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廉政故事汇编B03监察御史的表率:郑士元1避免黑箱作业的韩愈2不请托关说、不受馈赠的王旦和公孙仪3清官典范:包拯4谏整饬吏治 杜绝红包的杜弼5坐怀不乱、不收红包的褚彦回5司马光的告客榜示6刘罗锅智告贪官7朱元璋惩办贪官的手段11誓与贪官污吏周旋到底的董宣17王杰智告贪官17柳宗元:廉洁自持 忠信是仗19监察御史的表率:郑士元郑士元是明太祖时的六品监察御史,为官刚正廉洁,一丝不茍,而明太祖就是最喜欢这样的御史。郑士元任期中,纠弹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包括皇侄朱桓的重大集体贪污案件。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郑士元据理力争,并说:朱桓已是累犯,如果这次仍不杀他,那干脆订一条皇亲国戚犯法,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朱元璋一听七窍生烟,爰治他违逆死罪,孰知郑士元非但不怕,并准备昂首就义,连刽子手都为之动容。后来太子朱标特别援引唐太宗纳魏征谏,与曹操宽待陈琳的典故,来为郑士元求情,朱元璋于是接受建议,并向郑士元说:治家守规,治国依法,都不得徇一时之意。你虽激言顶撞,但仔细思量,仍不失理,所以我已下令将朱桓处死,以儆效尤。听说你家境清寒,却从不收贿赂;奸贼以死威胁,你却毫不畏惧,你为何能清贫不移志,威武不能屈?郑士元答称: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官贪,百姓则骂国邪;官清,百姓则赞国正。官不敢镇邪,民心则无国。故微臣不敢亵渎职守,惟恐有负朝廷重托。朱元璋一听大悦,说:凡为官者,须刚正廉洁。清贫,士之常也;惟俭养德,惟侈荡心。侈则多欲,多欲则贪。违法枉道者,迟早要招祸殃身。朕以为,见金动心者,不可为吏;见善不扬者,不可为官。郑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谏言扬善,今调升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后来郑士元一直忙于公务,其妻罹患重病来函,才得以回家探视,但家里实在太穷,不但没钱给妻治病,甚至于妻死后,也无钱为之安葬,他的五个儿子竟央求卖身葬母。最后还是同僚亲友筹钱,才得以办好后事。出殡时,民众夹道送葬,那时正下大雨,民众竟没一人散去。避免黑箱作业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负责官员的考核升迁。那时吏部里有一位严格的令使,经常将吏部大门上锁,以防止候选的官员冒进。后来韩愈知道这个情形,便觉得他矫枉过正了,于是命他将门打开,并告诉他说:你老是把门关起来,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在做见不得人的事。又说:人之所以怕鬼,是因为看不到祂而怕祂;如果鬼也可以看得见,久而久之,那么人就不会怕祂了。 所以说,一个人一旦心中有鬼,关上门又有何用呢!别人还是不会相信你。值此信息、媒体开放的时代,政府部门尤应开诚布公,凡事公开化、透明化,如此才能避免弊端,并取信于民众。不请托关说、不受馈赠的王旦和公孙仪王旦是宋真宗时宰相,其女婿韩公将依例调往边远地方任职,其女儿爰央求王旦向吏部关说施压,王旦却说:如果我对此事加以请托,未来定将影响他的前途啊!韩公知道后,便说:岳父对我真是厚爱。后来韩公果然平步青云,官居中书省、枢密院要职。 春秋时,公孙仪为鲁国宰相,十分喜爱吃鱼。当时鲁国的官员争相送鱼给他,惟公孙仪始没有接受,并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收别人的鱼;如果一旦接受,将受制于人,久而久之,则必因违法乱纪而丧失官位,到时连自己买鱼来吃都有问题。 上述二例都很浅显易懂,但是在面对诱惑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公正回避的要求。俗语说得好:蝼蚁之穴,足以溃堤。小利守不住,未来必得寸进尺,其结果也将难保不身限囹圄。清官典范:包拯包公乃宋朝进士,为官清廉并富有才华。在朝处事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他曾上谏当朝应行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以及裁抑内侍,减节冗费等大事,并获皇帝采用。执诉讼时,除扬弃旧制不得径造庭下之规定外,并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一时狱治大清。曾有官宦兴筑亭台楼阁,擅自偃塞沟渠,致雨水四溢,百姓苦不堪言,包公即予以强制拆除,百姓无不称之。 包公一生耿介自持,安贫乐道,无所留于后代,仅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现今安徽合肥,立有包公祠,祠东有一井,号称廉泉。传说,只要贪官污吏饮其水,则必腹痛如绞,苦不堪言,至今为官鲜少有敢饮者。另外,相传在晋代广州城外二十里有一个叫石门的地方,也有一泉井曰贪泉,如有饮其水者,即使是清廉之士,也会变得贪婪。 包公死后,谥孝肃。取其肃字,想必是有端正政风之意吧!而包公的端正政风作为,包括提供周延的法制、节省公帑之议、公正廉明的司法判决,以及强制执行公权力等,皆可为明白之印证。谏整饬吏治 杜绝红包的杜弼杜弼是南北朝时东魏的行台郎中,有感于当时朝中文官武将,无一不贪,爰向权臣奸相高欢,谏应整斥吏治、杜绝红包。孰知高欢竟称:贪污索贿由来已久,我也知道拿红包是陋俗,但是如予严加整斥的话,则西边的宇文泰,便会借机利诱我们的将领;而南边的萧衍,也会以他们专擅的礼乐制度,来吸引我门的士子文官前往。如此一来,武将士子尽失,国将安在?有一次杜弼又谏高欢,应先杀贪将勋贵,才能对外用兵。这时高欢便叫士兵列刀阵,摆出肃杀之气,然后要杜弼穿过刀阵,只见杜弼忐忑不安、蹑手蹑脚的走过刀阵,并且打了哆嗦寒颤。后来高欢便笑着跟他说:你也会怕这种阵仗啊!而兵将在外,更是凶险艰苦,所以纵有贪贿,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是乡愿、共犯结构的奸相高欢,一个则是忠直、欲拨乱反正的贤臣杜弼。二者之间,是多么不协调啊!但揆之历代,在衰败之前,似乎都会有这种情景,倘生不逢时,纵使忠臣良将,也只能徒呼负负!坐怀不乱、不收红包的褚彦回褚彦回是南北朝时期南宋的吏部尚书,长得非常俊美,且富有才华及君子风采,颇受当时中、外之瞩目,宋明帝更是对其赞赏。当时富盛名的山阴公主,于是借机亲近他,并予挑逗,谁知褚彦回一点都不领情,使得山阴公主破口大骂:你一点胆子都没有,还算是大丈夫吗。褚彦回答称:我虽不聪敏,但还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后来褚彦回当吏部尚书时,有人于夜间拿了一块大金饼,要送给他,并称不会有人知道的。孰知褚彦回厉言道:你如果已经具有升迁的资格条件,根本就无须送礼;但你今天却执意要送,我将上报朝廷治你之罪。连当时权臣萧道成后窜位改国号为齐,拟从王俭之议,设置专属的黄钺仪仗队,仅皇帝才有之时,即曾说到,这件事似乎应该问问褚彦回的意思。可见即使是贪官权臣,也要礼其三分。 不攀附权贵美色,以及接受利诱者,无论古今中外,皆属难能可贵。褚彦回的确为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典范。司马光的告客榜示宋哲宗时司马光受命主持朝政,为求行政革新,爰在自宅厅堂立一榜示,内容大义如下:来访诸亲友,若发现国家施政有什么缺失,百姓有什么疾苦,可直接上奏朝廷;我将与有司商讨后,择其良议者面圣,并遵圣裁办理。若发现我本人有什么过失,或是办事不周的地方,也请大家直接指教,或是以书面交予门吏后转给我,我一定警惕自省,改正缺点。关于升迁调动、诉讼狱政等方面的问题,请向朝廷上奏,我们一定会加以研讨相关具体措施,并落实执行。至于光临舍下,而非属上述情事者,请勿提出来。 司马光可谓是一个清廉、无私并重视利益回避的典范人物。如果每个首长、主管,都能将告客榜示的内容意旨放在心上,而不是讲归讲、做归做,相信久而久之,机关的廉能形象,自然可以获致肯定。刘罗锅智告贪官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珅()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和珅深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三天后早朝时,和珅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竣工了。乾隆皇帝在和珅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悦,连声赞好。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和珅得意洋洋,名利双收,连忙谢恩。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珅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刘墉便决心将它揭露出来,让和珅当众出丑。第二天上早朝时,刘墉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细一看,却是协办大学士刘墉。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谨慎,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也穿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细节很快被向来看着皇上眼色行事的和珅发现了。因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刘罗锅,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灾乐祸地说:“刘大人,你今天怎么啦?”和珅这么一咋呼,群臣见了都为刘墉捏一把冷汗。奇怪的是,那刘墉却低着头置若罔()闻。要是换个别的大臣,乾隆皇帝早就发火降罪了,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责备的语气问:“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刘墉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进来,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穿反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刘墉话音一落,刚才正趾高气扬的和珅,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什么?你说这御道是翻个面铺的。”乾隆皇帝一听,连忙追问,“刘爱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细细奏来。”刘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万岁,此事为臣偶然听说,并已去现场查勘。不过,还是请皇上先问和大人为妙。”乾隆皇帝暗吃一惊,便问和珅:“你还不实说?”和珅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忙跪倒在地,说:“为臣该死,确实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将原有的石块翻转过来雕刻了一下,重新铺上。”乾隆皇帝顿时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胆,那么你总共花了多少银子?”“一万两。”“那其余的九万两呢?”“这”和珅光是拼命叩头,再也答不出话来。刘墉奏道:“皇上,这还用问,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这么一项小工程,和大人竟能变出大戏法。望皇上明断。”直到这时,群臣才知道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乾隆皇帝早已怒气满胸,可和珅与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离不开他,只得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大胆和珅,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将贪污和赏赐给你的银两退回国库,并免去你的官职一级。而这段御道须按你原来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银两责罚你出。下不为例,否则严惩不贷。”和珅只得自认倒霉,表示认罚,并连连谢罪。纪晓岚()奏道:“皇上,刘大人参奏有功,理该有赏。”乾隆皇帝朝刘墉笑道:“好,朕赏刘爱卿朝服三件。不过,下次你切勿将它再穿反了。”刘墉忙道:“谢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为臣岂会再将朝服反穿!”和珅是清朝有名的贪官,为了填自己的腰包,连皇上也敢欺骗。被刘墉揭穿后,不但交还了贪污的银子还得自己掏钱修御道,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爱贪小便宜的人往往容易吃大亏,文章中的和珅正印证了这句话。别人交给的任务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不能偷工减料,否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学习上也一样,哪怕是一份很容易完成的作业都应该认真做完,马马虎虎、胡乱应付只会招来更大的麻烦,也会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影响自己的学业。刘墉冒着犯上的危险向皇上禀告了一切,他这种大胆直言、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经常出现违反道德、破坏纪律的事情,我们是否能像刘墉一样大胆指出对方的错误呢?这篇小故事启发我们,人应当有正义感。也只有敢于讲实话、脚踏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办事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朱元璋惩办贪官的手段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曾对明史中的循吏做过专门的数据统计,他说:“全传百二十人,宣德以前六十余年时得百人以上,正统至嘉靖百三十余年间十余人,隆庆、万历五十余年间仅两人,天启、崇祯两朝无一人。宣德以前,尚多不入循吏传之循吏。”何为循吏?司马迁将循吏定义为“奉职循理”,也就是那些照章办事、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不贪利、不肥己、不扰民、不犯民的好官。数字是个硬道理。宣德以前,也就是明朝前期,各级循吏如雨后春笋,前仆后继,层出不穷,其数量竟占了明代所有循吏的八成以上。这一历史现象,不能不归功于朱元璋当年的铁腕治贪。元朝末年,官贪吏污,社会腐败,百姓痛苦。朱元璋出身布衣,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遭受过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与那些徇私枉法、横征暴敛、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势同水火,苦大仇深。再者,朱元璋早年迫于生计,曾扛过工、放过牛,后来又化过缘、讨过饭,饱尝了人间风霜冷暖,耳闻了朝廷黑暗腐败,目睹了农民水深火热,因此对贫苦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对贪官污吏怀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仇恨。一场燎原大火,将庞大的蒙古帝国化作飞灰瓦砾。出于对元朝灭亡的深切体会,朱元璋称帝后决心打造一个廉洁政府。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召见天下来京朝觐的府州县官时,谆谆教导他们:“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新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树,不可摇其根,要使他们安养生息。要约己爱人,而不要朘人肥己。尔等当深戒之”(明通鉴),以此来启发臣属的良知和恻隐之心,告诫官吏要体恤百姓,要为政清廉。为了让官吏们了解百姓疾苦,朱元璋命人编著醒贪简要录,颁发所有官吏,命其熟读。朱元璋亲自为该书写序:“四民之中土最贵,农最苦,最苦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要耕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遑遑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刻剥而虐害之,甚矣而无心肝。今颁此书于中外,俾食禄者知所以体恤吾民!”(明太祖实录)除了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教导臣属,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狠刹贪赃枉法之歪风。可以说,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态度之坚决、手段之严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一,让贪官污吏丢人现眼。明代地方官员每三年一次进京朝觐,也就是述职,皇帝照例要赐宴。朱元璋规定:凡政绩突出、为官清廉者,赐座,坐着吃;平常官员,有宴无座,站着吃;劣官庸官,无宴无座,排好队在门口守候,看着别人吃,等里面酒足饭饱退席后,方许离去。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要求,凡为民造福的好官,将其事迹书写在家乡的旌善亭,供人传美;做了坏事的,则将其劣迹书写于家乡的申明亭,引人唾骂;对于那些犯罪留职、免罪复职的官吏,则将其所犯过失张贴在自家大门上,以示警戒,使之自行反省,如果没有做到反省改过的,就依法论处。这种让贪官丢人现眼的办法,不失为朱元璋的一手治贪妙招。其二,准许老百姓控告捉拿官吏。朱元璋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御制大诰中郑重申明:凡守令贪污者,允许百姓赴京控告;百姓们监视、控告、捉拿贪官污吏,是“助我为此也”(大诰),算是帮我朱元璋一个忙,言辞相当诚恳。朱元璋还特别指出“有能为民除害者,会议城市乡村,将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闲之吏绑缚赴京,敢有邀截阻拦者,枭令”(大诰),“其正官、首领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拦者,其家族诛”(大诰三编)。据记载,嘉定县民郭玄二等人,手持大诰赴京状告本县首领弓兵杨凤春等害民,被巡检何添观留难,弓兵马德旺索要钱财。事发后,马德旺被砍头示众,何添观被砍掉双脚带枷示众。其三,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诏令:“自今犯赃者无怠”。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又下令,犯赃罪的官吏一律贬谪到凤阳屯种,也就是罚去干农活。仅洪武九年(1376)一年,在凤阳屯种的官吏就接近一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贪官。在大明律中,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处罪特别重。其中,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之地充军;官吏贪污获赃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之刑。对付贪官污吏,除去用刑法规定的“五刑”,朱元璋还常常法外用刑,包括抽筋、挑膝盖、剁指、剁脚、剥皮等酷刑。在官衙前,往往有一个剥皮场,和一个专挑贪官人头的长杆;在官衙办公书案旁,则有一个塞满稻草的人皮,用以震慑和恐吓那些心存贪渎之念的官吏,使之触目惊心。如此惩治贪官污吏,亘古未闻于史。朱元璋这三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使一些企图作案的官员有所恐惧,有所收敛,而且也使贪赃枉法者能及时受到揭发、弹劾,对官员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尽管这样,仍有不少贪官污吏仍存有侥幸心理,不把法律放在眼里,有钱就抓,有好处就捞。对此,朱元璋不管对方是京城高官,还是皇亲国戚,一概格杀勿论。郭桓和欧阳伦就因为贪赃枉法,死在了朱元璋的严令之下。户部侍郎郭桓伙同他人贪赃舞弊,盗卖官粮,甚至牵连到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杰、工部侍郎麦志德等高级官员,其贪污盗卖获得的金银折合成粮食达2400多万石。案件查清后,朱元璋下令将赵瑁、王惠迪等人弃市,在闹市处死,尸体暴露街头;郭桓等六部侍郎以下官员也统统处死;各布政使司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也都逮捕入狱,严加治罪;全国各地卷入这一特大贪污案件的官吏、富豪,被抄家处死的不计其数。对京师高官如此,对皇亲国戚也不手软。朱元璋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一向为非作歹。对此,朝廷多次申戒,但欧阳伦却置若罔闻。除了强占土地、隐匿税赋,欧阳伦还插足商业,走私贩私,向陕西贩运私茶,从中获取暴利。家奴周保还强迫当地官吏,抽调几十辆车为欧阳伦运输私茶,稍不如意,就任意打骂这些地方官。朱元璋知道后,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诛杀周保。由于铁腕肃贪,雷厉风行,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河清海晏,百姓乐业。明史纂修者十分推崇明初的官清吏廉,赞曰:“明太祖惩元季吏治纵弛,民生凋敝,重绳贪吏,置之严典。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明史循吏传)。清人朱彝尊明诗综中收录了反映了朱元璋时社会民生的一首诗,“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与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形成了鲜明对比。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官扰民事件十分罕见,廉吏清官随处可见,堪称风正气顺;特别是在地方吏治方面,成效尤为突出。据嘉靖年间戴璟广东通志卷十一循吏传统计,洪武年间,广东的循吏有五十二人,其中许多人以廉吏著称。如,海丰县丞召翊“开创县,勤劳为最,且廉。”东莞县令卢秉安在任十九年,“清操不易”。离任时,他不接受百姓赠送的财务,只接受赠诗。他自己写诗抒志说:“不贪自古为人宝,今日官贫诗满囊。十有九年居县邑,幸无一失挂心肠。”这真实反映了朱元璋整饬吏治后的官场气象。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的做法,为后来的明成祖、仁宗、宣宗所借鉴和沿袭,他们或严刑峻法,或刚柔并济,不仅使明朝前期的官场风气持续净化,也成就了“永乐之治”和“仁宣之治”的美名。应该说,由朱元璋打造的官场清廉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朝宣德年间,吏治清朗达六十余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从明朝中叶开始,皇帝昏庸,政治黑暗,官场腐败,贪赃枉法的土壤滋生,沉寂多年的贪官污吏东山再起。嘉靖时期,清官海瑞就向往朱元璋时的酷刑驾吏,主张恢复剥皮治贪的办法,可惜未被采纳。这是后话。誓与贪官污吏周旋到底的董宣董宣系东汉光武帝时的洛阳县令,他上任那天,没有坐八人大轿,反而是抬了一口棺材进县衙。原因是当时洛阳是首都,皇亲国戚云集,而这些人大都是贪赃枉法者,想要整饬他们,就得随时把命豁出去,所以棺材是留给自己用的。当时极有权势的湖阳公主之家奴,因仗势杀人并占人家产,董宣即毫不客气的将他拘捕,并当着湖阳公主的面把该家奴正法。而其他大臣子弟贪赃枉法者,也大多逃不过他的法眼和定罪。他不但执法公正严明,而且也清廉无私;他去世时,家中仅有棉被三条、麦子一斗。光武帝刘秀知道后,竟感动得流下眼泪。 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欢拿董宣的故事,来告诫他的官吏,尤其特别要求监察御史均须效法他的精神。同样的,现今中共总理朱镕基在惩治贪官污吏时,即曾讲过一句名言:帮我准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个给贪官污吏,最后一个给我自己。古语有谓: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相信,只要上位者有决心,并以身作则,国家吏治必然清明,社会正义也会得以彰显。王杰智告贪官一天乾隆皇帝在午门散步,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珅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和珅得皇上宠信,贪婪成性,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三天后早朝时,和珅奏报皇上: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一百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王杰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珅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第二天上早朝时,王杰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这一细节很快被和珅发现了。因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灾乐祸地说:王大人,你今天怎么了?和珅这么一咋呼,群臣见了都为王杰捏了一把冷汗。奇怪的是,那王杰却低着头置若罔闻。乾隆皇帝也用责备的语气问:王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王杰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进来,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王杰话音一落,刚才正趾高气扬的和珅,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什么?你说这御道是翻个面铺的。乾隆皇帝一听,连忙追问,王爱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细细奏来。王杰大步向前,伏地奏道:万岁,此事为臣偶然听说,并已去现场查勘。不过,还是请皇上先问和大人为妙。乾隆皇帝暗吃一惊,便问和珅:你还不实说?和珅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忙跪倒在地,说:为微该死,确实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将原有的石块翻转过来雕刻了一下,重新铺上。说完光是拚命叩头,再也答不出话来。柳宗元:廉洁自持 忠信是仗不是每座城市,都能拥有足够厚重且光华耀世的政治文化标志。很幸运,一部绵亘千年的柳州历史,有柳宗元其人,也有他为官四年留下的政治思想和灿烂文化。柳宗元是唐代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任柳州刺史,今天的柳州人民还称他为“老市长”。柳州有一着名风景区大龙潭,其中有一深潭名“雷潭”(雷塘)。潭约一亩见方,三面峭壁环抱,清泉淙淙,冬暖夏凉。此乃柳宗元当年祷雨处,筑有“祷雨亭”,亭内立石碑一方,刻有雷塘祷雨文。因为公务的关系,我对柳宗元所作的雷塘祷雨文格外钟情,每每读来,总让我感受良多,回味无穷。尤其是“廉洁自持,忠信是仗”八个字,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旧掷地有声。据记载,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后遇到大旱。按照当地的习俗,他率众前往雷塘举行祭神求雨活动并作此祭文。祭文分为两段。第一段点明主题,说明为什么要到雷塘祈雨。其中一句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门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处安装、维护、拆除高处作业(复审)模拟考试题库试卷及答案
- 药品调剂与管理办法
- 绿化施工及管理办法
- 装饰装修咨询管理办法
- 行政中心前台管理办法
- 业务外协加工管理办法
- 上海旅游安全管理办法
- 中国农药登记管理办法
- it人才队伍管理办法
- 婴幼儿大便问题全解析
- 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案卷立卷规范
-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阅读测试题
- 沉降观测记录表(标准版)
- PCB流程介绍-VCP和龙门电镀简介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DB37-T 2368-2022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 第十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C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全套教学课件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与小儿肥胖症
- 神华陕西国华锦界电厂三期工程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