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SD508型切丝设备安装调整技能试卷.doc_第1页
第五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SD508型切丝设备安装调整技能试卷.doc_第2页
第五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SD508型切丝设备安装调整技能试卷.doc_第3页
第五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SD508型切丝设备安装调整技能试卷.doc_第4页
第五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SD508型切丝设备安装调整技能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 SD508型切丝设备安装调整技能试卷注 意 事 项一、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你的姓名、参赛证号码和所在单位的名称。二、本竞赛除考核专业操作技能外,同时还考核竞赛时间内使用工具、设备和执行安全文明生产的行为规范。三、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和操作规范,绝对服从裁判员评判。一、试卷正文类别项目竞赛内容满分(100)评判要求基本评分标准总时间(分钟)设备修理技能11. 由调机员拆卸一把刀的进给机构组件并解体分类摆放整齐,见照片。2. 选手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45按技术要求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调整蜗轮蜗杆副中间平面极限偏差0.06mm。1. 选手在安装调整完成后,开机时必须举手示意,否则扣3分;2. 选手在首次开机前必须手动盘动设备,否则每次扣5分; 3. 开机生产前设备上所有防护门(罩)必须关闭,否则每处扣3分;4. 按要求进行润滑、清洁,违规操作每次扣2分;5. 工量具使用不规范每次扣3分;6. 损坏零件一次扣15分(紧固件除外),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取消考试资格;7. 零件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按技术要求评判标准扣分;8. 每项扣分累计以该项满分为上限;9. 在规定时间内提前1分钟加0.6分(最多加6分);10. 超过规定竞赛时间,每超时1分钟扣1.8分(最多不得超过10分钟);11. 其它评分标准详见竞赛手册评判和检查标准。452将刀片进给机构组件安装在机台上,调整刀片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35按技术要求安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调整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0.100.15 mm),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0.700.85mm)。开机操作31. 刀辊电机输出频率75%5%;2. 在30kg叶丝产量内,完成开机生产。201、按操作要求开机生产、关机;2、完成切叶丝产量30kg以内。1. 开机后设备必须按规定速度运行(刀辊电机输出频率75%5%)超出刀辊输出频率范围不取样,最多切30kg叶丝。超过30kg每递增1扣2分;2. 按操作开关机要求评分。(评分内容)。产品质量按照国标检验。按照国标检验叶丝宽度。取三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十根叶丝。以始、终标样中差的样品合格率()减10为标准,在这之上不扣分。低于后每低10扣1分,每个样品3分扣完为止。二、竞赛评分记录表项目竞赛内容评判情况记录扣分项目得分1选手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45分)2将刀片进给机构组件安装在机台上,调整刀片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35分)31. 刀辊电机输出频率75%5%;2. 在30kg叶丝产量内,完成开机生产。(20分)产量:质量:开机违章次数:其它:竞赛用时得分(按评分细则要求实行加减分)竞赛开始时间竞赛结束时间竞赛实际用时竞赛成绩裁判员签名裁判长签名竞赛日期: 年 月 日二、竞赛评分记录表项目竞赛内容评判情况记录扣分项目得分1选手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45分)2将刀片进给机构组件安装在机台上,调整刀片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35分)31. 刀辊电机输出频率75%5%;2. 在30kg叶丝产量内,完成开机生产。(20分)产量:质量:开机违章次数:其它:竞赛用时得分(按评分细则要求实行加减分)竞赛开始时间竞赛结束时间竞赛实际用时竞赛成绩裁判员签名裁判长签名竞赛日期: 年 月 日二、竞赛评分记录表项目竞赛内容评判情况记录扣分项目得分1选手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45分)2将刀片进给机构组件安装在机台上,调整刀片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35分)31. 刀辊电机输出频率75%5%;2. 在30kg叶丝产量内,完成开机生产。(20分)产量:质量:开机违章次数:其它:竞赛用时得分(按评分细则要求实行加减分)竞赛开始时间竞赛结束时间竞赛实际用时竞赛成绩裁判员签名裁判长签名竞赛日期: 年 月 日二、竞赛评分记录表项目竞赛内容评判情况记录扣分项目得分1选手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45分)2将刀片进给机构组件安装在机台上,调整刀片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35分)31. 刀辊电机输出频率75%5%;2. 在30kg叶丝产量内,完成开机生产。(20分)产量:质量:开机违章次数:其它:竞赛用时得分(按评分细则要求实行加减分)竞赛开始时间竞赛结束时间竞赛实际用时竞赛成绩裁判员签名裁判长签名竞赛日期: 年 月 日三、竞赛过程情况记录表竞赛机型竞赛机台号实操类型竞赛开始时间竞赛结束时间竞赛实际用时选手签名裁判员签名裁判长签名竞赛日期: 年 月 日三、竞赛过程情况记录表竞赛机型竞赛机台号实操类型竞赛开始时间竞赛结束时间竞赛实际用时选手签名裁判员签名裁判长签名竞赛日期: 年 月 日三、竞赛过程情况记录表竞赛机型竞赛机台号实操类型竞赛开始时间竞赛结束时间竞赛实际用时选手签名裁判员签名裁判长签名竞赛日期: 年 月 日密码装订:四、SD508型切丝设备竞赛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次数叶丝宽度数值每项得分标准数值总得分12345678910合格率11.000.10mm23注:按照国标检验叶丝宽度。取三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十根叶丝。以始、终标样中差的样品合格率()减10为标准,在这之上不扣分。低于后每低10扣1分,每个样品3分扣完为止。叶丝宽度检验表 检验人员签名: 检验日期:五、SD508型切丝设备试题设置及技术要求项目竞赛内容竞赛考题设置技术要求1竞赛前准备工作1. 调机员按设备技术要求,检查调整砂轮修整器与定位规间隙至0.1mm,检查调整刀片与刀门的间隙,调整砂轮与刀片的位置,检查调整刀片过长探测板与刀片的间隙0.15mm,符合正常生产要求;2. 裁判员在左导向板64、右导向板65安装段距左端10mm处划箭头,作为进给杆与刀片底座间隙两个检测点的标记;3. 裁判员在压刀板44左右两边距端面30mm处及中点划箭头,作为压刀板与托刀条间隙三个检测点的标记;4. 裁判员按照试卷要求对竞赛专用扇形体总成的蜗轮蜗杆装配精度尺寸(b、c、d、e)测量,计算所需垫片的总厚度,作为标准值,并做记录;5. 启动设备联机生产,裁判员取标样后停机;6. 操作上升上刀门;7. 启动排链退料12秒。1. 润滑轴承、轴、蜗轮副没有检查油品每次扣2分;2. 安装时不用润滑处每一个面或零件润滑扣2分;3. 各螺钉旋紧次序不正确每组螺钉扣3分;4. 不影响使用情况时,各零、部件安装方向不正确,每件扣3分;5. 未锁定刀辊就在刀辊上进行拆装调整的(扇形观察窗例外),每次扣5分;6. 未松开刀辊制动器就盘动刀辊,每次扣3分;7. 安装完成未手动盘动刀辊一圈以上就开机试车扣5分;8. 安装完成后顺工作方向盘动刀辊检查,每次扣3分;9. 盘动刀辊、抓举压刀板未使用专用工具,每次扣3分; 10. 未全部关闭吸尘口盖板就在刀辊上操作,每次扣2分;11. 未全部打开吸尘口盖板就关闭刀辊防护门,每次扣2分;12. 油封安装密封面失效,每处扣3分;13. 碟形弹簧安装方向错误,每组(两件)扣5分;14. 未转动摇臂一圈检查其灵活性扣3分;15. 未检查调整刀片进给杆与刀片底座间隙扣8分;16. 调整刀片进给杆与刀片底座间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3分;17. 紧固跟条固定螺钉、压刀板螺钉时扭矩设置不正确,每次扣5分;18. 未调整蜗轮蜗杆副中间平面极限偏差扣10分;19. 调整蜗轮蜗杆副中间平面极限偏差,测量结果错误的扣7分、计算结果错误的扣6分、选配调整垫片结果错误的扣5分;20. 未转动检查蜗轮蜗杆副啮合情况扣5分;21. 安装完成开机试车前未盘动刀辊一圈以上检查扣5分;22. 未检查调整校刀器位置扣3分;23. 开机前从未打开过机头检查扣3分;24. 开机调试时未检查砂轮修整器切割砂轮、砂轮磨削刀片是否正常扣3分;25. 安装完成没有启动刀辊及砂轮往复进行试车扣5分; 26. 开机生产时刀片刃磨无效扣8分;27. 选手报告开机生产后没取下警示牌扣8分;28. 开机生产前未清洁安装调整相关部位,每一处扣2分;29. 戴手套操作按钮、开关及操作屏,每次扣3分;30. 选手报告开机时手未清洁扣3分;31. 共性评分细则见试卷正文中的“基本评分标准”与竞赛手册。2选手赛前准备内容1. 裁判员检验选手参赛证、身份证;2. 裁判员主持,选手在配件组中,抽签得到一组配件(压刀板44、压刀板跟条46、跟条调整垫片52、蜗轮定制垫片、切丝刀片48);3. 裁判员开始计时(5分钟);4. 选手填写实操试卷卷首内容并阅读试卷;5. 选手检查工、量具,核对摆放位置;6. 选手检查所拆卸零件是否完好,核对摆放位置。3由调机员拆卸一把刀的进给机构组件并解体分类摆放整齐,见照片。安装步骤:选手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调机员预拆内容: 1. 挂“禁止启动”警示牌至操作屏;2. 检查气源压力;3. 将模式选择钥匙开关选择至“维修”模式,复位系统;4. 移动刀辊至最外端维修保养位置;5. 打开前滑门及刀辊防护门;6. 关闭吸尘口盖板;7. 松开砂轮防尘盖板左、右两颗六角螺钉,取下防尘盖板;8. 松开刀辊防护板左、右支架上的两颗沉头螺钉,取下带校刀器的刀辊防护板;9. 拆卸刀辊防护板右侧(以下均为面对设备)支架,拆卸沉头螺钉;10. 裁判员任意选定一把刀,拆卸刀辊右侧端面对应的扇形观察窗;(保证所选定的刀只需拆卸一件扇形观察窗即可,拆卸进刀扇形体总成)11. 调整左侧机械式刀辊制动器,锁定刀辊;12. 拆卸压刀板螺钉62,取出压刀板44及刀片48;13. 拆卸刀片进给杆42的左、右定位铜块(导向板)64、65;14. 拆卸压刀板跟座(跟条)46及跟条调整垫片52;15. 拆卸进刀回转体49;16. 拆卸进刀螺杆10与连接片68的连接销8;17. 拆出刀片进给杆42;18. 拆卸刀片进给杆导条45;19. 拆卸托刀条51;20. 分解进刀回转体49上的推刀块55;21. 分解进给杆42上的刀片长度检测连接片、进刀方形滑块54、连接销69及连接片68;22. 从刀辊右侧拆卸固定进刀扇形体总成的两颗内六角螺钉39(M1230),取出进刀扇形体总成;23. 以下进刀扇形体总成用竞赛专用的总成替代,进行分解、组装和调整,上机安装时仍用设备上原拆下的进刀扇形体总成;24. 分解竞赛专用的进刀扇形体总成;25. 拆卸进刀螺杆10;26. 拆卸蜗轮定位端盖5的螺钉38(M635);27. 取出并分解蜗轮定位端盖5及蜗轮3;28. 拆卸离合器端盖16,取出手动进给顶杆(分离推杆)6;29. 拆卸轴用挡圈30;30. 拆卸轴用挡圈19、弹簧压盖18、波形弹簧组33,取出离合器从动件17;31. 拆卸轴用挡圈20,取出垫片15B、离合器驱动件14与摇臂9组件、垫片15A;(摇臂9、单向轴承26、离合器驱动件14不解体)32. 拆卸蜗杆轴承端盖螺钉37( M630),取出弹簧定位套13、碟形弹簧34及轴承端盖12(密封圈24与轴承端盖12不解体);33. 取出轴承23外圈、蜗杆2组件及两个V形密封圈21(蜗杆2、轴承23、垫片35、密封内圈4不解体,扇形体上的轴承23外圈不解体);34. 拆卸进刀螺套11组件的孔用挡圈31、弹性垫片25;35. 取出进刀螺套11组件(进刀螺套上的轴承29不解体,扇形体上的轴承28的外圈、密封圈27不分解);36. 打开吸尘口盖板;37. 关闭刀辊防护门及前滑门(刀辊位置在最外端维修保养位置);38. 控制面板及触摸屏状态统一调整至如图模式;39. 对拆卸、分解的零部件及设备上相关部位进行清洁;40. 按照片上的摆放位置将所拆零部件分类摆放整齐。选手装配调整内容:裁判员主持:选手在配件组中,抽签得到一组配件(压刀板44、压刀板跟条46、跟条调整垫片52、蜗轮定制垫片、切丝刀片48)。1. 所有需润滑的零件及部位都要逐个润滑,可以集中润滑,也可以在装配过程中按次序依次润滑(小于或等于6mm的螺钉可润滑螺孔),轴承、轴、蜗轮副润滑需检查油品;润滑时采用集中润滑的可以一次检查油品,装配过程中按次序依次润滑时,轴承、轴、蜗轮副的润滑需依次检查油品;从检查过的油品位置取油;2. 螺钉、挡圈润滑只需润滑一次;碟形垫片、垫圈不需润滑; 3. 按照安装技术要求组装竞赛专用的进刀扇形体总成;4. 安装进刀螺套11组件至扇形体1;5. 安装波形弹簧25及孔用挡圈31;6. 安装蜗杆2组件至扇形体1并装入两个V形密封圈21;7. 调整蜗杆上两个V形密封圈至正确位置; 8. 安装蜗杆轴圆锥滚子轴承23外圈;9. 安装蜗杆轴轴承端盖12、碟形弹簧34及弹簧定位套13并紧固螺钉37(M630);10. 测量蜗杆轴的离合器安装段轴径,记录数据;11. 以扇形体与刀辊端盖安装配合面作为测量的基准面; 12. 测量基准面至蜗杆轴离合器安装段圆周表面距离,记录数据;13. 根据以上测量数据,计算出蜗杆轴中心线至基准面的尺寸;14. 测量进刀螺套11的蜗轮安装面(已加工去除一定轴向尺寸)至基准面尺寸并记录数据;15. 测量蜗轮的厚度,记录数据;16. 测量蜗轮定制垫片的厚度,记录数据;17.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安装所需的蜗轮调整垫片厚度,并报告数值,裁判员记录数据;18. 选手选配蜗轮调整垫片;19. 选手报告蜗轮调整垫片选定完成;20. 裁判员复核选定调整垫片的总厚度,计算蜗轮蜗杆副中间平面极限偏差,记录数据;(不计时)21. 将调整垫片、蜗轮3、定位端盖5装至进刀螺套11上,紧固六颗螺钉38(M635);22. 安装蜗杆输入端垫片15、离合器驱动件14与摇臂9组件及轴用挡圈20至蜗杆2上;23. 安装离合器从动件17、波形弹簧33组、弹簧压盖18及轴用挡圈19;24. 安装轴用挡圈30至分离推杆6;25. 安装分离推杆6至蜗杆2;26. 将端盖16装至离合器从动件17上用四颗螺钉36(M512)紧固定位;27. 按压分离推杆6,检查离合器的离合情况;28. 蜗轮蜗杆副加注润滑脂;29. 手动转动摇臂9检查蜗轮蜗杆啮合情况,蜗杆至少转一圈; 30. 将进刀螺杆10旋入进刀螺套11;31. 将刀片长度检测连接片,组装至刀片进给杆42上并紧固螺钉;32. 将连接片68装入进给杆42,安装连接销69;33. 将进刀方形滑块54装至进给杆42上,安装轴用挡圈56并检查进刀方形滑块的转动灵活性;34. 将推刀块55组装至回转体49上,安装轴用挡圈56并检查推刀块的转动灵活性。将刀片进给机构组件安装在机台上,调整刀片进给条与刀座的间隙,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1. 润滑设备上安装配合面;2. 安装扇形体总成(原设备上拆下的进刀扇形体总成)至刀辊体上,预紧螺钉39(M1230),调整位置后紧固螺钉39(M1230);3. 安装刀片进给杆导条45并预紧螺钉60(M835);4. 安装进给杆42; 5. 将连接片68与进刀螺杆10连接,安装连接销8;6. 按已标记的指定位置点,测量并调整进给杆42与刀片底座53的间隙(0.100.15 mm),紧固刀片进给杆导条45的内六角螺钉60(M835);7. 选手报告进给杆与刀片底座间隙调整完毕;8. 裁判检测进给杆与刀片底座间隙并记录; (不计时)9. 安装左右定位铜块(导向板) 64、65,并紧固螺钉61(M850);10. 安装进刀回转体49、轴用挡圈57并检查回转体的灵活性;11. 安装托刀条51至刀片底座53,并紧固螺钉58(M616);12. 预装压刀板跟条调整垫片52;13. 安装压刀板跟条46并紧固内六角螺钉61(M850,力矩25 Nm);14. 安装压刀板44并紧固压刀板螺钉62(力矩60Nm); 15. 测量压刀板44与托刀条51之间已标记的指定位置点三个点的间隙; 16. 拆卸压刀板螺钉62并取下压刀板44;17. 拆卸内六角螺钉61并取下压刀板跟条46;18. 根据间隙测量值及技术要求(0.700.85mm),选择需要增加的跟条调整垫片52的厚度;19. 安装跟条调整垫片52及压刀板跟条46并紧固内六角螺钉61(M850,力矩25 Nm); 20. 安装压刀板44并紧固压刀板螺钉62;(力矩:60Nm)21. 测量压刀板44与托刀条51的间隙;22. 若间隙不满足要求,重新调整(不计返工);直到间隙符合技术要求为止;(三个点均满足要求)23. 选手报告压刀板与托刀条间隙调整完毕;24. 裁判员复核压刀板与托刀条间隙是否符合技术要求(0.700.85)mm(裁判员复核不计时,若不符合技术要求,选手须重新调整不作返工评判,但扣相应分并需计时);如果选手再次调整仍不满足要求,再次按以上标准评判;25. 松开压刀板螺钉62,取出压刀板44;26. 检查调整推刀块55位置,安装刀片48; 27. 安装压刀板44,紧固压刀板螺钉62;(力矩:60Nm)28. 松开左侧机械式刀辊制动器,释放刀辊;29. 安装刀辊端面的扇形观察窗;30. 安装刀辊护板支架并紧固螺钉,安装内六角沉头螺钉;31. 安装刀辊防护板,检查调整校刀器位置;32. 调整所装刀片的伸出长度;33. 安装砂轮防护板并紧固螺钉;44. 盘动刀辊至少一圈;34. 清洁设备上安装调整部位;35. 打开吸尘口盖板;36. 关闭刀辊防护门及前滑门;37. 选手向裁判员举手报告开机调试;38. 取下“禁止启动”警示牌;39. 复位系统;40. 将刀辊限位块切换至“维修”模式,并将刀辊移至工作位置;41. 查看操作屏上报警信息,并消除报警;42. 在操作屏上选择维修界面/磨刀界面,启动磨刀程序开机磨刀一定时间后停机;43. 选手报告开机调试完成,选手作开机前检查;44. 裁判员检查刀片刃磨情况;45. 选手向外移动刀辊;46. 将刀辊限位块切换至“切丝”(生产)模式;47. 检查刀门、机内状况;48. 将刀辊移至工作位置;45. 复位系统;46. 清洁、整理工具并放回原位,清洁双手;47. 选手向裁判员报告设备正常,请示开机生产。41.刀辊电机输出频率75%5%;2. 在30kg叶丝产量内,完成开机生产。1. 调机员联机操作:设定各开关在自动联机位置开启设备;(不计时)2. 选手启动设备,当物料至刀辊切到烟片时;(开始计时)3. 选手认为切丝正常后,举手报告可以取样检验;(裁判员按质检要求取样装入密封袋,做好记号后集中送检)4. 取样后选手按操作要求进行停机;5. 调机员操作上升上刀门;启动排链退料12秒;(不计时)6. 选手报告比赛结束;(气源、总电源不关)7. 裁判员检查切出烟丝量,记录重量。(不计时)备注1、试卷步骤仅作为参考,以不影响下一步安装调整为准;2、特殊要求安装调整步骤以试卷要求为准;3、特殊要求不润滑的零件不润滑;4、安装调整过程中只进行一次清洁润滑。六、SD508 型切丝设备检查和评判标准(一)、项目的基本要求 1.清洁、润滑要求及评判(1)装配时,零件的接触面及传动件(如:轴、销、孔、键、齿轮、轴承)均需润滑,两个相互配合零件只需润滑一件即可(润滑时零件必须逐一拿离桌面,较大及较长零件一端抬离桌面,螺孔润滑每一润滑点必须蘸一次油脂)。提示:零部件的润滑工作可在安装过程中逐步进行,也可安装前集中润滑。(2)开机前应清洁相关安装调整部位;工量具归位必须清洁;工作后应清洁手。2.相关要求(1)调机员联机操作:裁判员通知开机生产,设定各开关在自动联机位置,选定已设置好的专用配方;(不计时)(2)选手启动设备、当物料至刀辊切到烟叶时,开始计时;(3)选手在规定产量内质量达到要求时举手,由裁判员取样送检;(4)选手按操作要求进行停机;(5)选手报告比赛结束(气源、总电源不关,复位按钮无需关闭)。(二)、项目检查和评判一)竞赛前工作1.竞赛前准备工作(1)调机员按设备技术要求,检查调整砂轮修整器与定位规间隙至0.1mm,检查调整刀片与刀门的间隙,调整校刀器,调整砂轮与刀片的位置,检查调整刀片过长探测板与刀片的间隙,符合正常生产要求;(2)裁判员在左导向板64、右导向板65安装段,距左端10mm处划箭头,作为进给杆与刀片底座间隙两个检测点的标记;(3)裁判员在压刀板44左右两边,距端面30mm处及中点划箭头,作为压刀板与托刀条间隙三个检测点的标记;(4)裁判员按照试卷要求,对竞赛专用扇形体总成蜗轮蜗杆装配精度尺寸(b、c、d、e)测量,计算所需垫片的总厚度,作为标准值,并做记录;(5)启动设备联机生产,裁判员取标样后停机; (6)操作上升上刀门;(7)启动排链退料12秒。2.选手赛前准备内容(5分钟)(1)裁判员检验选手参赛证、身份证; (2)裁判员主持,选手在配件组中,抽签得到一组配件(压刀板44、压刀板跟条46、跟条调整垫片52、蜗轮定制垫片、切丝刀片48(已刃磨过); (3)裁判员开始计时(5分钟);(4)选手填写实操试卷卷首内容并阅读试卷;(5)选手检查工、量具,核对摆放位置;(6)选手检查所拆卸零件是否完好,核对摆放位置。二)安装调整时查看1.按技术要求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 调整蜗轮蜗杆副中间平面极限偏差0.06mm(1)需润滑的零件及部位都要逐个润滑,可以集中润滑,也可以在装配过程中按次序依次润滑;(小于或等于6mm的螺钉润滑脂可加注螺孔内)(2)按照安装技术要求组装竞赛专用的进刀扇形体总成:1) 进刀螺套11组件装入扇形体1并安装波形弹簧25及孔用挡圈31;(是否润滑、孔用挡圈是否安装到位)2) 安装蜗杆2组件至扇形体1并装入两个V形密封圈21;(检查是否润滑)3) 调整蜗杆上两个V形密封圈21(密封是否有效,密封圈安装方向是否正确)4) 安装蜗杆轴圆锥滚子轴承23外圈;(是否润滑)5) 安装蜗杆轴圆锥滚子轴承23轴承端盖12、碟形弹簧34及弹簧定位套13并紧固螺钉37(M630);(碟形弹簧34安装方向是否正确,若方向错误,裁判在扇形体组装完成后要求选手必须重装,定位套13是否安装到位)6) 选定扇形体与刀辊端盖安装配合面作为测量基准面;7) 测量蜗杆轴的离合器的安装段轴径,记录数据(可设为b);8) 测量基准面至蜗杆轴离合器安装段圆周表面,记录数据(可设为c);9) 根据上面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蜗杆轴中心线到基准面的尺寸(可设为a)(a=c+b/2),报告数值并记录;(裁判员注意观察选手测量方法、测量数据和计算数据)10) 测量进刀螺套11的蜗轮安装面(已加工去除一定轴向尺寸)至基准面尺寸并记录数据d;(裁判员注意观察选手测量方法、测量数据)11) 测量出蜗轮的厚度(可设为e);(注意游标卡尺两测量刃口要远离蜗轮齿形加工面,防止加工毛刺导致测量误差)12) 根据上面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蜗轮中心到基准面的尺寸(可设为f)f=d + e/2;13) 根据第二次计算数据和上面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蜗轮端面所需增加的垫片厚度(可设为g)g=a-f;14) 测量定制垫片厚度,记录数据;15) 测量蜗轮调整垫片厚度,根据测量计算结果选定蜗轮调整垫片;16) 选手报告蜗轮调整垫片选定完成;17) 裁判员复核选定调整垫片的总厚度,计算蜗轮蜗杆副中间平面极限偏差,记录数据;(不计时);18) 将蜗杆输入端垫片15、离合器驱动件14与摇臂9组件及轴用挡圈20安装到蜗杆2上;19) 检查摇臂转动灵活性,摇臂至少转一圈; 20) 安装离合器从动件17、波形弹簧组33、弹簧压盖18及轴用挡圈19;(安装位置是否正确)21) 安装轴用挡圈30至分离推杆6;22) 安装分离推杆6至蜗杆2;23) 将端盖16装到离合器从动件17上用四颗螺钉36(M512)紧固定位;24) 按压分离推杆6,检查离合器的离合情况(是否检查);25) 安装已选定好的蜗轮调整垫片和蜗轮定制垫片及蜗轮3,将蜗轮定位端盖5装到进刀螺套11上,用六颗螺钉39(M635)紧固;26) 转动摇臂9检查蜗轮、蜗杆啮合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检查漏项);27) 进刀螺杆10旋入进刀螺套11;28) 蜗轮加注润滑脂;(是否漏项)29) 将刀片长度检测连接片组装到刀片进给杆42上并紧固螺钉;30) 将连接片68装入刀片进给杆42并装入连接销69;(是否紧固销钉)31) 将进刀方形滑块54装到刀片进给杆42上的,安装轴用挡圈16并检查进刀方形滑块的转动灵活性;(孔用挡圈是否安装到位,是否检查进刀方形滑块的灵活性)32) 将推刀块55组装到回转体49上,安装轴用挡圈16并检查推刀块的转动灵活性。(轴用挡圈是否安装到位,是否检查推刀块的灵活性)2.按技术要求安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调整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0.100.15 mm),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0.700.85mm)(1) 润滑设备上安装配合面;(是否润滑)(2) 安装扇形体总成(原设备上拆下的进刀扇形体总成)至刀辊体41上,预紧螺钉39(M1230),调整好相对位置后紧固;(查看进给摇臂和进刀拨杆的位置是否正确,摇臂是否套入拨杆)(3) 安装刀片进给杆导条45并预紧螺钉20(M835);(4) 安装刀片进给杆2;(是否润滑)(5) 将连接片68与进刀螺杆10连接,安装连接销8;(是否紧固)(6) 按已标记的指定位置点用塞尺测量并调整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0.100.15 mm),紧固刀片进给杆导条45的内六角螺钉20(M835);(是否检查、调整;选手调整好报告,裁判停表检查指定的两个点)(7) 安装左、右定位铜块(导向板) 64、65,并紧固螺钉61(M850);(导向板安装位置是否正确)(8) 安装进刀回转体49、轴用挡圈57并检查回转体的灵活性;(9) 安装托刀条51至刀片底座53,并紧固螺钉58(M616);(旋紧次序是否正确)(10) 预装压刀板跟条调整垫片52;(安装方向是否正确)(11) 安装压刀板跟条46并紧固内六角螺钉61(M850,力矩25Nm);(检查力矩设置是否正确,螺钉紧固顺序是否先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旋紧); (12) 安装压刀板44并紧固压刀板螺钉62;(力矩60Nm)(检查力矩设置是否正确,螺钉紧固顺序是否先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旋紧)(13) 用塞尺测量压刀板44与托刀条51之间已标记的指定位置点三个点的间隙并作记录;(间隙要求为0.700.85mm)(是否测量并记录)(14) 拆卸压刀板螺钉62并取下压刀板44;(15) 拆卸内六角螺钉61(M850)并取下压刀板跟条46;(16) 测量跟条调整垫片52的厚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跟条调整垫片52,使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符合要求;(刀片厚度1.5mm时,间隙要求为0.700.85mm);(17) 安装跟条调整垫片52及压刀板跟条46并紧固内六角螺钉61(M850); (18) 安装压刀板44并紧固压刀板螺钉22;(力矩:60Nm)(旋紧次序是否正确)(19) 用塞尺测量压刀板44与托刀条51间隙并确认间隙符合技术要求,若不符合技术要求按相同方法重新调整到符合要求,但不计返工;(20) 选手调整好后举手报告,裁判停表检查压刀板与托刀条间隙并记录;(裁判员复核不计时,若不符合技术要求,选手须重新调整不作返工评判,但扣相应分并需计时);如果选手再次调整仍不满足要求,再次按以上标准评判;(21) 松开压刀板螺钉62;(22) 调整推刀块55位置,安装刀片48并与左、右推刀块55推刀面有效接触;(注意刀片与推刀块的接触是否正确,安装刀片时是否采取保护措施)(23) 紧固压刀板螺钉22;(力矩:60Nm)(旋紧次序是否正确)(24) 松开左侧机械式刀辊制动器释放刀辊; (25) 安装刀辊端面扇形观察窗;(26) 安装刀辊防护板右侧支架并紧固螺钉;(27) 安装刀辊防护板并检查调整校刀器位置;(是否调整)(28) 盘动刀辊,手动进刀,调整所装刀片的伸出长度; (29) 盘动刀辊至少一圈;(30) 安装砂轮防护板并紧固螺钉;(31) 清洁设备上安装调整部位;(32) 检查刀门及机内状况;(33) 打开吸尘口盖板,关闭刀辊防护门及前滑门;(34) 选手向裁判员举手报告开机调试;(35) 取下“禁止启动”警示牌;(36) 复位系统;(37) 切换刀辊限位块至“维修”模式,将刀辊移至工作位置;(是否切换)(38) 查看操作屏上报警信息,并消除报警;(39) 在操作屏上选择维修界面/磨刀界面,启动磨刀程序,磨刀一定时间后停机;(操作是否正确)(40) 选手报告开机调试完成,选手作开机前检查;(41) 裁判员检查刀片刃磨情况;(42) 选手向外移动刀辊;(43) 将刀辊限位块切换至“切丝”(生产)模式;(44) 检查刀门及机内状况;(45) 将刀辊移至工作位置;(46) 复位系统;(47) 清洁、整理工具并放回原位,清洁双手;(48) 选手向裁判员报告设备正常,请示开机生产;(是否请示,是否清洁双手,是否收拾工具,是否清洁安装调整相关部位,是否查看过机内)(49) 安装调整完成没有开机调试,不允许进行生产。(裁判员要求选手必须开机调试并按返工一次扣分)3.在总时间内生产出30kg以内叶丝并检测叶丝宽度(1)调机员联机操作:裁判员通知开机生产,设定各开关在自动联机位置,选定已设置好的专用配方;(不计时)(2)选手启动设备、当物料至刀辊切到烟片时,开始计时;(3)选手认为切丝正常后,举手报告可以取样检验;(裁判员按质检要求取样装入密封袋,做好记号后集中送检)(裁判员查看刀辊电机输出频率达到75%5%范围,在切丝量30kg内完成切丝的质量要求)(4)选手按操作要求进行停机;(裁判员注意操作是否正确,记录产量)(5)调机员操作上升上刀门;启动排链退料12秒;(不计时)(6)选手报告比赛结束。(气源、总电源不关)三)安装调整结束后检查与评判1. 按技术要求组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 调整蜗轮蜗杆副中间平面极限偏差0.06mm(1)考前,裁判员在调机员分解选定扇形体总成过程中(拆下离合器总成和蜗轮后),选定扇形体与刀辊端盖安装配合面作为测量的基准面;(2)测量蜗杆轴的离合器安装段轴径,记录数据(可设为b,测量值0.01);(3)测量基准面至蜗杆轴离合器安装段圆周表面,记录数据(可设为c,测量值0.01);(4)根据上面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蜗杆轴中心线到基准面的尺寸(可设为a)(a=c+b/2); (5)测量进刀螺套11的蜗轮安装面至基准面尺寸并记录数据d;(测量值0.02)(6)测量出蜗轮的厚度(可设为e,测量值0.01);(测量时注意游标卡尺两测量刃口要远离蜗轮齿形加工面,防止加工毛刺导致测量误差)(7)根据上面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蜗轮中心到基准面的尺寸(可设为f)并记录数据,(f=d + e/2);(8)根据第二次计算数据和上面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蜗轮端面所需增加的垫片厚度(可设为g)并记录数据,(g=a-f);(9)考试过程中测量选手抽签得到的定制垫片厚度,并记录数据。测量选手选定的蜗轮调整垫片的总厚度并记录数据,以此计算评判调整蜗轮蜗杆副中间平面极限偏差是否符合要求(0.10mm,含测量误差);(10)安装蜗杆轴组件时碟形弹簧34安装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方向错误,在选手报告安装调整完成后,裁判要求选手必须重装并按返工扣分且计时;注意定位套13是否安装到位;(11)裁判员观察选手检查离合器的离合情况;(12)裁判员检查是否清洁安装调整相关部位并记录;(13)裁判员检查安装零件是否正确,螺钉是否松动。2. 按技术要求安装刀片进给机构组件,调整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0.100.15 mm),调整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0.700.85mm)(1)裁判员利用塞尺按已标记的指定位置点复核两个点的间隙,检查刀片进给杆与刀片底座的间隙是否符合要求(0.100.15 mm),并记录数据;(2)裁判员利用塞尺按已标记的指定位置点复核三个点的间隙,检查压刀板与托刀条的间隙是否符合要求(0.700.85mm),并记录数据;(3)裁判员查看跟条螺钉的紧固力矩是否符合要求(25Nm);(4)裁判员查看压刀板螺钉的紧固力矩是否符合要求(60Nm);(5)裁判员观察安装调整部位零部件安装是否正常;(6)裁判员观察选手开机前是否检查设备其余未拆装部位(刀门、机内);(7)裁判员观察开机前是否清洁相关部位;(8)裁判员检查安装零件是否正确,螺钉是否松动。四)开机运行时检查与评判1.裁判员观察选手是否取下“禁止启动”安全警示牌;2.向裁判员请示带料生产;(是否请示)3.裁判员观察工具是否清洁后按要求整理到位,;4.选手开机前检查所有防护门罩是否关闭;5.选手选择生产模式(操作面板);(操作是否正确)6.选手操作切丝机、当物料至刀辊切到烟叶时,(开始计时);(操作是否正确)7.选手按操作要求进行停机; (复位按钮无需关闭,气源、总电源不关闭)8.选手报告比赛结束。(是否存在遗漏)五)开机操作结束后检查与评判1.裁判员观察停机操作是否正常;2.裁判员观察、检查紧固螺钉是否有松动;3.裁判员检查工量具、工作台清洁情况,是否按图示位置放回原处。(查看是否出现叠放)七、SD508型切丝设备安装调整部件图393724234A212214B23351531131252972832279261417331834132210840361630192015B15A386121.扇形体 2.蜗杆 3.蜗轮 4.密封内圈 5.蜗轮定位压盖 6.分离推杆 7.隔套 8.连接销 9.摇臂 10.进刀螺杆 11.进刀螺套12.轴承端盖 13.弹簧定位套 14.离合器驱动件 15.垫片 16.端盖 17.离合器从动件 18.弹簧压盖 19.轴用挡圈 20.轴用挡圈21.V形密封圈 22.O形密封圈 23.轴承 24.密封圈 25.波形弹簧 26.单向轴承 27.密封圈 28.圆锥滚子轴承 29.轴承 30.轴用挡圈31.孔用挡圈 32.轴用挡圈 33.波形弹簧组 34.碟型弹簧 35.垫片 36. 37.内六角沉头螺钉 38. 39.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40.垫圈444652674861666045495642626861645654435947585153636550584155576941.刀辊体 42.进给杆 43.进给销 44.压刀板 45.进给杆导条 46.压刀板跟条 47.支撑条 48.切丝刀片 49.回转体 50.枢轴51.托刀条 52.跟条调整垫片 53.刀片底座 54.进刀方形滑块 55.推刀块 56. 57.轴用挡圈 58. 59. 60. 61.内六角圆柱头螺钉62.压刀板螺钉 63.磁铁 64.左导向板 65.右导向板 66.加热条 67.角形加热板 68.连接片 69.连接销八、SD508型切丝设备安装调整项目拆卸解体分类摆放零部件示意图 SD508型切丝设备进刀组件解体程度照片九、SD508型切丝设备工、量具及其他用具准备清单序号名 称规 格数 量备注1内六角扳手伍尔特9件/套(1.510)带圆头1套公制2T形内六角扳手伍尔特3、4、5、6、8、10(mm) 各1件3加长T形内六角扳手10mm 加长至500mm1件4套筒扳手伍尔特0965-090-59(59件)1套5双开扳手组伍尔特632 (mm)1套6梅花开口两用扳手10mm1件7活络扳手伍尔特6、8、10(吋)各1件8扭力扳手伍尔特20100(Nm)1件9扭力扳手伍尔特1/4420(Nm)1件10棘轮可换向数显扭力扳手伍尔特10100(Nm)1件11棘轮可换向数显扭力扳手伍尔特1/4220(Nm)1件12一字螺丝刀伍尔特25、100、125、150(mm)各1件13十字螺丝刀伍尔特25、75、100、150(mm)各1件14钢丝钳200(mm)1件15尖嘴钳150(mm)1件16孔用挡圈钳伍尔特1960(mm)(弯、直)各1件17轴用挡圈钳伍尔特1960(mm)(弯、直) 310(mm)(弯、直)各1件18圆锥冲子组套28(mm)1套19数显游标卡尺伍尔特0200mm1件20数显深度游标卡尺伍尔特0200 、 0300(mm)各121外径千分尺伍尔特025mm1件22塞尺伍尔特0.031.00(mm)1件23钢皮尺150mm1件24钢卷尺2m1件25圆头锤子伍尔特1.36Kg(1磅)1把26尼龙锤伍尔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