F-Na+Mg2+,故答案为:O2-F-Na+Mg2+。(4)D为Al元素,Al单质可用来制造Al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常以氯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若以氯化钠为电解质溶液时,氧气得到电子转化为氢氧根,正极的反应式为O2+2H2O+4e-=4OH-;若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铝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4Al+3O2+4KOH=4KAlO2+2H2O,故答案为:O2+2H2O+4e-=4OH-;4Al+3O2+4KOH=4KAlO2+2H2O。23.甲醇(CH3OH)可作为新型汽车动力燃料,以下是甲醇在工业上的制备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室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将1molCH4和2molH2O通入反应室(设反应室容积为10L),10min末有0.1molCO生成,则1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H2)=_mol/(Lmin)。(2)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不能说明反应室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选填字母标号)aCO的物质的量不在改变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cCH4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3)在容积为1L反应室中充入1molCO与2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当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则平衡前后的压强之比为_(最简整数比)。(4)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极b是_(填“正极”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 (1). 0.003 (2). d (3). 15:7 (4). 正 (5). O2+4e-+4H+=2H2O【解析】【分析】(1)先计算V(CO),然后根据方程式中CO、H2生成关系计算V(H2);(2)根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及物质的量分数等不变分析、判断;(3)先计算平衡时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压强比计算;(4)在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反应方程式。【详解】(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V(CO)=0.001 mol/(Lmin),根据方程式CH4(g)+H2O(g)CO(g)+3H2(g)可知:每反应产生1个CO,就会同时产生3个H2,所以V(H2)=3V(CO)=30.001 mol/(Lmin)=0.003 mol/(Lmin);(2) a.CO是生成物,若未达到平衡,则CO的物质的量就会发生变化,所以CO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若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c.CH4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则甲烷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d.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无论反应是否进行,也无论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容器内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因此不能根据气体密度不变判断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3)可逆反应CO(g)+2H2(g)CH3OH(g)n(开始)mol 1 2 0n(转化)mol 0.8 1.6 0.8n(平衡)mol 0.2 0.4 0.8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n(总)平衡=0.2mol+0.4mol+0.8mol=1.4mol,反应开始时的总物质的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2855:2025 EN Electronic fee collection -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ervice provision and toll charging
- 【正版授权】 ISO 5068-2:2025 EN Brown coals and lignites - 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 Part 2: Indirect gravimetric method for moisture in the analysis sample
- 【正版授权】 ISO 24608:2025 EN Essential oil of lavandin super Lavandula x intermedia Emeric ex Loisel.‘super’(Ex 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 x Lavandula latifolia Medik.‘super’)
- 【正版授权】 IEC 61173:1992 EN-D Overvoltage protection for photovoltaic (PV) power generating systems - Guide
- 【正版授权】 IEC 60614-2-5:1992 FR-D Specifications for conduit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2: Particular specifications for conduits - Section 5: Flexible conduits
- GB/T 19626-2025DNA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 校园食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新闻
- 模拟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民法学2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光伏居间的合同8篇
- 医疗风险防控培训课件
- 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方案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4版)
- 6大国工匠百炼成器教案-蓝色
- 蜂种买卖合同
- 《智能产线设计与仿真》课程标准
- 2024-2029年高速示波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40道压轴题训练(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