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昆虫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昆虫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昆虫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昆虫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保护,昆虫基础知识,第一章,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及昆虫的头部,昆虫的一般概述,昆虫属于界,门,纲,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现已定名的昆虫有万种。昆虫分布广,适应性强,遍布人类所能到达的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在冰雪覆盖的极地和高山,还是在几米深的土壤中;无论是在江河、湖泊、海洋,还是在干热的沙漠、阴湿的雨林,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第一课,动物,节肢动物,昆虫,100多,昆虫的一般概述,农业害虫,卫生害虫,天敌昆虫,资源昆虫,食用昆虫,昆虫,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许多昆虫为害农作物,如蝗虫、螟虫等,被称为农业害虫;有些昆虫为害人、畜健康如蚊、蝇等,被称为卫生害虫;有些昆虫可以帮助人们消灭害虫,如瓢虫、寄生蜂等,被称为天敌昆虫;有些昆虫能帮助植物传粉、酿蜜、吐丝、产蜡、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如蜜蜂、家蚕、白蜡虫等,被称为资源昆虫;还有些昆虫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如蝉、蝽等,被称为食用昆虫。,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不同种类昆虫虽然形态各异,但在成虫阶段有其共同的特征。昆虫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体节具有分节的附肢,相邻体节间由节间膜相连,虫体可以自由活动。,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成虫体躯分为、三个体段。头部有和,通常有13个单眼。胸部由体节组成,有胸足,一般有两对翅。腹部多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中后胸及腹部18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是昆虫呼吸器官在体外的开口。虫体被一层坚硬的体壁所包围,形成“外骨骼”。由卵变为成虫,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过程。,胸,腹,口器,1对触角,头,1对复眼,3个,3对,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复眼,昆虫体躯,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眼,口器,单眼,复眼,前胸,中胸,后胸,前足,中足,前翅,后足,后翅,外生殖器,尾须,这些节肢动物都不是昆虫,这些节肢动物都不是昆虫,这些节肢动物都不是昆虫,昆虫头部及主要附器,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昆虫的头部通常着生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个单眼和口器。昆虫头部是。,第二课,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昆虫头部的分区,昆虫头壳坚硬,呈半球型,由沟和缝划分为若干区。头的前方部分称为额区,额区的上方部分称为头顶,额区的两侧部分称为颊区,额区的下方部分称为唇基区,额区的后方部分称为后头区。,昆虫头部构造图一、正面:1.触角2.颊3.额4.唇基5.上颚6.上唇7.头顶8.复眼二、侧面:1.头顶2.单眼3.唇基4.上颚5.上唇6.后头7.颊,昆虫头部的分区,昆虫头部的分区,头部,头顶,额区,唇基区,颊区,后头区,昆虫的头式,昆虫种类多,取食方式各异,取食器官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各不相同。根据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昆虫的头式可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种类型,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等。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几乎平行。如步甲等。后口式口器向后伸,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如蝉等。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昆虫的头式,昆虫的头式,3.后口式,1.下口式,2.前口式,昆虫的头式,昆虫的头式,昆虫的头式,昆虫的头式,头式,下口式,后口式,前口式,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的触角窝内。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有助于昆虫觅食,避敌、求偶和寻找产卵场所。触角基部第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梗节以后各节统称为鞭节,昆虫头部的附器,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1.柄节2.梗节3.鞭节,触角的构造,昆虫头部的附器,柄节,梗节,鞭节,触角,昆虫头部的附器,昆虫触角的各种类型图1刚毛状2丝状3串珠状4锯齿状5栉齿状6球杆状7羽毛状8鳃叶状9膝状10具芒状,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触角类型,眼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之分。,昆虫头部的附器,第四课,昆虫头部的附器,昆虫复眼形态,昆虫头部的附器,昆虫复眼构造,昆虫头部的附器,昆虫单眼,昆虫头部的附器,单眼,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复眼,分辨物体的颜色和形象,眼,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有两种类型1)咀嚼式口器2)刺吸式口器。,口器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咀嚼式口器由五个部分组成。上唇、上颚(2)、下颚(2)、下唇、舌,口器构造,昆虫头部的附器,昆虫的咀嚼式口器1.上唇2.上颚3.下颚4.下颚须5.下唇6.下唇须7.舌,口器构造,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刺吸式口器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口针。,口器构造,昆虫头部的附器,昆虫的刺吸式口器1.喙2.上颚口针3.下颚口针4.上唇,口器构造,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咀嚼式,刺吸式,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上唇,上颚口针,下颚口针,喙,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类型,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时,常咬食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孔洞、缺刻,甚至吃光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如蝗虫及多种蝶、蛾类幼虫。,昆虫头部的附器,咀嚼式口器取食特点,第六课,昆虫头部的附器,咀嚼式口器取食特点,昆虫头部的附器,咀嚼式口器取食特点,昆虫头部的附器,咀嚼式口器取食特点,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时,上、下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植物汁液,使植物出现斑点、卷曲、皱缩、虫瘿等现象。如蚜虫、叶蝉、飞虱等。,昆虫头部的附器,刺吸式口器取食特点,昆虫头部的附器,刺吸式口器取食特点,昆虫头部的附器,刺吸式口器取食特点,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将食物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昆虫头部的附器,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昆虫的胸部、腹部及体壁,昆虫的胸部、腹部及体壁,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1对分节的足。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有1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都是昆虫的运动器官。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第七课,昆虫的胸部、腹部及体壁,昆虫的胸部,昆虫胸部的附器,胸足,昆虫的胸足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附节。一般前跗节由爪和中垫组成。,足昆虫的胸部每节具足1对,着生在其两侧下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1)足的基本构造成虫的胸足一般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等6节组成,节与节之间有膜质相连,各节均可活动。,基节:最基部的一节,短而粗,着生在基节窝内。转节:一端与基节相连,常为最小的一节,极少数昆虫的转节分为2节,如蜻蜓。腿节:长而大,通常是最大的一节,善跳的昆虫,这一节特别发达,如蝗虫后足。胫节:细而长,与腿节成膝状弯曲。常具刺,端部有可以活动的距。跗节:足末端的几个小节,通常由l5个小节组成,小节数依种类而异,跗节下方常有垫状构造称跗垫。前跗节:为足的末端部分,包括着生于最末1个跗节端部两侧的爪及两爪中间的中垫等,用以握持和附着物体。爪的有无、形状、数目,各类昆虫间变异很大。跗节和前跗节及爪垫都有感觉器,那里的皮肤很薄,所以害虫在喷布有药剂的地方爬行时,易于中毒死亡。,2)足的类型昆虫的足大多数是用来行走的,但由于各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足的构造和功能有很大变化,可分成许多类型。,步行足:3对足没有什么特化,各节均较细长,宜于行走,如步行虫。,跳跃足由后足特化而成,明显比其余各足强大,腿节特别发达,如蝗虫等。,捕捉足由前足特化而成,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槽边有2排硬刺,胫节腹面也有2排刺。胫节弯折时,正好嵌合于腿节槽内,有利于捕捉猎物,如螳螂等。,开掘足胫节扁阔,外缘有强大的扁齿,利于挖土,如蝼蛄和一些金龟子的前足。,游泳足一般各节长而扁平,胫节和跗节边缘缀有长毛,适于游泳,如龙虱的后足。,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胫节特别膨大,并有吸盘状构造,在交配时可以抱握雌体。,携粉足后足胫节端部宽扁,外侧凹陷,凹陷的边缘密生长毛,形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篮。同时第一跗节特别膨大,内侧具有多排横列的刺毛,形成花粉刷,用以梳集花粉,如蜜蜂的后足。,昆虫胸部的附器,昆虫胸足的构造1基节2转节3腿节4胫节5跗节6前跗节,胸足,昆虫胸部的附器,昆虫胸部的附器,胸足类型,昆虫胸足的类型1步行足2跳跃足3开掘足4捕捉足5游泳足6携粉足,昆虫胸部的附器,翅,翅是昆虫的飞行器官,一般为膜质,近似于三角形。翅面上有纵脉、横脉和翅室。有3条边、3个角、3条褶,把翅面划分为4个区。,第八课,昆虫胸部的附器,昆虫翅的构造及分区1前缘2外缘3内缘4肩角5顶角6臀角7腋区8轭区9臀区10臀前区11轭褶12臀褶13基褶,翅,昆虫胸部的附器,翅,翅昆虫是唯一具翅的无脊椎动物。昆虫获得了翅,大大扩大了它们的活动范围,从而有利于它们的觅食、求偶和避敌等生命活动。除无翅亚纲外,昆虫的成虫一般有翅2对,如蝗虫、蝶、蛾、蜂等。2翅有些昆虫只有1对前翅,后翅变为平衡棒,如蝇、蚊和雄性介壳虫;有少数昆虫的翅完全退化,如臭虫、虱子等;还有些昆虫雄虫具翅,而雌虫无翅,如蓑蛾、介壳虫等。(1)翅的构造鸟类:翅是由前肢演化而来的;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翅来源不同。昆虫:翅不是附肢,是由胸部背板向两侧延伸的背侧叶演化而来,所以是一种双层的膜质表皮构造。翅上有许多脉纹称翅脉,这是由两层体壁间留下的硬化的气管所形成。(1)翅的构造翅脉有纵脉和横脉之分。纵脉是由翅基部伸到翅边缘的脉;横脉是横列在纵脉间的短脉。翅脉起着坚固的骨架作用,可以增强翅的强度,便于昆虫飞翔。(2)翅的分区翅一般呈三角形,它的角和边有一定名称,前面的一边称前缘,后面的一边称后缘,两者之间的一边称外缘。前缘与外缘之间的角称顶角,前缘与胸部之间的角称肩角或基角,外缘与后缘之间的角为臀角。,(4)翅的类型翅的主要功能是飞行,但是各种昆虫为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其翅的功能有所不同,因而在形态上也发生了种种变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昆虫翅的类型图1覆翅2半鞘翅3鞘翅4膜翅5平衡棒6缨翅7鳞翅,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如蚜虫、蜂类、蝇类的翅。,鳞翅:翅膜质,但在翅面上覆有鳞片,如蝶,蛾的翅。,缨翅:翅膜质狭长,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的缨毛,如蓟马的翅。,覆翅:翅革质,较厚,翅脉仍保留,如蝗虫、蝼蛄、蟋蟀的前翅。,鞘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子、叶甲、天牛等的前翅。,半鞘翅:翅的基部为革质,端部为膜质,如蝽蟓的前翅。,平衡棒: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以平衡身体,如蚊、蝇、雄性介壳虫的后翅。,昆虫胸部的附器,昆虫翅的类型1.覆翅2半鞘翅3鞘翅4膜翅5平衡棒6缨翅7鳞翅,翅的类型,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个体段,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腹部18节两侧有气门,腹腔内着生有内部器官,未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第九课,昆虫的腹部,外生殖器,雌性外生殖器就是产卵器,位于第89节的腹面,主要由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内产卵瓣组成。雄性外生殖器就是交尾器,位于第9节腹面,主要由阳具和抱握器组成。,昆虫的腹部,外生殖器,昆虫雌性外生殖器1.尾须2.背产卵瓣3.内产卵瓣4.腹产卵瓣,昆虫雄性外生殖器1.尾须2.抱握器3.阳具,昆虫的腹部,尾须,尾须是着生于昆虫腹部第11节两侧的1对须状构造分节或不分节,具有感觉作用。,,,昆虫的腹部,昆虫的体壁,体壁是昆虫骨化了的皮肤,包被于虫体之外,类似于高等动物的骨骼。昆虫体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着生肌肉、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外部水分、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侵入。还能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昆虫的体壁,昆虫的体壁由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3部分组成。皮细胞层是活细胞层;底膜为1层紧贴皮细胞层下的薄膜;表皮层由外向内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体壁具有延展性、坚韧性、不透性等特性。,昆虫的体壁,昆虫体壁的构造1.底膜2.皮细胞层3.表皮层4.内表皮5.外表皮6.上表皮7.刚毛8.表皮突起9.皮细胞腺,昆虫的体壁,昆虫的繁殖及变态,昆虫的生殖方式,第十课,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即通过雌雄交配、受精、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单性生殖)不通过雌雄交配,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1)偶发性孤雌生殖2)经常性孤雌生殖3)季节性孤雌生殖,昆虫的生殖方式,多胚生殖1个卵发育成多个胚,从而形成多个幼体。卵胎生殖卵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从母体内产出幼体。,昆虫的变态,卵期卵从母体产下到卵孵化前所经历的时期。卵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卵是一个大型细胞,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卵壳。其表面常有各种花纹和突起。卵的形状、大小,产卵方式及场所随昆虫种类不同有很大变化。,第十一课,昆虫的变态,昆虫从卵到成虫阶段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变化的现象称为变态。,昆虫的变态,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仅个体的大小、翅的长短、性器官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1)渐变态2)半变态3)过渐变态,昆虫的变态,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活习性和活动行为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如蝶、蛾和甲虫类昆虫。,昆虫的变态,不完全变态1.卵囊及其剖面2.若虫3.成虫,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变态,完全变态1卵2幼虫3蛹4成虫,完全变态,昆虫的变态,昆虫卵的类型1.长茄形2.袋形3.半球形4.长卵形5.球形6.篓形7.椭圆形8.桶形9.长椭圆形10.肾形11.有柄形,昆虫的变态,卵期是一个表面静止虫期。卵壳有保护作用,成虫产卵具有各种保护习性。卵期进行药剂防治效果较差。但掌握了害虫产卵习性,可结合农事操作摘除卵块等措施进行防治。,昆虫的变态,幼虫期从孵化到化蛹所经历的时期称为幼虫期。幼虫破壳而出的现象叫孵化。幼虫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称为龄期,其虫态称为龄。,昆虫的变态,昆虫的变态,昆虫幼虫的类型1.无足型2.寡足型3.多足型4原足型,昆虫的变态,蛹期末龄幼虫蜕去最后1次皮变为蛹的现象称化蛹。由幼虫变为成虫所经历的时期,称为蛹期。蛹期是一个静止虫态,其内部进行着剧烈的代谢活动,御敌和抗逆能力差,自身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完成由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昆虫的变态,蛹的类型1离蛹2被蛹3围蛹,昆虫的变态,成虫期完全变态昆虫的蛹或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若虫蜕去最后1次皮变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羽化以后的虫态为成虫。成虫期是由蛹羽化或末龄若虫蜕皮变为成虫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成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期。,昆虫的变态,有些昆虫羽化后,性器官已经发育成熟,口器退化,不再取食即可交配产卵,不久便死亡。大多数昆虫羽化后,需要继续取食以满足性器官发育对营养的需要,称为补充营养。昆虫成虫阶段的形态结构已经固定,种的特征明显,是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有的昆虫除雌雄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体形、体色及其他形态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现象。同种同性别昆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个体类型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昆虫的生活史及习性,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的世代,昆虫的年生活史,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世代。,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史。昆虫年生活史包括昆虫的越夏、越冬虫态、世代数、生活习性和栖息场所。,第十二课,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休眠和滞育,休眠:由于不良环境条件引起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称为休眠。滞育:由于环境条件和昆虫遗传特性支配,造成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称为滞育。,昆虫的主要习性,昆虫主要习性有食性、趋性、假死性、群集性、迁飞和扩散等几个方面。,食性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食物的特殊要求,称为食性。,昆虫的主要习性,昆虫的主要习性,根据取食范围的广窄,昆虫食性又可分为:单食性以一种动物或植物为食料。寡食性以一科或近缘科的植物为食料。多食性以多科的植物或动物为食料。,昆虫的主要习性,趋性,昆虫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定向反应称为趋性。凡是向着刺激来源方向运动的称为正趋性,背避刺激来源方向运动的称为负趋性。,昆虫的主要习性,昆虫的主要习性,假死性,群集性,昆虫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抑制性反应。,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称为群集性。,昆虫的主要习性,迁飞与扩散,某些昆虫在成虫期有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移到别一个发生地的特性,称为迁飞性;有些昆虫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或营养条件恶化时,由一个发生地近距离向另外一个发生地迁移的特性,称为扩散性。,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昆虫生态学和生态因素,研究昆虫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态学。构成昆虫生活环境的因素,称生态因素。依其性质可分为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及人为因素。,第十三课,昆虫生态学和生态因素,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温度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预测害虫的发生期NK(TC)控制昆虫发育速度TCKN世代数某地全年有效积温总和()该地某虫完成代所需的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在生产上的应用,1,已知桃小食心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4,有效积温为105,卵产下时的平均气温为23,则卵大约在几天后可以孵化出幼虫?2.用人工室内饲养赤眼蜂来控制玉米螟,已知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有效积温为235d,据田间调查分析,25天后是玉米螟的产卵高峰期,正是放蜂时间,控制什么温度才合适?3,已测某地平均气温为20,粘虫2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单位龄期有效积温为60d,2龄幼虫经几天可发育到3龄?,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湿度影响昆虫的成活率、生殖力,光照影响昆虫的活动与行为,气流影响昆虫的迁移和扩散,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因素包括食物因素和天敌因素,食物对昆虫的影响食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可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食物链及食物网生物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形成一条链状食物关系的现象,称为食物链。食物链有许多分支,形成网状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植物抗虫性植物对昆虫的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抵抗反应,称为植物的抗虫性。植物的抗虫性机制分为排趋性、抗生性和耐害性3类。,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消长。,害虫在自然界的生物性敌害,通称为天敌。,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影响昆虫的分布和活动。,人类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消长;改变昆虫生存环境;直接控制害虫。,昆虫分类基础及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昆虫重要科特征,第十四课,昆虫分类基础知识,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是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昆虫分类系统由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基本单元所组成。昆虫学名是利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双命名法,并用拉丁文书写。,直翅目体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下口式。触角多为丝状,前胸发达。前翅革质为覆翅,后翅膜质透明。后足跳跃足,有的种类前足为开掘足。雌虫产卵器发达,形式多样,不完全变态。多为植食性。,直翅目,直翅目,直翅目,蝗科触角短于体长,听器位于第1腹节两侧,后足跳跃足,产卵器凿状,尾须短,不分节。蝼蛄科触角短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前足开掘足,前翅短,后翅长于腹末。尾须、产卵器不外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长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后足跳跃足,雄虫发音器位于前翅基部。雌虫产卵器呈剑状,尾须长。,螽斯科触角长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翅发达,也有短或无翅类型。产卵器发达,呈刀状或剑状,尾须短小。,直翅目,蝗科,螽斯科,蝼蛄科,蟋蟀科,半翅目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前方伸出。不用时贴放在头胸的腹面。触角丝状或棒状。前翅半鞘翅,后翅膜翅。有些种类胸部有臭腺。不完全变态,多数为植食性,少数为肉食性。,半翅目,半翅目,半翅目,蝽科体小至中型,触角多为5节,中胸小盾片发达,三角形,前翅膜区有纵脉,且多出自一条基横脉上。盲蝽科体小型纤细,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背板前缘被横沟分出狭长的领片,前翅膜片有24个封闭的翅室。,半翅目,缘蝽科体较狭,两侧缘略平行,触角4节;中胸小盾片小,三角形,不超过爪区长度;前翅膜区有多数分叉纵脉,从横脉上分出。,半翅目昆虫常见科1.盲蝽科2.蝽科3.缘蝽科,半翅目,同翅目体小至大型,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前翅质地均匀,为膜质或革质,静止时呈屋脊状,多为两性卵生,有的进行孤雌生殖。不完全变态,植食性,刺吸植物汁液,有的可传播植物病毒病。,同翅目,同翅目,同翅目,叶蝉科头部宽圆,触角刚毛状于两复眼间,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胫节密生两列刺。飞虱科头部窄于胸,触角锥状,生于两复眼之下,前翅膜质,后足胫节末端有一个能活动的距。,同翅目,蚜科体小而柔软,触角丝状,翅膜质,前翅有翅痣。腹部第6或第7节背面两侧有一对腹管,腹末突出呈尾片。,同翅目,同翅目昆虫1叶蝉科2飞虱科3蚜科,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及重要科特征,第十五课,体小至大型,口器虹吸式或退化。触角多样。体翅密被鳞片,组成各种颜色或斑纹。完全变态。幼虫多足型,咀嚼式口器,被蛹。植食性,多数为农业害虫。本目根据其触角类型、活动习性及静止时翅的状态分为锤角亚目和异角亚目。,鳞翅目,鳞翅目,鳞翅目,鳞翅目,锤角亚目触角端部膨大成锤形或球杆状;静息时双翅竖立于体背;昼出夜伏。卵散产,蛹外一般无茧。,弄蝶科体粗壮,黑褐色。触角端部呈钩状。幼虫体纺锤形,头大胸细呈颈状。眼蝶科体中型,色暗而不艳。翅上有眼状斑纹。前足退化。幼虫体似弄蝶,但头部有2个显著角状突起。,锤角亚目,鳞翅目,粉蝶科体中型,白色、黄色、橙色,翅面有黑色或红色斑点。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锤角亚目,鳞翅目,鳞翅目,锤角亚目昆虫常见科1弄蝶科2粉蝶科3眼蝶科,鳞翅目,异角亚目触角多样,主要有丝状、羽毛状、栉齿状等;静息时双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昼伏夜出。卵散产或块产,蛹外常有茧。,鳞翅目,异角亚目昆虫常见科1螟蛾科2夜蛾科3麦蛾科,异角亚目,螟蛾科体细长光滑,触角丝状,下唇须发达,前伸或上弯。夜蛾科体中至大型,色深暗,体粗壮多毛。触角丝状或栉齿状。前翅狭,后翅宽,斑纹明显。,鳞翅目,异角亚目,麦蛾科体小型,色深暗。下唇须向上弯曲,伸过头顶。前翅呈柳叶形,后翅菜刀形。,鳞翅目,鞘翅目,体小到中型,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多样。前翅鞘翅,后翅膜翅,折叠于鞘翅下。完全变态,幼虫多为寡足型,少为无足型,离蛹。肉食性、植食性、腐食性、粪食性和杂食性。本目根据其食性可分为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鞘翅目,鞘翅目,鞘翅目,肉食亚目后足基节着生在后胸腹板上,不能自由活动;基节窝将腹部第一腹板分割成2片。步甲科体小至大型,黑色或褐色,有金属光泽,少数颜色鲜艳。头部较前胸狭,触角丝状。鞘翅多刻点或颗粒,后翅常退化。,鞘翅目,肉食亚目虎甲科体中型,具鲜艳色斑及金属光泽,头下口式,比胸部略宽。唇基宽达触角基部,复眼突出。,鞘翅目,肉食亚目昆虫常见科1虎甲科2步甲科,鞘翅目,多食亚目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可自由活动;基节窝不将后胸腹板分开。鳃金龟科体中至大型,触角鳃叶状,前足开掘足,腹末常外露。叶甲科体小至中型,具金属光泽。触角多为丝状。复眼圆形,不环绕触角。,鞘翅目,多食亚目瓢甲科体小至中型,半球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头缩于前胸背板下,触角棒状短小。肉食性成虫体表光滑,无毛,有光泽。植食性成虫体背有毛,无光泽。象甲科体小至大型,头部前端延长成象鼻状。末端着生口器,触角多为膝状。,鞘翅目,多食亚目昆虫常见科1.叶甲科2.象甲科3.瓢甲科4.鳃金龟科,膜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脉翅目昆虫及重要科特征,第十六课,本目包括蜂类、蚂蚁。体微小至中型。口器为咀嚼式或嚼吸式。触角丝状、棒状或膝状。前后翅均为膜翅。完全变态,幼虫多足型或无足型,离蛹,植食性或肉食性。根据成虫胸腹部连接处是否缢缩成腰状,可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膜翅目,膜翅目,膜翅目,膜翅目,膜翅目,广腰亚目胸腹部连接处不缢缩。产卵器锯状或管状,常不外露。叶蜂科成虫体粗短,胸腹广接。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缘深凹。前翅有粗短翅痣。产卵器扁锯状,不外露。,膜翅目,广腰亚目茎蜂科体中型,细长,触角丝状,前胸腹板后缘平直,前翅翅痣狭长。腹部两侧扁,产卵器短,能收缩。,膜翅目,广腰亚目昆虫常见科1.叶蜂科2.茎蜂科,膜翅目,细腰亚目胸腹部连接处明显缢缩,产卵器外露于腹部末端。,姬蜂科体小至大型。触角丝状,前翅翅痣明显有小室和第二回脉。产卵器从末节前伸出。茧蜂科体小型,与姬蜂相似。前翅小室缺或不明显,无第二回脉,翅面常有斑纹。,膜翅目,细腰亚目,赤眼蜂科体微小型,黑褐或黄色,复眼赤色。细腰亚目昆虫常见科触角膝状,前翅宽,翅面有纵行排列的微毛,后翅狭,呈刀状。小蜂科体微小,有黑、褐、黄、白、红等颜色,头横阔,复眼大,触角膝状,前翅脉仅1条,后足腿节膨大。,膜翅目,细腰亚目昆虫常见科1姬蜂科2小蜂科3茧蜂科4赤眼蜂科,双翅目,本目包括蚊、蝇、虻。体型小到中型。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触角丝状、念珠状和具芒状。前翅膜翅,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完全变态,幼虫无足型,蛹多为围蛹。根据触角长短和构造,双翅目可分为长角亚目、短角亚目和芒角亚目。,双翅目,双翅目,双翅目,双翅目,长角亚目触角长度超过头胸,节数在6节以上,多的可达40节左右,无触角芒。瘿蚊科体小纤细。触角念珠状,复眼发达或左右愈合,足细长。短角亚目通称虻类。触角较短,通常3节,无触角芒。食虫虻科体小至大型,头大有细颈,和胸部相连,头顶在复眼间向下凹陷。触角3节,腹部细长而略呈锥形。,双翅目,芒角亚目通称为蝇类。触角常为3节,第3节背面具触角芒。潜蝇科体小或微小,淡黑或淡黄色。翅宽大,前缘近基部13处折断。食蚜蝇科体中型,似蜜蜂。头大,有的额突出,翅外缘有与边缘平行的横脉,脉中央有1条两端游离的伪脉。,双翅目,双翅目昆虫常见科1瘿蚊科2潜蝇科,缨翅目,体微小型,口器锉吸式,前后翅均为缨翅。足短小而末端有泡。一般两性生殖,有的孤雌生殖。不完全变态,多为植食性,少数肉食性。如蓟马科,体微小,略扁。触角68节,第3、4节上有感觉器。翅狭而端部尖锐。雌虫腹末圆锥形,有锯状产卵器。代表种有:稻蓟马、花蓟马等。,缨翅目,缨翅目昆虫常见科(蓟马科),脉翅目,脉翅目,体小至大型,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后翅均膜质,脉多如网。完全变态,肉食性。如草蛉科.体细长,复眼有金色闪光。触角丝状,前后翅膜质透明,形状和脉序相似,前缘区横脉不分叉。,脉翅目,脉翅目昆虫常见科(草蛉科),缨翅目,五、昆虫的体壁体壁是昆虫骨化了的皮肤,包在昆虫体躯的外围,具有与高等动物骨骼相似的作用,所以又称“外骨骼”。,五、昆虫的体壁昆虫体壁的功能是:着生肌肉,固定体躯,保持昆虫固有的体形和特征;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部机械袭击;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它有毒物质的侵入;感受外界刺激,与外界环境联系。,(一)体壁的结构和特性体壁是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3部分组成。表皮层体壁皮细胞层(活组织层)底膜,体壁的结构1底膜:为紧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