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者_第1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者_第2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者_第3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者_第4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简介:、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杰出作家。他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037年1月8日),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这一时期正是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当时诗文革新运动已经取得胜利,社会文化在中唐以后又一次出现了繁荣景象。苏轼生长在一个有很深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苏序,诗思敏捷。父苏洵为散文大家,伯父苏涣,舅父程浚均为蜀中知名的进士。母亲程氏善良正直而又有文化,在苏洵外出漫游时,教育子女的责任都由程氏承担。一次,她教苏轼读史书,当读到东汉范滂传时,她为敢于反对宦官、从容就义的范滂叹息起来。苏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苏轼十分感动,“奋厉有当世志”。程氏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使苏轼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苏轼聪明勤奋,博览群书,因而二十一岁,就得中进士,并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放榜后,欧阳修对梅尧臣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与梅圣俞书)此次进士及第的苏轼兄弟因母亲病故没有出仕。嘉佑六年(1061),他和苏辙参加国家特别考试直言极谏科考试。苏轼通过他的进策、礼以养人为本论提出了系统而全面的改革主张,苏辙在策论中也敢于议论时政得失,因此,正在谋求改革的宋仁宗很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宋史、苏轼传)。通过这次考试,苏轼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顺利地走入了仕途。但,苏轼并未因此而飞黄腾达起来,他的大半生均在仕途不顺的坎坷生涯中度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与正在实行改革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又不能忍受卑鄙的朝官的诬陷,因此自动要求调离京师,到外地任地方官。此后几年,他历任杭州通判和密州、徐州、湖州地方官。他任杭州通判时,组织人在西湖上修建了一条横贯西湖的长堤,堤上遍种木芙蓉、杨柳树,看上去美丽如画,杭州人称它为“苏堤”。由于苏轼对变法持有“不同政见”又时常在诗文中“托事以讽”,因此,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何正臣、舒覃等,借口苏轼反对新法,摘引他的诗文,罗织罪状,把他从湖州任上逮捕,押解至京域,关进御史台(又称乌台)狱中,受到凌辱和迫害。这就是促使他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乌台诗案”。但文字狱“乌台诗案”不得人心,朝中官员范镇、张方平、王安礼(王安石的弟弟)上书皇帝请求释放苏轼。当朝的太皇太后生病,神宗皇帝想大赦犯人来为她求寿,她竟说:“用不着去赦免天下的凶犯,放了苏东坡一人就够了。”在这种情势下,苏东坡被释出狱,元丰二年十二月初被贬谪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贬官黄州,是苏东坡政治上的失意时期,但却是他文学上的丰收季节。他的许多名篇都是在贬官黄州期间写的。苏辙说,在这之前,他们兄弟的文章还可相“上下”,“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聘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东坡先生墓志铭)就是在这期间,苏轼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神宗去世,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当时旧党执政,尽废新法,但苏轼却主张对新法“校量利害,参用所长”,因而引起旧党司马光等的不满,不容于朝,贬谪杭州、颍州、扬州。宋哲宗元佑八年,新党重又执政,苏轼又受到攻击,被贬惠州,琼州(今海南),曾一度露宿于野外桄榔林下。宋徽宗即位,他因大赦内迁。第二年秋天,这个历尽人间磨难的英才,在常州与世长辞了。死后追谥文忠。2、苏轼的思想: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说:(苏轼)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佛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这段充分说明了苏轼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前后变化过程,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在政治上他善于汲取儒家的精华,倾慕贾谊、陆贽,从小就博览史书,有志于治理国家,具有儒家那种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容于当世,一生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难,在仕途上也屡受打击。因此,他在幽忧苦闷之时,就从庄子、佛家的哲理中寻找精神寄托,佛道的出世和超世思想几乎成为他的精神支柱。苏轼谈佛论道是取其超然物外、排除苦闷一面。“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赖,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以,不为无害。(答毕仲举书)始终没有改变他坦荡胸怀和执著的人生态度。他曾对友人说:“仆虽怀坎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总之,苏轼杂取各家思想,并将其相通之处融合成自家之思想。在政治态度上和任职时期多取儒家;在人生修养和贬居时期多取释(佛)、道;既“奋厉有当世志”,又能在失意时随缘自适,采取超脱的态度。这就是所谓得外儒内道的思想。这种思想最终导出“安和”和尽人事而后知命的人生态度。3、文学成就苏轼是有多方面创作能力的大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他把文学当作不朽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他的散文平易自然,纵横奔放,与欧阳修一起并称“欧苏”,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并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的诗内容丰富,飘逸不群,与黄庭坚一起并称“苏黄”。他的词气象恢宏,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辛弃疾一起并称“苏辛”。他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苏体”,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苏黄米蔡宋四家”。他善画竹木怪石,强调构思和捕捉形象的重要性,认为画应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这些观点既反映了他的艺术修养,也表现了艺术修养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启迪。他的著作苏文忠公全集包括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东坡奏议十五卷、东坡外制集三卷、东坡内制集十卷、东坡应诏集十卷、东坡续集十二卷,合计七集,故又称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另有单刻本,不在全集之中。(一)散文:在我国古代散文史上,苏轼以其卓越的成就与深远的影响取得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立的地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在文学史上,一向与韩柳欧三家并称。1、政治论文:谈史议政的政治论文,是苏文的一个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议、进策、史论和制科文字等等,大都是同苏轼的政治生涯有密切联系的作品。进策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宏文巨制,共为二十五篇,计策略五篇,策别十七篇、策断三篇,是苏轼在嘉佑中应制科时所作,是他的政治论文的代表作。策略策别策断里的各篇,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出发,广引历史事实加以论证,精神上继承了贾谊、陆贽的传统,而文笔纵横恣肆,广泛地吸收了战国策庄子孟子等文章的优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文说)历史论文平王论,借平王东迁之史事,反对避寇东迁的作法。留侯论一扫黄石公授书的神秘色彩,指出这是秦末隐士有意启迪张良,促使他在楚汉战争中执行正确的策略,见解新颖,不落窠臼。 这些论文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但他早期的一些政论文,如六国论、续朋党论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息。2、叙事纪游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方山子传、书刘庭式事。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等。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3、书札、杂记 、序跋、小赋等在东坡散文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苏轼广于交际,笃于友谊,在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中表现他对人生对文艺的见解和爱好,成就远在政治文之上。如上梅直讲书答秦太虚书书吴道子画后日喻等。(二)诗苏诗现存二千七百多首,比之散文和词,苏诗的题材更广阔,风格也更多样。他的出现,使宋代诗坛有了能与唐人媲美的伟大作家。1、苏轼的写景诗,艺术价值较高,对后人的影响较大。苏轼一生足迹遍及中国,饱览奇景伟观,写了大批的瑰奇的写景诗。如游金山寺、江上看山、望湖楼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2、理趣诗: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游庐山写的题西林壁便是很有代表性的。3、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如荔枝叹、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等。4、主张抗敌御侮的爱国诗篇,如将军雷胜得过字代作、阳关词等。5、苏诗里部分鉴赏评论文艺的作品,如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等。在这些诗中,苏轼以多采文笔品题了他人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寄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见解,最有名的题画绝句当属惠崇春江晚景。6、艺术特色:苏诗最突出的特色是善用比喻,比喻虽是诗人共用的手法,但苏诗用得最好,堪称古典诗歌中的比喻之王。前人概括苏诗这一特点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亦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用形容。”(岘佣说诗)(三)词苏词现存三百四、五十首。苏轼在词上的成就最大。他将诗文等新运动的成果扩大到词的领域,对词的内容、风格进行了革命性地突破与创新。他突破北宋词坛绮靡婉约之风,吸收范仲淹、欧阳修的词里的豪放作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词派豪放派。四库全书总目说晚唐五代至宋初词,“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又一变”,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可以说苏轼推动的新变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A 豪放词:1、题材广泛刘熙载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前人称赞苏轼“以诗为词”,主要是指苏轼大大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凡是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用词来表达。他以词的形式记游吟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山川景物,描绘朴实的农村风光、抒发个人的豪情和苦闷,刻画各阶层的人物。苏轼提高了词的地位,使词成为和诗具有同等作用的新文体。如江城子、念奴娇、沁园春、满江红、定风波。2、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词浪漫主义的基调。“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作者幻想乘风登月,又不甘心天阙的清寂;念奴娇(凭高远眺)写诗人“翻然归去”,飞上“玉宇琼楼”的水晶宫;满庭芳(归去来兮)融合天孙织锦、王质遇仙的神话,虚构了自己在银河滩头巧遇织女的故事,巧妙地反映了作者的坎坷处境。这类词浮想联翩,逸兴遄飞,颇有屈原、李白之风。3、笔力超迈劲拔苏轼写词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在写人、咏景、状物时,多表现慷慨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满庭芳(三十三年)、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等等。4、在语言和音律上有创新精神苏轼在语言上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诗,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完全改变了花间词人的镂金错采的作风。有时为了充分表达意境,他还大胆的创造性地突破音律上的束缚。B 婉约词:苏轼词风以豪放为主调,但数量最多的仍是婉约词,且水平很高,在很多方面有创新。他的婉约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高雅健康。有人说苏词“短于情”,这是不对的。他的爱情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得一往情深。其他如蝶恋花(枝上柳棉吹又少)、水龙吟(似花还非花)、洞仙歌(冰肌玉骨)也都清旷飘逸、空灵隽永,正如词苑丛谈所说:“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4、评价:A 关于苏轼的文学成就1、“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 (清)王鹏运半塘遗稿2、“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后之学苏者,唯能知第二乘,未有能达上乘者,即稼轩亦然。” 夏敬观映庵手批东坡词3、“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清)刘熙载艺概4、“东坡体格创变,而笔力纵横,自是宋歌行第一手。”胡应麟诗薮5、苏轼“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分散在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钱钟书宋诗选注6、“东坡岭外文字,读之使人耳目聪明,如清风自外来也。” (宋)黄庭坚7、“自古以来语文章之妙,广备众体,出奇无穷者,唯东坡一人。” 吕本中紫微诗话8、“雄视百代,自成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引御制文集序9、“(文)自秦汉以来莫盛于宋,宋之文莫盛于苏氏。” 宋濂文原10、“文态如天际白云,飘然从风,自成卷舒,人固不知其胡为而然,云亦不知其所以然。” 金圣叹上梅直讲书眉批见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一四11 “东坡之文浩如河汉。” 王元构修词鉴衡12、“东坡多雅谑” 曾敏行独醒杂志13、“(东坡诗)笔之超旷,等于天马脱羁,飞天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 沈德潜说诗晬语14、“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15、“东坡之心光明磊落,忠爱根于生性,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16、“东坡之旷在于神。” 王国维人间词话17、“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黄庭坚语B 关于念奴娇 赤壁怀古1、“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苕溪渔隐丛话2、“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许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元好问题闲书赤壁赋后3、“题是怀古,竟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阙灰飞烟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