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02-1.doc_第1页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02-1.doc_第2页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02-1.doc_第3页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02-1.doc_第4页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02-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情景激趣】 请根据下列提示指出“他”是谁?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提示二: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提示五:2007年在大连,温家宝总理提出作为全球性的领导者,要有他 “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 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劲有力, 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目标明晰】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对变法的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变法目的和性质1、时间:1069年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3、中心: (理财)4、目的:挽救危机,富国强兵,巩固和加强 5、性质: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知识点二、变法措施(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1思想和策略(1)社会问题认识: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农民贫困是由于_兼并土地和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2)变法的指导思想: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2、具体举措:(商业措施:均输法、市易法。农业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1)内容:_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2)作用:使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配合,纳税户许多不合理的负担有所减轻,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比以前增多。市易法(1)内容:由朝廷出资在_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即可成批赊购官府仓库里的货物到各处销售,半年出一分利息。(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局限性:国家垄断了市场,打击了中小商人,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青苗法(1)内容: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2)作用:使农户免受_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局限性: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执行过程中地方擅自提高利息,成为借贷者的沉重负担。募役法(1)内容:废除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2)作用:使原来_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按照户等高下分派;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官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兴修水利共达万余处,大量的薄地变成了良田。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_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2)作用:克服官僚地主隐产逃税,田税不均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二)、强兵之法1将兵法(1)内容:对禁军精简裁并,淘汰老弱,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在全国各路先后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分别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2)作用:改变了_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保甲法(1)内容:农村每十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保丁练习技艺,夜间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2)作用: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3保马法(1)内容:废掉_,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规定许多优惠政策,使得民户踊跃养马。(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大大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4军器监(1)内容:在开封城内设置_,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2)作用:军器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大增。点拨:王安石在军事方面的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三)、育才之法1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科举制的变更是除旧布新的开端)(1)内容: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_取士,在诗、书、易、周礼、礼记中选治一经。(2)作用: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2改革学校制度(1)认识:要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在于_的变革和发展。(2)原因:太学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装饰门面的地方,已徒具空名。被保守派官僚所把持,成为反对变法的舆论阵地。(3)内容:改组_,把改革派编纂的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3影响:科举和教育的改革,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直到北宋末年仍在太学中流传。【思维拓展】1、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开源)?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节流)?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4)、为什么将上述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2、王安石的“富国之法”能称为 “富民之法”吗?为什么?王安石变法如抛开深刻的社会制度根源,重要的一条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正当”手段,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 结果新法实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制私商,官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严重。 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我发现历史上很多次变法失败的原因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它只是少数清醒的人从上而下却脱离基层 老百姓的变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莫不如此。改革如果不能普惠民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所谓的改革成果也只会是一堆泡沫,最终飘散在历史长河中。【达标做题】1、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大地主的利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加强中央集权2、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保甲法免役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均输法 市易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三、短暂的变法1变法的成就(1)改变积贫局面:通过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国库积蓄够20年之用。(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兼并势力,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农业生产发展,社会呈现出了繁荣景象。(3)改变积弱局面:扭转了西北边防屡战屡败的局面。2.结局:宋神宗去世后,_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3.失败原因变法指导思想的偏颇和操之过急:变法偏重于开辟财源,有些措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的实行显得过于急进。旧官僚的反对:随着变法的深入进行,诸多守旧官僚群起反对,不断向_施加压力。最高统治者态度的摇摆不定:在旧官僚的压力下,宋神宗变法的决心逐渐动摇,对王安石失去信任,在其去世后,王安石更是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思维拓展】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因素有哪些?(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2)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4)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5)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6)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内在联系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不同点中心内容整顿吏治理财改革程度局部改革全面改革影响庆历新政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相同点背景背景相同,即都面临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巩固统治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改革结果都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内在联系: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达标做题】1、“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王安石变法危害百姓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的收入C由于执行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D王安石借新法行聚敛之实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A.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C.因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而失败D.精兵简政,减少开支【交流释疑】1、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个大商人、大地主、农民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对于变法你会持何态度?1)假如你是个富商、地主,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2)假如你是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3)王安石变法侧重解决的矛盾?2、历代对王安石的评价:“介甫故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介甫无他,但执拗耳!” 司马光变法中:“自古君臣如卿与朕相知极少” 支持者宋神宗“大奸似忠,大佞(nng )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 反对派对王安石的弹劾“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 王安石“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堪称“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梁启超王安石传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性质、进步性、局限性)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 上(明太祖) 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太祖实录材料四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请回答:(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各有哪些?(2)材料三中明太祖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依据是什么?(3)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4)就上述材料中对王安石变法所持有的不同看法,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反思回忆】【目标回忆】1)、王安石变法的内容。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3)、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构建体系】【总结规律】对中国古代重大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政府制定明确的改革措施而推行的,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2)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的目的一般是富国强兵、壮大势力、挽救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改革内容基本上都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分配、赋税征收、荒地开垦、水利兴修、发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方面。3)改革的结局一般有三种情况,或取得完全成功、或彻底失败、或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4)社会改革对改革者有特殊的要求。要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要意志坚强、雷厉风行;要讲究策略、灵活多变。5)那些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改革,推动着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反之,则阻碍历史前进,加剧社会矛盾。6)改革是社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与流血冲突。【完善存疑】4.2王安石变法 附1: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答案知识点二:【思维拓展】1、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开源)?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节流)?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农田水利法 4)、为什么将上述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提示:(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地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达标做题】 ABCA知识点三: CC【交流释疑】1、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个大商人、大地主、农民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对于变法你会持何态度?1)假如你是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