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过关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言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矣尔卜尔筮,体无咎(怪罪)言彤管有炜,说怿(喜欢)女美客从远方来,遗(遗留)我双鲤鱼及尔偕老,老(总是)使我怨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用)徇禄反穷(尽,最偏远的)海,卧疴对空林A.B.C.D.答案B解析咎:不吉利;遗:送,赠送;老:共同到老。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57950084)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A.B.C.D.答案C解析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一同工作。作息,古义:偏义复词,指劳作;今义:工作和休息。便利,古义:吉日;今义:方便。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总角之宴,言笑晏晏B.竞周容以为度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亦自缢于庭树D.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答案D解析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用来。C项,通“吁”,感叹词;介词,在。D项,均为疑问代词,什么。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57950085)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没有,但空旷辽阔。A.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B.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C.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答案B解析看句式,应是四四、五五相应,排除C、D两项;“萧瑟”不合语境,排除A项。二、文言文阅读(15分)(2017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导学号57950086)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采用比较选项法。“时然后言”和“所继叔父”之间应该断开。“时然后言”的意思是“把握时机才说话”。“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意思是“他的嗣叔父谢混有知人之名”。据此可排除B项和C项。“此儿深中夙敏”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敏”后也应断开,据此再排除A项,可以得出答案。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答案B解析B项“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理解错误。姻亲与血亲不同,不是血亲的一部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答案B解析“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张冠李戴。原文意思是“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与本家子侄们聚会”,“极有文才口才”的是“谢瞻等”,而不是“谢弘微”。称谢弘微为“微子”,是因为“每以约言服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参考答案(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解析第一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循”,遵循;“事”,侍奉,事奉;“党”,族人;另外这句话是省略句,要注意补出省略成分。第二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好”,喜欢;“臧否”,评论人物好坏;“乱”,打乱。注意翻译通畅。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从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嗣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所居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让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被逼离开谢家,临行前)把谢混的家事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回到谢家)。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太祖镇守江陵,谢弘微担任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资财巨万,园宅十余所,还有几百个奴仆。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用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余人营办丧事,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三、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4分)9.(2017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10分)(导学号57950087)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的能力,具体考点涉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注释可知,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理解偏颇。(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答时,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10.(2017全国)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答案(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解析本题为情境式默写。默写名篇名句,要注意准确理解情境和正确书写字词。(1)句中的“德”“得”,(2)句中“俄”“顷”“墨”都是容易写错的字。四、现代文阅读(12分)(2017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导学号57950088)“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A项,假设关系不当。B项,“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与原文内容不符。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分析论证的能力。在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认真对照上下文,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C项,“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无中生有。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错,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是呵护乡村记忆的目的。在答此题时应抓住原文中的逻辑关系,辩证理解分析,要善于识别多余信息。五、语言运用(7分)14.(2017全国)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3分)(导学号57950089)太阳能与风能。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参考答案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把握语段的整体意思,其次分析前后语境,再次根据相关科学常识作答。处根据“白天”“夜晚”“夏季”可分析出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与季节上的关系,根据后文可以看出二者的互补性;处根据“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可分析出与它相对的“冬季太阳光强度小而风大”;处根据“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可分析出此处要填晴天的情况;将分析出的信息按照字数要求整合成句。15.(2017全国)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导学号57950090)“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参考答案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逻辑关系的理解与推断能力。语言表述要准确,合乎逻辑。从语境来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污染、噪声,却不能绝对避免火灾和环境污染。六、写作训练(6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鸢飞鱼跃,草长萍移;虫行兽奔,叶绿花开;日升月落,潮来汐退。在四季的轮回中,生命荣枯消长,千姿百态。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其生命的姿态何尝不是丰富多样的?芸芸众生,或优雅,或猥琐,或柔美,或阳刚,或从容,或拘谨纵观古今,采菊东篱,举杯邀月;横刀立马,舌战群儒;易水悲歌,赤壁豪情遇风雨而穿行,迎风浪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借款分红协议书
- 医院合同解除协议书
- 厨房购买合同协议书
- 商场摊位转让协议书
- 占地纠纷解决协议书
- 双方共同开店协议书
- 医院职工合同协议书
- 商家处罚保密协议书
- 员工解散补偿协议书
- 商场进驻抽点协议书
- 2025年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 2025年华润电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云南省广播电视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62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MOOC】美在民间-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食品配送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经典测试卷(1)含答案
- 2mm土工膜长丝土工布检测报告合格证
- 透析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第一单元《感悟道德力量》测试卷-高二思想政治课《职业道德与法治》附答案
- 避孕方法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