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抽测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抽测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抽测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抽测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抽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抽测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B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C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2 . 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黄帝炎帝蚩尤大禹。ABCD3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记述的历史事件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大泽乡起义D楚汉战争4 . 据左传记载,武王灭商,分封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表明了周王分封诸侯凭借( )A功劳大小B血缘亲疏C品德优劣D长幼尊卑5 . 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一下顺序( )商鞅变法私田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战国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ABCD6 . 战国时期,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人物是( )A韩非子B管仲C商鞅D诸葛亮7 .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A夏朝B秦朝C北宋D元朝8 . 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 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A东汉B三国吴C西晋D三国蜀9 . 据(世本下篇载,他发明了乐器,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材料里的“他”应是A黄帝B炎帝C舜D禹10 . 儒家学说真正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1 . 某同学做了一学习卡片(见下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时间:距今7000多年内容:种植水稻地位:中国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A大汶口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2 . 人物归类认识很重要,比如政治人物、思想文化人物。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思想文化人物的有( )孔子司马迁忽必烈康熙大帝董仲舒郑成功ABCD13 . 易中天总结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的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下选项符合“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是A楚汉之争B秦始皇推行郡县制C丝绸之路的开通D闭关锁国政策14 .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与危机二、填空题15 . 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A.江陵 B.赤壁16 .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_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17 . 背景:自从_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_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_穿过_,经_运往_、_,再转运到更远的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交流: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_等物品,以及_、_、_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_、_、_、_等,以及_、_、_、_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海上丝路:汉朝还开辟了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_南下,绕过_,穿过_,通往_沿岸,最远抵达_南端和_的海上交通道路,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三、判断题1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长期分裂的局面,而分裂又具有南北对峙的特点。连年的战乱,频繁的政权更迭,使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但是,历史在曲折中前进。这一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与汉族杂居相处,逐渐接受汉文化,北方出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高潮。这一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中原文化推进到南方,我国南方得到初步开发。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中华文明在动荡中得到延续和开发。统一的因素在逐渐积累,统一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川教版七年级上教师用书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分裂与南北对峙的双重特点。(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频繁,阻碍了历史的发展。(3)各地少数民族涌入中原,被中原民族所同化失去自身民族特色。(4)北方人口的南迁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之一。(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四、简答题19 .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思想或主张五、综合题2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合乎礼,就是仁)“为政以德。”(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哪个方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说出其含义材料二子曰:“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哪个方面的影响?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句说说对你的学习与什么帮助或指导? 材料三:“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富丽的时代。”(4)材料三中“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指的是哪一史实?他还提出哪些教育观点? (5)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A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说服教育解决。这是(学派)的主张。B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这是(学派)的主张。C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思过自行解决。这是(学派)的主张。21 . 材料一材料二史记记载,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1)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是什么?(2)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思考守旧贵族为何要诬告商鞅“谋反”?(3)商鞅最后被施以“车裂之刑”“五马分尸”,所以有人说商鞅变法最终失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秦王”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4)图一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