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陌上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初三语文陌上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初三语文陌上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初三语文陌上桑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初三语文陌上桑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坚拒太守调戏的故事。学习这首年代久远的古代民歌,要注意把握句子的层次和节奏,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就连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去收集诗歌呢!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的一首。二、解题1汉乐府: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2本诗出处:宋书乐志收载本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属相如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要求:(1)标画生字词。(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讨论,交流后明确。1注意以下生字词:隅敷襦捋髭峭姝骊踟蹰2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较多,其中主要刻画了罗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着墨较多。四、学生品读课文要求: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2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2)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3)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诗歌中,罗敷是怎样拒绝使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诗歌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形象的?五、交流、讨论,明确1罗敷的身份: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2诗篇叙述的事件:(罗敷)采桑。(罗敷)拒诱。3“使君”的形象: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4罗敷拒绝使君:罗敷面对使君,痛斥其无耻要求:“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罗敷通过夸说自己的“夫婿”压倒使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不慕权势、无畏威逼、善于斗争的高尚精神。5罗敷形象的刻画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语言描写。六、学生诵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七、布置作业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解决生字难字。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四、讨论交流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五、课堂练习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干谒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写文章的独到见解,很有启迪作用。既要注意字词的学习,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又要注意多朗读,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作者所表达的写作观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从下面这首朱庆余的干谒诗说起: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一篇有名的干谒诗,但是也没有明显干谒的痕迹,很有些独到之处。由此,引出本文的教学。二、作者介绍、释题1介绍作者: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然后教师补充:苏辙:宋仁宗嘉枯时进士,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王安石变法初期,曾被任命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官,参与草拟新法。因与吕惠卿不合,对“均输法”也有意见,被免官。他的作品很多,文集名栾城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不及其父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释题。这篇文章是一篇干谒文字,写在嘉祐(1057),作者考中了进士以后,时年19岁。这篇文章当中虽然也有些浮夸和阿谀的习气,但作者把“百氏之书”看作是“古人之陈迹”,不甘“汩没”,而“求天下奇闻壮观”,则表现出了一些少年锐气。论文以为“气之所形”,而气则得之于游览名山大川和交游豪俊之士,也有一定的道理。三、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带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枢密汩没慨然恣观仓廪苑囿宫阙恃以无忧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然后齐读全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和节奏读准。五、学习第1段1听朗读带,初步感知第一段的内容。2教师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执事:供使令的人。不直接称呼对方,而指对方左右管事的人,表示恭敬。浩气:博大刚正之气。太史公:指司马迁。燕赵间豪俊:根据近人高步瀛注说,当指田仁、董仲舒、徐乐等人。疏荡:指文章的风格疏畅而又跌宕有势。其气充乎而不自知: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胸中而流露在他们的形貌之外,体现在他们的言语间而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而他们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3思考:在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明确: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只有通过“养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4思考:文章引用了孟子的话,并举了太史公的事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明确:以孟子和司马迁作为养气为文的典范,指出怎样“养气”的两个方面,即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5学生自行朗读第1段,要求读得流畅。六、布置作业。预习第2、3、4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学习第2段1男生齐读第2段。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第2段。3采用师生互问的方法,解决疑难字词。要求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十有九年:即十九岁,“有”通“又”。乡党:泛指乡里。相传周朝的制度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自广,指开阔自己的胸襟;全句意为:没有高山旷野可供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胸襟。恐遂汩没:恐怕因此埋没了自己。过秦汉之故都:经过了秦、汉的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北顾黄河之奔流:北望黄河的奔腾巨流。四夷:指四方各少数民族。而辙也未之见焉: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然而我苏辙至今还未曾见到您。4思考:这一段主要叙述了自己的生平经历,请简要复述作者的这一段经历。5思考:作者叙述这一段经历,目的是要说明什么?明确:这是承第1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之间,作者更重视外在阅历的作用,强调了山川形胜、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义。这为后文写自己想求见韩琦打下基础。6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二、学习第3、4段1男生齐声朗读第3、4自然段。2采用同学互相发问、师生相互提问的方式,引导注意以下重点字词: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且夫,句首发语词,可以理解为“况且”;志,有志于。虽:即使。光耀:指人的风采。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这样就可以说是饱览了天下的壮观。向之来:指先前来京城应试。向,以前。斗升之禄:指很微薄的俸禄。待选:等待朝廷选拔。作者当时已经进士及第,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参加吏部考试,考中后才能授官。优游:悠闲。治:研究。辱教:屈尊指教。辱,谦词,承蒙的意思。幸:幸运。3思考:请概括这两段的中心意思。明确:这两段点明了自己求见韩琦的目的。4思考:这本是一篇干谒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解释自己求见韩琦的目的的?明确:在这里,作者点明自己求见的目的,与他出仕一样,是想丰富自己的阅历,“益治为文,且学为政”。这样说,就巧妙地说明了自己干谒的目的,又不致于落人俗套。5学生熟读第3、4自然段。三、整体把握,深入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2思考:在文中,作者提出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对这个观点你有过什么体会吗?明确: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并通篇围绕这个观点行文,既列举了孟子和司马迁这两个例子,又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使文章观点得到了充分的支持。3思考:这篇干谒的文章,脱离了一般的习俗之气,请仔细体会,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巧妙之处?明确:作者很巧妙地从自己作文下笔,在论文中表现出自己的识见,以赢得对方的称赏。全文从论文开始,又在论文中结束,一以贯之,纡徐曲折。在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