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物理).ppt_第1页
200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物理).ppt_第2页
200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物理).ppt_第3页
200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物理).ppt_第4页
200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物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物理)解读及2009年备考建议,1、试题的基本要求和结构2、试题的主要亮点3、试题对目标的达成体现4、2009年备考建议,1、试题的基本要求和结构,(1)、命题的原则和要求(2)、试卷基本情况,一、命题的原则和要求,1、以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我省实际,命题不超标,努力体现三维目标的考查与评价。2、遵照省教育厅2008年中考说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的分值比例:2:3:2:3。题目难度结构:7:2:1。试卷难度0.6。总分110分,理化同场。3、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4、对教学有教育(物理学和社会学)和导向功能。重视命题评价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命题立足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以学生熟悉的现象、实物创设问题情景,体现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注意引导教学从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和获取知识。除了以上要求外,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要做出更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如:计算过程、规范作图、探究题中对条件和结论的准确描述等。,二、试卷基本情况全卷(物理)四大题共24小题,都是必答题。总分值110分,60分钟完成。海南省2008年毕业、升学考试实行毕业(学业)和选拔两考合一的方式。考试命题按照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及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创新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目的,同时有利于评价与选拔。,1、题型分值结构(见表一),2、内容分值结构(见表二),),2、试题的主要亮点,(1)、试题能严格遵照课程标准(2)、试题题材能从多方面呈现,体现新课程理念。(3)、试题能较好的发挥评价功能,三、试题主要亮点1、试题能严格遵照课程标准。(1)试题考查内容覆盖命题围绕全面落实标准的培养目标,从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展开,同时关注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的联系。降低利用数学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的难度,杜绝偏题、怪题和超标准命题。试题内容全部覆盖标准中三个一级主题中的14个二级主题。,(2)试题能对实验能力进行全面考查科学探究题(第21题)以新的题材出现,题材贴近学生,又以新的面貌展现给每一位学生,并力保题材和问题对探究环节的考查效果,对教学有导向作用,有创新精神体现。试题较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实验原理(第20题的1小题),实验器材的选择(第21题的1小题),实验设计(第20题的1小题),实验操作(第20题的1小题),实验读数与纪录(第20题的2小题),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第20题的2小题),实验评估和故障排除(第6题)等进行全面考查。,2、试题题材能从多方面呈现,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有教育功能和对教学有导向作用。试题题材情景考虑到公平性。(从以下8个方面举例说明),(1)、生活题材题目如:第2题手电筒,第3题敲鼓,第4题扁担,第5题海南沙奥运场地,第7题家用电器,第10题铺设门桥救灾,第13题炸油条煮地瓜,第14题生活中自救知识(保存能量),第15题水的三态,第17题手机知识,第18题救灾中减小摩擦,第22题网吧,第23题洗衣机,第24题俯卧撑。,(2)、海南资源题材题目如:第5题1.7万吨海南沙奥运场地,第11题海南的能源,第12题奥运火炬在海南传递。,(3)、实验探究与方法题材题目如:第3题敲鼓(探究声音品质),第6题电路故障,第8题获取牛顿第一定律,第20题的测电阻和测密度(考查重点实验、不同能力、有梯度),第21题探究固体线膨胀(考查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精神)。,(4)、奥运题材题目(时代性、热点)如:第5题海南沙奥运场地,第12题奥运火炬在海南传递(奥运火炬在祖国内地传递的第一站),第16题“水立方”(奥运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之一)。(5)、抗震救灾题材题目(时代性、热点)如:第10题铺设“门桥”救灾,第14题中自救知识(保存能量),第18题救灾中减小摩擦。,(6)、科技与STS(科学、社会和技术)题材题目如:第1题天体认识,第5题1.7万吨海南沙奥运场地,第7题家用电器,第9题飞船返回舱,第10题铺设“门桥”救灾,第16题“水立方”,第17题无线通讯,第22题的网络漫画,第23题洗衣机计算。,(7)、开放题和知识迁移题目如:第16题中找相同物理原理的事例;第18题减小摩擦举例;第16、18题又不同的要求。第21探究题的(4)小题;第22问答题;第23计算题中的筛选信息等都有一定的开放。,8、试题有创新精神体现,试题编制中不断挖掘新的题目资源,每年都有原创题目。5、1.7吨海南沙(取材于报纸),10、铺设门桥救灾(取材于新闻联播),22、漫画问答题(取材于报纸),11、12、13、14、17、18、21等。还有学科渗透等,3、试题能较好的发挥评价功能从物理试题的整体功能出发,合理各大题的功能规划、考查内容及题目量。试题图文并茂、语言尽可能简练,有利学生读题、审题和作答。开放题考虑到条件、过程和结论,开放有度,具有可操作性。严格控制题目文字和答题文字量,没有科学性错误,根据我省学生实际和两考合一,在编制试题中,严格控制题目难度比例(7:2:1)。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应用能力、实验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都有充分的考虑和体现。从统分基本情况看(总难度:0.493),基本实现毕业和选拔功能目标。综合以上分析,试题既有两考合一的评价功能,也有对教学的导向功能。,体会和感想:从学生对探究题和开放题的作答看,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更关注物理与生活、社会、自然、科技等方面的联系,能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理解学习物理的意义。,3、试题对目标的达成体现,(1)学生考试成绩统计情况(2)各题难度统计(3)题目得分出现峰值个题(4)学生做答开放题展放,四、学生答题情况1、基本情况考生报名总人数:118433人。物理有效考卷116431份(2002份缺考卷),总难度:0.493。A+两颗星:852人;A+一颗星:2450人;A等:5673人;B等:6463人;C等:6876人;D等:6300人;E等:5440人;F等:4815人;G等:9744人;H等:11053人;I等:13605人;J等:43160人。,。,2、各题得分情况(见表三),3、得分出现峰值题目(见表四)。,表四、得分峰值各题统计,4、学生作答开放题的精彩案例第22题:如图漫画中的许多现象可用物理知识解释,请举出其中的两处并做出解释。示例:夜间看到月亮发光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显性的有:喊小宝振动产生声音。听到声音空气能传递声音。三人的喊声不同音色、音调、响度不同。用手捂住嘴边喊减少声音分散,提高响度。人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物体物体反射光引起视觉。人穿的衣服颜色不同衣服反射不同的色光。看到月亮月光(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手电筒发光人造光源。手电筒发光光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手电筒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隐性的有:手电筒发光有电流通过灯丝。手电筒发光手电筒电路闭合。人走路与地面有摩擦力。书包带较宽减小压强。人站在地上二力平衡。流汗加快人的散热。大声喊人的化学能转化为声能(或机械能)。社会学方面的有(非物理知识,产生的教育功能)家人找小宝家人对小宝的关爱(懂得感恩)。要找到小宝应了解小宝的兴趣、爱去的地方,如到网吧找(思维方法)。小宝去网吧未成年人不能进网吧(了解政策法规)。,第18题汶川地震中,一男子右脚踝关节处被预制板死死卡住无法移开,生命危在旦夕,最后采用注射麻药并在被压处涂抹食用油,强行拔出。涂抹食用油是为了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少”);与上述现象中的物理原理相同的实例有。(只举一例)学生回答第2空(减少摩擦)的案例:给车轮轴加润滑油;给锁头加油;给锁头加碳粉;戒指、手镯难卸时,加点油或肥皂水;下雨路滑;地下溅油地滑;做米靶时手上涂抹食用油不粘手;制做月饼时在饼摸内涂抹食用油;磨刀使刀面光滑;手伸进瓶中有时难拔出时,加点油或肥皂水等。,2009年备考建议,1、评卷中反映的问题2、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和建议,五、评卷中反映的问题1、试题方面的问题个别题目的情景描述不够清晰、明确。例如,第9题中的返回舱问题,与空气的摩擦被隐藏了,增加了题目难度;第10题中的“门桥”学生没有看新闻,没有感知;第16题对“水立方”中“镀点”的作用学生没有感知,若补充说明“镀点不透明、屏蔽太阳光”,会使题目更明了。第24题学生可能对俯卧撑中的杠杆支点不理解,题目中若说明“O为支点”,题目就可再简单些。个别题目对答题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如第22题,有许多现象可用物理知识解释,举出其中2处并做出解释。但没有强调不涉及物理问题的不给分,个别学生往社会学方面解释,出现了一些问题。个别题目的描述不够通俗明了。如第19题,“画出丙图中磁感线的方向”的指代不够准确,应表达为:用箭头在丙图的虚线上标出磁感线的方向。考虑学生的读题习惯和面对全体学生的题目(题材)还要加强。,2、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建立物理模型不够第13题中学生对“炸”和“煮”食物的条件不了解及对热量、温度和沸点概念的不理解;第24题中对俯卧撑运动建立相应的杠杆(物理)模型欠缺,就从图上直接找动力臂、阻力臂都不懂。第15题中对水的三种状态、变化条件、物理特性(宏观和微观)、相应应用还不了解。重力的示意图也不懂画。,3、老师、学生对社会热点及科学、社会和技术问题的关注不够如:第9题中的返回舱问题;第10题中的“门桥”;第16题对“水立方”中的镀点。第5题、第12题中海南与奥运相关的热点新闻等不了解。4、学生观察、读题和审题不够认真、思路不清如:第10题中的“门桥”一题。关键叙述:架设水上通道;急刹车,门桥自动滑落;没有桥墩,没有吊索;车辆通过。第22、23题中,获取图、表中有用的信息有问题,如:光、声、电,洗涤电流、最大功率等都存在较大问题。,5、物理量和物理量单位符号混乱,物理概念模糊。IA,R,WW等记错。功率和效率;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和阻力;温度和热量等概念混乱。6、学生的答题习惯和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如:第23、24题有超六成学生得零分。第19题中的重力示意图、凸透镜中的两条特殊光线、磁感线的方向,三个图六分就有34773名学生完全不会画图,第20题的两道常规实验题10分不会做,第20(2)题就有40281人得零分。第15题对水的三种状态不了解。另外,作图不用作图工具,态度不认真。,7、对计算题恐惧和解答不规范第23题63950人、第24题70697人得零分或放弃(答题考生11万多)。且部分考生解计算题时不用物理公式,不写单位,物理量和单位符号写错,表达混乱等。8、学生对生活、科技的关注和了解不够如第13题、第9题,学生对“炸”和“煮”食物不了解(在大气压、高压锅中也应介绍),对“返回舱”着陆速度应减慢不知道。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大米是谷子碾出来;为啥要扁担等不了解造成答题错误。,9、大量的学生放弃学习,新的读书无用论滋生。,从第15、19、20、23、24题的答题情况看,得零分的学生很多。其中,第24题11万多考生中,有7万多人动力臂、阻力臂都不会找(7万多人零分),可见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放弃学习。对老师的挑战不是怎样教会学生,实现有效教学,而是怎样让学生愿意学习,唤回学生向学的心,而这并非只要老师所能做到的,值得深刻反思。,六、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和建议1、研究课标、注重双基。通读、研究、熟悉课程标准,致力实施和完成有效的目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然是义务教育和评价的基本内容。平时的教学要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选择贴近初中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对学习有亲切感,产生兴趣,完成学业。能力是多方面的,要科学施教,又要长期注意和培养。,对课标的认识(1),只有过程目标的陈述: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既有过程又有终结目标的陈述: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能力目标的陈述: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对课标的认识(2),了解知识目标的陈述:了解乐音的特征。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认识知识目标的陈述: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理解知识目标的陈述: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有理解要求的知识内容,1、有理解(计算)要求的内容:能量:I=U/RP=UIW=FSP=W/t物质:=m/V相互作用:P=F/S=W有用/W总功V=S/tF1L1=F2L2。液体压强,浮力,热量等目前没有作出理解要求2、问答与实验(解析、说明、分析等行为动词)。3、科学探究(能或会完成基本要素训练)。4、会读铭牌、车票、说明书,并获取有用信息。,2、重视和加强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提高对实验能力的正确理解,教学中还要目标明确。实验能力包含有: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读数与纪录,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验评估和故障排除,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科学探究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教会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把科学探究变成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变成一种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途径,不要把科学探究变成探究环节的死记硬背。,对实验的理解教师应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对题目的认识要提高。如第20实验题,教师不能理解为得到正确答案而止,而应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内在价值。一是两个规定学会的实验(内容目标中的“欧姆定律”、“密度”);二是六种实验能力,每个小题都有一个实验方面的能力体现。如:实验原理写出测量物理量的表达式;设计实验完成电路图;观察和做图完成电路图;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时开关的状态;观察和记录小石块的体积;数据的处理求小石块的密度等。,探究题呈现(2006年),21、自行车赛车手在比赛时,总是穿紧身衣服,弯着身体;刮风下雨,人们打伞逆风前行较为困难,有时还将伞打在半开状态利于前行;风速加大,不论是骑单车或步行,人都会感到更为困难。根据上述相关现象,完成下列探究问题:(1)猜想: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与_有关。(至少能提出一个方面的猜想)。(2)模仿以上的例子,举一个事例支持你的上述猜想(不能与上述事例相同)。(3)为了探究猜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图略)的实验装置,并选用了大小不同的两块薄塑料板,对某个问题进行了探究,数据记录如下表。(塑料板大小)A(200米2)B(100米2)(风速可调)相同相同(测力计读数)1.6牛1.0牛经分析可得到的初步结论_。(4)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有_。,探究题呈现(2007年),21、工作繁忙时,有的家庭喜欢早上做好一天的饭。经验告诉我们,剩饭放在冰箱里比放在冰箱外保鲜时间长;冬天的剩饭比夏天的剩饭保鲜时间长;放在阴凉处的剩饭比放在温暖处的剩饭保鲜时间长。(1)根据题中叙述,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2)对你所提出的问题写出合理的猜想。(3)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应控制哪些变量?要进行哪方面(物理或化学)的比较?,3、教师要注意教学行为和解题规范,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学习,教师教学行为和解题规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还是终生的。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语言、实验操作、书写做图、思维分析等行为的规范、准确。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要跟学生一起感知、体会、形成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形象能力,养成良好的求学习惯、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适应最基本的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答题心理的辅导,提高学生答题的信心、能力和心理素质。,两道计算题的零分率那么高(第23题63950人、第24题70697人),肯定不只是知识和能力原因,必定还有非智力因素的问题。,5、注意教学、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复习课不能当成简单的习题大战,而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理清知识。题目要精选多变,而不能多本多练。如水的三态和利用(第15题),本题不能理解为一般意义的填空,它是“物质”中的基本要求: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属性、变化条件和相应的应用等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复习的第一、第二阶段应有所区别。第二阶段要有专题复习,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