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智取生辰纲.doc_第1页
十七 智取生辰纲.doc_第2页
十七 智取生辰纲.doc_第3页
十七 智取生辰纲.doc_第4页
十七 智取生辰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七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认识水浒英雄的思想性格。二、教学重点: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难点.: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用具:投影仪、课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 教学导入: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二. 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 中病故。三. 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四. 故事情节分析:开端(14)杨志押送金银担,军汉天热行路苦 发展(5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钓 高潮 结局(1011)众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 补叙(12段)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五、本文有两条线索,复习巩固,什么是双线结构?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式叫做双线结构。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时间、地点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 开杨志凉行热歇内部五月十五前 平坦大路 秘密行动 端杨志凉歇热行矛盾五、七日后 尴尬去处 秘密行动 挑夫歇凉 六到 七星歇凉 发 杨志盘问 月黄 七星巧答 展 干预买酒外部 初泥 白胜卖酒 杨志观风矛盾 四冈 吴用下药 中计吃酒 枣客送酒 高潮杨志失宝 七星取宝(明暗相会)补叙交代卖枣人和卖酒人是谁(暗线转明)效果: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是要写明白杨志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么会掉进吴用设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终于左右不了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六.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一、分析本文的矛盾冲突。 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第一组矛盾: 杨志与军汉歇与行的矛盾 杨观点:早晚歇,正热走,不准歇树林。 志理由:路途不太平,强人出没。 众观点:早晚走,正热歇,要歇树林。 军理由:天气炎热,行路艰难。 杨志对军汉:谁停步,轻则骂,重则打。(专横暴烈) 对虞侯:骂他们说话如放屁。 (态度不恭) 态度对都管:责备他没分晓,不知艰难。(不敢得罪) 解决矛盾的途径:买枣人的到来,化解矛盾。 2、阅读第二部分,讨论第二组矛盾 军汉与杨志买酒与不准买酒的矛盾 众军汉要买酒解渴,杨志不准买酒,怕被蒙汗药麻翻。 解决矛盾的途径:卖枣人先吃一桶,再吃半瓢,解除杨志疑心。 3、阅读第三部分,讨论第三组矛盾 杨志与白胜买酒与不卖酒的矛盾 杨志同意军汉买酒,白胜假意不卖,故意说由蒙汗药,更减杨志疑心。 解决矛盾的途径:七星劝白胜,提酒军汉吃,杨志中计,珠宝被劫。二、分析杨志性格 1、三组矛盾冲突反映了杨志怎样的性格? A、身处险境,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江湖阅历丰富,经验老到,办事精明、谨慎。B、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但他高度机警,严密监视对方,暗中提防,每一处都细致观察,不漏掉任何疑点。C、性情暴戾,急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军汗专横暴烈,对虞侯态度不恭,对老都管不敢得罪,媚上欺下。 2,讨论;杨志为什么对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明确:这与杨志的人生观与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看节选课文以外,小说是怎样写杨志的经历和性格的? 3、杨志在押送生辰纲时的智慧智1:起止时辰的变更,出城后“五七日”的安排;“五七日后”的安排。智2:“逼赶要行”,不敢稍怠。智3:斥责两虞侯的“慢慢地挨”。智4:坚持赶路,不异得罪老都管。智5:审察7个“贩枣客商”,以攻为守,连发三问。智6:对卖酒汉子的高度警惕。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出身武将世家,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所以一心想做大官,博个“封妻荫子”。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泼皮牛二,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富,在梁中书门下又做了军官。最后又失陷生辰纲,只有亡命江湖,最后只好去二龙山落草。概括小说中杨志的故事,只写了三个大的情节,归结如下: 卖刀失意 杨志升官得志 失陷生辰纲幻灭 他一心要做官,费尽心机往上爬,赔尽小心,结果依然落得一场空,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最后上梁山入伙。 对于杨志,他虽然最终上了梁山,人们同情他的遭遇,但鄙视其为人。他是一个骨子里一心想往上爬,而最终未爬上去的潦倒形象。杨志形象:机警善变 谨慎从事 忠于职守 官欲甚强 刚愎自用三、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1智: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瞒天过海计) 2智: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欲擒故纵计) 3智:枣客买酒,当面吃下;酒中无药,杨志减疑。(笑里藏刀计) 4智: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偷梁换柱计) 5智: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杨志上钩。(反客为主计) 这五智,充分利用了押送队伍面临的困难和内部矛盾,使聪明的杨志防不胜防,最终上了圈套,智取的关键是围绕“酒”作文章。 四、思考讨论:刻画杨志的机警和内部矛盾对八好汉起何作用?为什么? 起反衬的作用。1、作者越是着力刻画杨志的机警,精明干练,却仍然偏偏身不由己底钻进八好汉的圈套,越能反衬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 2、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主奴之间,奴才之间的派别等级,受宠程度和相互倾轧的重重矛盾。它决定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必然失败的命运,也反衬起义英雄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本文的环境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天气炎热。(二)黄泥冈的环境。 作用: 1、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2、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们料知热渴,施计解暑,料事如神。 3、推动情节。天热难行,激化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使八好汉有可乘之机,于是才出现歇凉、卖酒等情节。 六、课文总结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们第一次计划周密的联合斗争,打击了蔡京,鼓舞了起义英雄的斗志。后来,八好汉成为梁山起义队伍的骨干。因此,这回书在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七、拓展、探究 1、盖他们巧用计谋取走了生辰纲,那杨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至于水浒传中杨志的结局是什么就请大家下去把这本小说找来读一读,特别是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2就这样,肴盖几人“智取”了生辰纲,同学们,你们赞成不赞成他们的做法?赞成的请举手?不赞成的请举手? 3、比较水浒英雄的三个代表人物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份、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的。 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迫害一再隐忍;同时这种经历,又使他结交了四方江湖好汉,形成了豪侠、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冲的隐忍不同于逆来顺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着“不能忍”的因素,聚集着复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看透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一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