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盛开的紫藤花吸引很多人驻足鉴赏,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B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承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C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有疑难就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帮你耐心解答,让你豁然开朗。D那个精悍的中年人,叹了口气,如释重负似的,不择地儿的坐了下来。2 .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分析:第一个问号应改成逗号)B“句式齐整”“唐宗宋祖”“分外妖娆”“北国风光”(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C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个选举结果是众望所归,充足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分析:应把“充足”改为“充分”)D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它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在于豁达而豪放,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西湖之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各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_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_,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_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3 . 选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玄虚迷茫光辉前赴后继B玄虚渺茫光耀前仆后继C空虚渺茫光辉前仆后继D玄虚迷茫光耀前赴后继4 . 对选文画橫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证法,论证“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B举例论证,用驳论证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C举出中国历史上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驳斥对方,这是直接批驳。D作者认为:这四类人才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在中国“正史”里常常是被遮蔽、掩盖的。5 . 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句中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及御用文人。B“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这“公开”一词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和不敢公开的事。C“总”“只”“一味”三个副词,准确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D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排比、设问、仿拟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6 . 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犀利,批判性强。B语言精辟,通俗易懂。C语言尖锐,有战斗性。D语言犀利,有讽刺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开在心灵的荞麦花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母亲直起腰擦一把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哈。”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我心灰意冷,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7 . 阅读全文,理清“我”情感(心情)变化的过程。烦乱微醉8 . 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9 . 文章的题目“开在心灵的荞麦花”有哪些含义?10 . 比较本文第段与链接材料,请你说出它们在对母亲的描写方法和形象特征方面的异同点。(链接材料)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11 . 请根据选文内容,在文末空缺处填上一段恰当的文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解衣欲睡_(2)月色入户_(3)相与步于中庭_(4)庭下如积水空明_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4 .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篇幅短小,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B文中的“但”字,在两个“何”字的映衬下,为“闲人”增加了不少情感色彩,显示了作者不能修齐治平,只能闲游赏月的自得。C作者写景时特别巧妙,运用比喻描绘出月光如水般的空灵澄澈,竹柏倒影如藻荇般的清丽淡雅,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D文章的叙事部分,虽然短短三句,却起伏跌宕,蕴含了作者的欣喜、无奈与孤独。15 . 文章和链接材料中的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请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分析苏轼面对逆境时的人生态度。链接材料: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上:指唐太宗。将护:休养护理。傥:倘若。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16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2)困于心衡于虑(_)(3)病虽愈(_)(4)四夷俱服(_)17 . 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杂然相许D悠然见南山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9 . 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用甲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解释?四、句子默写20 . 按要求填空。(1)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2)满面灰尘烟火色,_。(白居易卖炭翁)(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李清照渔家傲)(4)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小景传神地表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的诗句是:_,_。(6)请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_,_。_,_。五、名著阅读21 .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西安事变”由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杨虎城合谋发动,目的在于“逼蒋抗日”。(_)红星照耀中国又作湘行散记,该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_)萤火虫吃蜗牛之前会先把蜗牛麻醉了,然后直接咬它的肉。(_)六、综合性学习2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光阴似箭,蓦然回首,我们发现,语文学习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感受到小弗郎士为不能学法语的o悔;在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 A。(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o(_)悔 qi(_)而不舍(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应改为“ _”。(3)“鲜为人知”在文中的意思是:_(4)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23 . 综合性学习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材料二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 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