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doc_第1页
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doc_第2页
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doc_第3页
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doc_第4页
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一、指定专人负责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工作,制定完善的兽药采购入库、储存管理、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二、应该将国家规定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兽药停药期规定等及有关兽药管理制度张贴于兽医室、兽药储存室等显要位置。三、采购兽药应核查供货商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生产许可证,药品须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兽药生产、经营单位购入;向供货商索取盖有供货商单位印章及业务人员签名的发货清单。四、设置专用兽药储存室或兽药储存柜,兽药储存室或兽药储存柜应做到防鼠、防虫、防潮,储存环境符合兽药的储存条件要求。配备冰箱专门存放兽用生物制品等具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兽药。五、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国家具有特别使用管理规定的药品及贵重药品应严格专人、专柜管理,保证保存和使用安全。六、兽药购入后认真审查兽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兽药标签和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并检查包装、兽药外观性状等无异常的方可入库。七、建立真实完整的兽药进出库记录,内容包括:进出库日期、兽药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规格、数量、产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供货单位及联系电话、入库验收人员等信息内容。八、建立真实完整的兽药使用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日期、动物栏舍号(或个体编号)、兽药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使用数量、给药方式、休药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使用人等。九、推广使用中草药制剂、微生态制剂,选用无休药期及低残留、高效的兽药。十、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它化合物。十一、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它禁用药品。十二、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喂给动物。经批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的兽药,应当由兽药生产企业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十三、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十四、动物饲养场(户)必须向购买者或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应当确保动物及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十五、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物或者兽药残留量超过标准或者在药物使用期及休药期内的食用动物及动物产品。十六、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和开具处方的兽医人员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十七、国家建立兽用处方药管理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十八、对一些特殊药品、疫苗空瓶或受污染物品、场地,查清数量,依据要求派专人消毁和无害化处理。十九、兽药发货单、兽药进出库记录、兽药使用记录等档案必须保存至兽药失效期后1年,并至少保存2年。养殖小区(场)动物卫生防疫制度为了防止疫病在养殖小区(场)发生和流行,保证畜禽生产顺利进行,促进畜牧业快速、稳步、有序地发展,特制定养殖小区(场)动物卫生防疫制度。1 管理制度1.1 有专职兽医,按照动物防疫法的各项规定,指导和监督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1.2 提倡“全进全出”的畜禽流动模式,并建有隔离舍。1.3 建立管理人员、兽医技术人员和饲养员防疫卫生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1.4 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消毒、防疫等相关设施。1.5 建立免疫接种、抗体监测、疾病诊疗、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资料档案。记录应保持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1.6 落实灭鼠、灭蚊、灭蝇措施。1.7 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接受畜牧兽医部门的指导,尽快控制、扑灭疫情。1.8 规范畜禽的引进程序,引进后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并加以疫情监测,经检查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1.9 畜禽出场,必须经所在地兽医部门的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凭证上市或运输。1.10 饲养、技术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在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1.11 进入养殖小区(场)人员、车辆、物品登记并进行消毒。1.12 要严把饲料关,饲料产地应无疫情、无污染,饲料无发霉变质,质量稳定可靠。2 消毒制度2.1 在小区(场)及小区(场)内出入口、每栋畜舍出入口、在各畜舍出入通往粪池的必经之路设消毒池。2.2 场内员工经更衣、消毒后才能进入畜舍,工作服、胶鞋、手套要专人使用,定期消毒或清洗,不得带离养殖场。2.3 饲养员不准相互串舍。2.4 畜舍周围环境每2-3周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沟、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消毒池内的消毒药适时更换,经常保持有效。2.5 每批畜调出后,经严格消毒,空舍1周后进畜。2.6 定期对畜舍、过道、用具进行消毒。3 动物免疫及标识制度3.1 根据本地疫病的发生的种类和特点及动物防疫部门制订的免疫程序,适时对畜群进行免疫。3.2 根据国家和本地的有关规定,对重点疫病实施强制兔疫,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3.3 按照有关规定,对牲畜实施免疫标识制度。3.4 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应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3.5 畜禽免疫后必须建立由动物防机构统一制作的免疫档案,免疫档案由专职兽医填写和保管。4 疫病监测制度4.1 必须接受动物防疫机构的疫病监测工作。4.2 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应及时报告当地动物防疫机构。4.3 引进的畜禽必须来自非疫区,隔离观察21天以上,健康无病后应针对本场实际情况,进行疫苗补注和重注,经体表消毒后,方可混群饲养。5 疫情报告、扑灭制度 5.1 发现传染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同时报告当地动物防疫机构,协助进行诊断,调查疫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5.2 严格执行扑灭疫情的有关规定,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5.3 不得瞒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如发现上述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罚。5.4 疫病死亡的动物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做好无害化处理。5.5 在最后一头病畜淘汰或痊愈后,经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的观察,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时,并经严格消毒后,可撤销隔离或申请解除封锁。6、检疫申报制度6.l引进种猪时,做好产地疫情调查,对种猪进行检疫和挑选,委托当地兽医卫生对种猪着重考虑下列疫病检疫和调查:口蹄疫,猪瘟及是否进行超前免疫,蓝耳病,猪传染性水泡病,伪狂犬病,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猪布氏杆菌病,以上检验阴性者才能引入,引入种猪应在隔离舍观察30日,隔离观察期间,停止喂药物添加剂,确认健康后,方能进入生产区。6.2瘦肉型猪场应定期进行猪瘟、口蹄疫、喘气病、布氏杆菌病、痢疾、萎缩性鼻炎等疾病检疫,还要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6.3对检验出的病猪或阳性猪,应按情况的不同作妥善处理。凡传染病或可疑病猪应予以捕杀并依法做无害化处理,如种猪存在猪喘气病、萎缩性鼻炎等,且阳性率高者,应全群淘汰或转为肉用。6.4出栏出售动物规定提前三日地动物不卫生监督检疫机构申报检疫,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栏出售出。并如实记录申报检疫情况。7、病死动物尸体及类污无害处理制度7.1、猪舍中,应备有质地坚韧的、不漏水的尸袋和收尸桶,尸体及分娩时产出的胎盘、死胎,随即装入袋中,扎紧袋口,放入收尸桶中,盖上盖,由卫生人员以专用容器集中运至尸体处理间,高温处理。7.2、处理病死猪场地的消毒:猪场一经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对于处理的病、死猪,放入收尸桶,运至指定的隔离地点烧毁或深埋,决不允许在场内随意处理或解剖病死猪。对病猪走过或停留的地方,应清除粪便和垃圾,然后铲除其表土,再用24苛性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用量按1Lm2左右进行。7.3、猪场没有完备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议采用人工清粪,不要采用水冲清粪,否则,粪水对环境污染将后患无穷。7.4、污水和粪便的消毒:对于猪粪,可用发法和堆积法消毒;对污水可用2.5的漂白粉消毒,用量为每m2中加入6g漂白粉,如水质较差可加入8g。7.5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做好详细的处理记录定期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汇报,并接受监督指导。8、养殖档案管理制度8.1按畜牧法及动物法等法律的规定建立、并规范登记养殖档案;8.2养殖档案记录内容完整,包括动物防疫、消毒、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记录填写完整;饲养的动物按本市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兽药、饲料投入品是否来源合法,兽药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休药期执行情况;8.3养殖档案有专人负责登记、保存和管理。9、学习培训制度加强饲养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搞好兽医防疫工作的关键措施之一,特别是加强饲养员对重大恶性传染病和常见疾病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措施的培训,对饲养场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0、监督管理及奖罚制度制度10.1全场员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各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