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基础题二_第1页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基础题二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基础题题库二76. 如图,已知求证al解析:77. 如图,ABCD为正方形,过A作线段SA面ABCD,又过A作与SC垂直的平面交SB、SC、SD于E、K、H,求证:E、H分别是点A在直线SB和SD上的射影。(12分)解析:78.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G为CC1的中点,O为底面ABCD的中心。求证:A1O平面GBD(14分)解析:79. 如图,已知a、b是两条相互垂直的异面直线,其公垂线段AB的长为定值m,定长为n(nm)的线段PQ的两个端点分别在a、b上移动,M、N分别是AB、PQ的中点。(1)求证:ABMN;(2)求证:MN的长是定值(14分)解析:80. 已知:平面与平面相交于直线a,直线b与、都平行,求证:ba证明:在a上取点P,b和P确定平面设与交于,与交于 b且b b且b 与重合,而, ,实际上是、a三线重合, ab81. 有三个几何事实(a,b表示直线,表示平面), ab, a, b其中,a,b在面外用其中两个事实作为条件,另一个事实作为结论,可以构造几个命题?请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些命题,并判断真伪正确的给出证明,错误的举出反例解析: ab a b b在外:ab b a a在外、是同一个命题:两条平行直线都在一个平面外,若其中一条与平面平行,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平行证明:过a作平面与交于 a a而ab b且b在外,在内 b:a ab b命题: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这是错的,如右图82. 两个平面同时垂直于一条直线,则两个平面平行已知:a、b是两个平面,直线la,lb,垂足分别为A、B求证:ab思路1:根据判定定理证证法1:过l作平面g ,agAC,bgBD,过l作平面d,adAE,bdBF,lalAClblBD ACBDACb,l、AC、BD共面同理AEb,ACAEf ,AC,AEa ,故ab思路2:根据面面平行的定义,用反证法证法2:设a、b有公共点P则l与P确定平面g,且agAP,bgBPlalAPlblBPl、AP、BP共面,于是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两条直线AP、BP都与l垂直,这是不可能的故a、b不能有公共点, ab83. 已知:a、b是异面直线,a平面a,b平面b,ab,ba求证:ab证法1:在a上任取点P,显然Pbb于是b和点P确定平面g且g 与a 有公共点P a gb且b和a交于P, ba , bb bb而ab这样a 内相交直线a和b都平行于b ab证法2:设AB是a、b的公垂线段,过AB和b作平面g ,g b,过AB和a作平面d ,baaaabbbABaABa,ABbABb于是ABa 且ABb, ab84. 已知a、b、c是三条不重合的直线,、r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六个命题:ac,bcab;ar,brab;c,c;r,r;ac,ca;ar,ra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 (B) (C) (D) 解析:由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知命题正确;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同平行于一个平面,它们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还可能相交,因此命题错误;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命题错误;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一定平行,命题正确;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分别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或同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或平行,或直线在该平面内,因此命题、都是错的,答案选A85. 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M、N分别是A1B1,AB的中点,P点在线段B1C上,则NP与平面AMC1的位置关系是( )P(A) 垂直(B) 平行(C) 相交但不垂直(D) 要依P点的位置而定解析:由题设知B1MAN且B1M=AN,四边形ANB1M是平行四边形,故B1NAM,B1NAMC1平面又C1MCN,得CN平面AMC1,则平面B1NCAMC1,NP平面B1NC, NP平面AMC1答案选B86.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棱长为a(1) 求证:平面A1BD平面B1D1C;(2) 求平面A1BD和平面B1D1C的距离证明:(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BB1平行且等于DD1, 四边形BB1D1D是平行四边形, BDB1D1, BD平面B1D1C同理 A1B平面B1D1C,又A1BBD=B, 平面A1BD平面B1D1C解:(2) 连AC1交平面A1BD于M,交平面B1D1C于NAC是AC1在平面AC上的射影,又ACBD, AC1BD,同理可证,AC1A1B, AC1平面A1BD,即MN平面A1BD,同理可证MN平面B1D1C MN的长是平面A1BD到平面B1D1C的距离,设AC、BD交于E,则平面A1BD与平面A1C交于直线A1E M平面A1BD,MAC1平面A1C, MA1E同理NCF在矩形AA1C1C中,见图921(2),由平面几何知识得, 评述:当空间图形较为复杂时,可以分解图形,把其中的平面图形折出分析,利于清楚地观察出平面上各种线面的位置关系证明面面平行,主要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出两条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的相交直线,或者使用反证法87. 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底面边长为8,对角线B1C=10,D为AC的中点(1) 求证AB1平面C1BD;(2) 求直线AB1到平面C1BD的距离证明:(1) 设B1CBC1=O连DO,则O是B1C的中点在ACB1中,D是AC中点,O是B1C中点 DOAB1,又DO平面C1BD,AB1平面C1BD, AB1平面C1BD解:(2) 由于三棱柱ABCA1B1C1是正三棱柱,D是AC中点, BDAC,且BDCC1, BD平面AC1,平面C1BD平面AC1,C1D是交线在平面AC1内作AHC1D,垂足是H, AH平面C1BD,又AB1平面C1BD,故AH的长是直线AB1到平面C1BD的距离由BC=8,B1C=10,得CC1=6,在RtC1DC中,DC=4,CC1=6,在RtDAH中,ADH=C1DC 即AB1到平面C1BD的距离是评述: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如本题的DO本题的第(2)问,实质上进行了“平移变换”,利用AB1平面C1BD,把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变换为求点A到平面的距离88. 已知:直线a平面求证:经过a和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仅有一个证:过a作平面与交于,在内作直线与相交,在a上任取一点P,在和P确定的平面内,过P作bb在外,在内, b而a a,b确定的平面过a且平行于 过a,b的平面只有一个, 过a平行于平面的平面也只有一个89. 已知平面、其中=l,=a,=,a,=b,=,b上述条件能否保证有?若能,给出证明,若不能给出一个反例,并添加适当的条件,保证有不足以保证如右图如果添加条件a与b是相交直线,那么证明如下:aabb a,b是内两条相交直线, 90. 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得三条直线,求证:这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或两两平行.已知:平面平面a,平面平面b,平面平面c.求证:a、b、c相交于同一点,或abc.证明:a,b a、b a、b相交或ab.(1)a、b相交时,不妨设abP,即Pa,Pb而a、b,a P,P,故P为和的公共点又c 由公理2知Pc a、b、c都经过点P,即a、b、c三线共点.(2)当ab时c且a,a ac且ab abc 故a、b、c两两平行. 由此可知a、b、c相交于一点或两两平行.说明:此结论常常作为定理使用,在判断问题中经常被使用.9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在AB1上,F在BD上,且B1EBF.求证:EF平面BB1C1C.证法一:连AF延长交BC于M,连结B1M.ADBCAFDMFB又BDB1A,B1EBFDFAE EFB1M,B1M平面BB1C1C EF平面BB1C1C.证法二:作FHAD交AB于H,连结HEADBC FHBC,BCBB1C1C FH平面BB1C1C由FHAD可得 又BFB1E,BDAB1 EHB1B,B1B平面BB1C1C EH平面BB1C1C,EHFHH 平面FHE平面BB1C1C EF平面FHE EF平面BB1C1C说明:证法一用了证线面平行,先证线线平行.证法二则是证线面平行,先证面面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其中一个平面内.92. 已知:平面平面,线段AB分别交、于点M、N;线段AD分别交、于点C、D;线段BF分别交、于点F、E,且AM=m,BN=n,MN=p,FMC面积=(m+p)(n+p),求:END的面积.解析:如图,面AND分别交、于MC,ND,因为,故MCND,同理MFNE,得 FMCEND, NDMC(m+p):m和ENFMn(n+p)SENDSFMC得SENDSFMC(m+p)(n+p)=(m+p)2END的面积为(m+p)2平方单位.9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N在BD上,点M在B1C上,并且CM=DN.求证:MN平面AA1B1B.解析:本题是把证“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即在平面ABB1A1内找一条直线与MN平行,除上面的证法外,还可以连CN并延长交直线BA于点P,连B1P,就是所找直线,然后再设法证明MNB1P.分析二:要证“线面平行”也可转化为证“面面平行”,因此,本题也可设法过MN作一个平面,使此平面与平面ABB1A1平行,从而证得MN平面ABB1A1.94. 已知E,F分别是正方形ABCD边AD,AB的中点,EF交AC于M,GC垂直于ABCD所在平面(1)求证:EF平面GMC(2)若AB4,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解析:第1小题,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常用的方法是判定定理;第2小题,如果用定义来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因为体现距离的垂线段无法直观地画出,因此,常常将这样的问题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问题解:(1)连结BD交AC于O,E,F是正方形ABCD边AD,AB的中点,ACBD,EFACACGCC,EF平面GMC(2)可证BD平面EFG,由例题2,正方形中心O到平面EFG95. 已知:ABCD是矩形,SA平面ABCD,E是SC上一点求证:BE不可能垂直于平面SCD解析:用到反证法,假设BE平面SCD, ABCD;ABBE ABSB,这与RtSAB中SBA为锐角矛盾 BE不可能垂直于平面SCD96. 已知PA,PB,PC与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60,45,30,PO平面,O为垂足,又斜足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BC10cm,求PO的长解析:97. 已知:如图,AS平面SBC,SO平面ABC于O,求证:AOBC解析:连结AO,证明BC平面ASO98. 已知ABCD是矩形,SA平面ABCD,M、N分别是SC、AB的中点求证:MNAB解析:连结MB、MA,证明MBMA99. 已知:如图,平面a 平面b 直线l,Aa ,ABb ,Bb ,BCa ,Ca,求证:ACl证明: ABb ,lb lAB BCa ,la lBC ABBCB l平面ABC AC平面ABC lAC100. 已知:如图,P是BAC所在平面外一点,PDAB,D为垂足,PEAC,E为垂足,在平面BAC内过D作DFAB,过E作EFAC,使得EFDFF连结PF,求证:PF平面BAC证明:PDAB,DFAB,PDDFDAB平面PDFPF平面PDF ABPF同理,ACPF PFAB,PFAC,BAACA PF平面BAC101. 是ABC在平面上的射影,那么和ABC的大小关系是( )(A) ABC(C) ABC (D) 不能确定解析:D一个直角,当有一条直角边平行于平面时,则射影角可以等于原角大小,但一般情况不等102. 已知: 如图, ABC中, ACB = 90, CD平面, AD, BD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30和45, CD = h, 求: D点到直线AB的距离。解析:1、先找出点D到直线AB的距离, 即过D点作 DEAB, 从图形以及条件可知, 若把DE放在ABD中不易求解。2、由于CD平面, 把DE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从而转化为先求DE在平面内的射影长。解: 连AC, BC, 过D作DEAB, 连CE, 则DE为D到直线AB的距离。CD AC, BC分别是AD, BD在内的射影。DAC, DBC分别是AD和BD与平面所成的角DAC = 30, DBC = 45 在RtACD中,CD = h, DAC = 30 AC = 在RtBCD中CD = h, DBC = 45 BC = hCD, DEABCEAB在RtACB中 在RtDCE中,点D到直线AB的距离为。103. 已知a、b、c是平面内相交于一点O的三条直线,而直线l和相交,并且和a、b、c三条直线成等角求证:l证法一:分别在a、b、c上取点A、B、C并使AO = BO = CO设l经过O,在l上取一点P,在POA、POB、POC中, PO公用,AO = BO = CO,POA =POB=POC, POAPOBPOC PA = PB = PC取AB中点D连结OD、PD,则ODAB,PDAB, AB平面POD PO平面POD POAB同理可证 POBC , PO,即l若l不经过O时,可经过O作l用上述方法证明, l证法二:采用反证法假设l不和垂直,则l和斜交于O同证法一,得到PA = PB = PC过P作于,则,O是ABC的外心因为O也是ABC的外心,这样,ABC有两个外心,这是不可能的 假设l不和垂直是不成立的 l若l不经过O点时,过O作l,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可证, l评述:(1)证明线面垂直时,一般都采用直接证法(如证法一),有时也采用反证法(如证法二)或同一法104. 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O是点P在平面上的射影(1)若PA = PB = PC,则O是ABC的_心(2)若点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则O是ABC_心(3)若PA 、PB、PC两两垂直,则O是ABC_心(4)若ABC是直角三角形,且PA = PB = PC则O是ABC的_心(5)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PA = PB = PC,则O是ABC的_心(6)若PA、PB、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相等,则O是ABC的_心;解析:(1)外心 PA=PB=PC, OA=OB=OC, O是ABC的外心(2)内心(或旁心)作ODAB于D,OEBC于E,OFAC于F,连结PD、PE、PF PO平面ABC, OD、OE、OF分别为PD、PE、PF在平面ABC内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可知,PDAB,PEBC,PFAC由已知PD=PE=PF,得OD=OE=OF, O是ABC的内心(如图答9-23)(3)垂心(4)外心(5)外心 (6)外心P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PAO,在PAO、PBO、PCO中,PO是公共边,POA=POB=POC=90,PAO=PBO=PCO, PAOPBOPCO, OA=OB=OC, O为ABC的外心(此外心又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高线上)105. 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起来,使点C的新位置在面ABC上的射影E恰在AB上求证:分析:欲证,只须证与所在平面垂直;而要证平面,只须证且AD因此,如何利用三垂线定理证明线线垂直就成为关键步骤了证明:由题意,又斜线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是BA, BAAD,由三垂线定理,得, 平面,而平面 106. 已知异面直线l1和l2,l1l2,MN是l1和l2的公垂线,MN = 4,Al1,Bl2,AM = BN = 2,O是MN中点 求l1与OB的成角求A点到OB距离分析:本题若将条件放入立方体的“原型”中,抓住“一个平面四条线”的图形特征及“直线平面垂直”的关键性条件,问题就显得简单明了解析:(1)如图,画两个相连的正方体,将题目条件一一标在图中OB在底面上射影NBCD,由三垂线定理,OBCD,又CDMA, OBMA 即OB与l1成90(2)连结BO并延长交上底面于E点ME = BN, ME = 2,又 ON = 2 作AQBE,连结MQ对于平面EMO而言,AM、AQ、MQ分别为垂线、斜线、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由三垂线逆定理得MQEO在RtMEO中,评述:又在RtAMQ中,本题通过补形法使较困难的问题变得明显易解;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仍然是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关键条件,抓住“一个面四条线”的图形特征来解决的107. 已知各棱长均为a的正四面体ABCD,E是AD边的中点,连结CE求CE与底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作AH底面BCD,垂足H是正BCD中心,连DH延长交BC于F,则平面AHD平面BCD,作EOHD于O,连结EC,则ECO是EC与底面BCD所成的角则EO底面BCD, 108. 已知四面体SABC中,SA底面ABC,ABC是锐角三角形,H是点A在面SBC上的射影求证:H不可能是SBC的垂心分析:本题因不易直接证明,故采用反证法证明:假设H是SBC的垂心,连结BH,并延长交SC于D点,则BHSC AH平面SBC, BH是AB在平面SBC内的射影 SCAB(三垂线定理)又 SA底面ABC,AC是SC在面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