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课件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课件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课件_第3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课件_第4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1.地质灾害概念2.地质灾害类型3.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4.地质灾害群测群防5.地质灾害防治管理,1.灾害、灾难和地质事件,一件灾害(ahazard),在地质上或其它方面,构成对人的生命、财产以及环境的潜在威胁。一件灾难(adisaster),当一件灾害如实发生时造成的后果。例如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所发生的滑坡称为一起地质事件。当人们在一个滑坡体上建房居住时,这个滑坡就会制造一件灾害。一旦这个滑坡体产生滑动,造成房屋受损、人员伤亡,这就是发生了一件灾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均为地质事件,并非都是灾害。所以成为灾害,只是由于人们缺乏知识或者玩忽失职,没有认识到人类活动和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地质事件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所以说地质灾害是指一起地质事件(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构成对人的生命、财产以及环境的潜在威胁。,灾害、灾难和地质事件,2.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是指自然灾害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1)崩塌(岩崩)(2)滑坡(3)泥石流(4)地面沉降(5)地面塌陷(6)地裂缝,地质灾害主要种类:,2.1地质灾害类型滑坡,2.2地质灾害类型崩塌,2.3地质灾害类型泥石流,2.4地质灾害类型地裂缝,2.5地质灾害类型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是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主要是由于: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或石油开采地下矿藏特别是沉积矿床、重大工程建筑物导致地基土体发生变形,地面沉降造成的井管上升,地面沉降,2.6地质灾害类型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的一种地质现象主要是由于:矿山地下采空、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作用,过量抽采地下水、人工蓄水、人工加载、人工振动、地表渗水等,地面塌陷,3、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标准,4、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4.1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和群测群防点。县级行政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县级人民政府和市(地)级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由县级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乡级行政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由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组织实施;行政村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广大群众,针对本行政村的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工作。,4.2地质灾害灾情明白卡发放根据已圈定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政府部门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将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诱发因素、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等内容填入卡内,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解释。,在地质灾害防范期间,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与报告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4.3地质灾害巡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5.1国家实行地质灾害调查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5.2防治规划,5.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5.4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5.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6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拟订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拟订本行政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5.7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第十六条国家保护地质灾害监测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损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监测方法1、简易量测法:即用钢板尺或钢卷尺或皮尺直接丈量2、巡视观察法:即通过宏观巡视,从客观上了解变形发展过程、成灾前兆,5.8险情的巡回检查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5.9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地质灾害治理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5.10地质灾害治理,5.11法律责任,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在地质灾害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